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張小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81章 投籃是個人品積攢遊戲,冠軍教父,某個張小北,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敢用4保1戰術的都是狠人。
能擔任4保1戰術中的“1”的人也必須是狠人
******
胡浩南在戰術板上畫出一道道戰術。
這一道道戰術的第一進攻選擇點都指向鄧肯-羅賓遜。
這種“集全隊勝負於一身”的壓力可想而知。
鄧羅上場的時候接連在胸前畫了兩個十字。
然而他的上帝並沒有護佑他,第一次出手便投了個三不沾。
好在易建聯經驗豐富,也足夠警覺,率先搶在籃下接到“傳球”,上反籃得手。
鄧羅助攻加一。
看著易建聯朝他指了指,感謝他這次妙傳,鄧羅的尷尬碎了一地。
果然,這個“1”不是那麼好當的,壓力忒大了。
鄧羅不是那種天賦型選手。
203的身高、208的臂展,怎麼都很難跟天賦異稟聯係在一起。
再加上他籃球生涯起步較晚,哪怕到了高中時期還隻是個替補球員。
結束高中生涯後,鄧羅也沒有得到任何一支一級聯盟球隊的邀請。
無奈之下,鄧羅便接受父母建議,選擇了學術與籃球兼備的威廉姆斯學院。
這是一所三級聯賽球隊,不提供體育獎學金,且競技水平較低,很少有三級聯賽球員能進入NBA球探的視野。
上一個從三級聯賽走出來的NBA球員還要回溯到20年前,那時有個叫德文-喬治的球員,以場均27.5分的表現在1999年選秀中在首輪23順位被湖人選中。
德文-喬治也成為近代第一個從三級聯賽跨進NBA的球員。
鄧羅沒有德文-喬治的全麵“天賦”,他的技術偏科太過嚴重,得分手段也過於單一。
如果事情就這樣發展下去,鄧羅大學畢業後也許會像母親一樣從事醫療服務行業,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doctor。
轉機出現在大一學期末,主教練麥克-梅克頗為欣賞鄧羅的才華,鼓勵他“不要讓夢想止步於三級聯賽”,並把他推薦給了密歇根大學的貝萊因教練。
那時鄧羅場均得分17.1分,三分投射得分占比超過75%。
貝萊因教練看了鄧羅的錄像,認為他善於投射的技術特點非常契合密歇根大學的戰術體係,並破例為他提供了全額獎學金。
密歇根大學是十大聯盟的傳統強校,擁有更專業的訓練設施,更高的比賽強度以及更廣泛的媒體關注。
更重要的是,密歇根大學的戰術體係是以外線進攻為主,強調外線投射和團隊協作,這大概是鄧羅所能想到的最理想的展示平台。
等到鄧羅結束大四賽季,參加NBA選秀的時候,已經是密歇根大學校史三分球命中數第四多的球員。
外界對鄧羅的評價是,鄧羅的投射技術早在威廉姆斯學院時便已接近其發展上限。
這種說法基本是成立的,否則鄧羅也難以打動貝萊因教練。
密歇根大學時期的鄧羅跟威廉姆斯學院時期相比增加了體重,這是為了適應更高級彆聯賽的對抗,但在投籃技術方麵,鄧羅提高的著實有限。
不過在來到NBA之後,得益於更加細致的高階數據分析,鄧羅還是收到了“量身定製”的針對性的細節指導。
尤其是在擺脫對手嚴密防守後,突然降速,然後在這一動態過程中維持重心相對穩定並接球命中的技術上有了長足進步。
這是區彆一名投手能否成為精英級投手的關鍵能力。
從瑞恩遞交上來的階段性分析報告來看,鄧肯-羅賓遜已經基本掌握這項能力。
這也是胡浩南願意圍繞鄧羅製定4保1戰術的原因所在。
胡浩南不迷信數據,卻需要數據來提供理論支持。
隻不過在戰術製定上,胡浩南做得更加堅決——清一色的三分戰術。
“不要兩分!要投就給我投三分!”
……
看到鄧羅上來就投了個三不沾,胡浩南雙手合攏放在嘴邊大聲喊道:“放鬆!”
胡浩南有一項特質,他允許球員犯錯,並願意給足球員試錯的機會。
同時這也是給自己機會——任何奇跡發生的背後都是耐心的等候。
所以……
鄧羅投三不沾這事兒,胡浩南壓根就當沒放在心上。
等多就是在鄧羅再次投籃打鐵後,忍不住吐槽一句:
“嗯,漂亮的傳球,下次還是不要傳了,你的任務是投籃!”
鄧羅再次出手打鐵。
怒砸三鐵!
球迷都有些躁動了。
他們無法理解,明明打的好好的,為什麼突然把球交給一個新秀來糟蹋?
鄧羅也聽到了球迷的聲音,尷尬的直搓手指。
這是他的習慣動作,每當手感不好的時候,他都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找回手感。
胡浩南看到這動作,果斷叫了一個暫停。
“繼續投,投進了我帶你去接受賽後采訪,投丟了我自己去!”
“不要著急!投籃是個人品積攢遊戲!”
“你每一個投丟的球,都是積攢下來的人品,並在你下一次出手時回報給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冠軍教父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冠軍教父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