深藍的國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 蟄伏待機 (歡迎新老朋友收藏),諜雲迷蹤,深藍的國度,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說得對,眼下我們情報五隊天天跟在彆人屁股後麵鍛煉學習,有任務的時候隻能給彆人搭把手,彆的隊立功受獎,我們卻乾瞪眼看著,這樣下去,對弟兄們的士氣影響很大。”
“這不是我們參加特務處的本意,當初招募的時候,是看在特務處作為軍事委員會的軍事情報部門,專門負責監察軍警憲,保護國家機密,防範日諜的滲透和破壞,考慮到保家衛國不一定非得在野戰部隊,我們才來了特務處。”蔣文昭說道。
對蔣文昭的話,李驍陽是認同的,民國時期也是近代最為混亂的時期,清朝覆滅後又是軍閥混戰,同時又處於二戰和抗日戰爭時期,他這個穿越者的腦子裡,想的當然不是給未來的蔣總裁做鷹犬爪牙。
南京政府的確為抗戰做出巨大的犧牲,特彆是淞滬會戰期間,精銳損失殆儘,可這一點不能掩蓋其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本質,掩蓋不住官僚資本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這個倒行逆施、不得人心的政權,十幾年後就會狼狽不堪的逃到台島。
這個利益集團的行徑,不管怎麼洗,也是洗不白的。
礙於現在所處的時期,曆史的車輪不可扭轉,他來到民國後,首要目標當然是抗日,特務處有這樣的平台和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想方設法保護自己的同誌,儘最大的可能向組織靠攏,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他前世,正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時期,國家的強大和繁榮,在他心裡烙下不可磨滅的信念。
在什麼地方不是最重要的,關鍵看你怎麼去做。
“我們是新組建的情報隊,沒有自己的地盤,也缺乏實踐經驗,你和弟兄們要有耐心,但機會隻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前期的鋪墊做不好,機會來了也抓不住。”
“靠著熬資曆實在太慢了,這不是我的做事風格,我們這些新人,必須要有一鳴驚人的成績,才能得到上峰的賞識,要給上峰留下印象,遇到難題就想到我們,這個機會才是我需要的。”李驍陽說道。
“你的心還真夠大的,居然要做特務處的頭牌?”蔣文昭笑著說道。
“會不會說人話,是這麼形容的嗎?彆說是特務處,咱們情報組也是藏龍臥虎的,情報科的主力,在情報組先站穩腳跟,這是目前的第一個目標。”李驍陽也忍不住笑了。
特務處在南京的外勤部門是直屬情報科和行動科,每個科的內設機構叫股,外勤部門為組,分為市區組和郊區組,也叫第一組和第二組。
由於南京是國都,是南京政府的中樞駐地,地位非常特殊,所以特務處格外重視,優先配置資源。
情報科第一情報組的的內勤和外勤,加起來有六十多人,比目前各地省站的編製還要大很多,特務處此刻的總人數還不到八百人,由此也能看出戴立對情報工作的重視程度。
“這個目標實現起來也不容易,我們五隊眼下是後娘養的,申請買幾輛自行車便於行動,財務說是組長不給批,賬上沒錢,沒有公共汽車就得靠兩條腿走路。”蔣文昭憤憤不平的說道。
特務處的經費拮據,沒錢給下麵配汽車,第一情報組這麼重要的外勤組織,隻有一輛二手汽車和一輛四輪卡車,自行車隻有三十輛。
可是第五隊的九個人,連一輛自行車都沒有分到,李驍陽的自行車是自己買的,經常借給自己的隊員們外出執勤。
“彆嚷嚷的那麼大聲,被人聽見不好,二手自行車也不便宜,得幾十塊大洋才能買到,財務科一個月給咱們組才多少錢的經費?”
“弟兄們都跟著坐探鍛煉去了,你這個副隊長也得表現表現,過幾天我的房子收拾出來,我們一起聚個餐!”李驍陽說道。
情報五隊除了李驍陽和副隊長蔣文昭,隊員有陸國陽、宋凱清、於海良、郭善勇、蕭雲琿、黃希皓和孫瀚清這八人。
特務處負責監控軍警憲,南京所有軍事中樞機構都有專門的人監視,像這樣蹲在門口固定執勤的底層特務,內部稱之為坐探。
特務處有明確的分工,情報科負責情報搜集,具體執行的時候要交給行動科處理,而情報工作極為縝密,需要有足夠的耐心韌性和豐富的經驗,不同於行動部門,專業性非常強,不是說來了就能上崗的。
沒有學習過特務專門技能的新人,通常要有兩到三個月的見習期,就是跟著老隊員們學習跟蹤、盯梢等基礎科目,積累調查經驗,具備獨立辦案的能力,才能正式接受指派。
“還是你舒服,不值班的時候能回家,我們這些人就慘了,住在宿舍裡,特務處的規矩大,生怕被負責風紀的督察抓到,出去玩也沒法儘興。”蔣文昭說道。
他們就住在駐地前院的倒座房宿舍裡,幾米遠的距離而已,自然要提前來辦公室打掃衛生。
按照戴立製定的規矩,不管特務處的內勤還是外勤,都是需要住宿舍的,家在南京並且結婚的人,星期天回家一天。
但實際情況是,南京租房子的價格不低,特務處沒錢,宿舍就格外的緊張,雞鵝巷早期連大特務都要在辦公室打地鋪。
李驍陽自己在南京有住處,而且來的很晚,宿舍早就擠滿了人,組長餘明章特批他除了值班時間在辦公室打地鋪,其餘的時間不住宿舍,總不能讓他這個新人天天睡地上,所以他是極少數可以每天回家的。
蔣文昭走後,李驍陽拎著暖瓶到廚房打了熱水,回到辦公室泡了杯茶。
給下屬們配備自行車,對他來說確實是輕而易舉。
原主李驍陽出身上海的富商之家,李家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江浙財團成員之一,他從小到大都享受著極度富足的生活。
有錢歸有錢,哪些事情能花自己的錢,哪些不能花自己的錢,這是有衡量標準的。
特務處姓戴不姓李,一輛嶄新的自行車需要一百多塊大洋,狀況比較好的二手自行車,最起碼六七十塊大洋,算算也不是小數目,你自家掏錢給下屬配車,這是想要做什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生耽美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