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7章 大戰四惡,劍影寒梅嘯九幽,梁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隊伍的前鋒剛踏上臥牛山山道的石階,山風突然轉向,卷著一股鐵鏽般的腥氣撲麵而來。歐陽逸飛眉頭一挑,龍淵劍“噌”地出鞘半截,劍身映出他銳利的眼神:“不對勁,這風裡有血腥味。”

話音未落,“哐——哐——哐——”三聲銅鑼巨響驟然炸響,像是從山體深處鑽出來的悶雷,震得人耳膜嗡嗡作響。緊接著,兩側的懸崖上突然滾下無數巨石,“轟隆隆”地砸在山道上,瞬間堵住了退路。碎石飛濺中,蘇璃一把將身邊的小和尚拉到身後,百寶囊裡的銀針已捏在指尖:“是埋伏!”

還沒等眾人穩住陣腳,懸崖上的灌木叢突然劇烈晃動,無數黑衣人影如鬼魅般竄出,踩著藤蔓蕩下,眨眼間便在山道兩側列成陣勢。他們個個蒙麵,隻露出一雙雙閃爍著凶光的眼睛,手中的彎刀在暮色中泛著青黑的光——那是淬了毒的征兆。

“果然有埋伏!”蕭寒反手抽出金背砍山刀,刀身沉重的劈砍聲中,已將兩名撲得最近的黑衣人逼退,“都護好自己,彆被他們的刀劃到!”

烏木禪師將方便連環鏟橫在胸前,鏟身擋住迎麵射來的幾支毒箭,沉聲道:“莫慌!列陣迎敵!”他內力催動下,僧袍鼓脹如帆,“青城派守左,武當護右,丐幫隨我斷後!”

各門派弟子應聲而動,長劍、拂塵、打狗棒瞬間組成一道嚴密的防線。山道狹窄,黑衣人雖多,卻無法同時湧上,隻能分批衝殺,反倒給了正道俠士各個擊破的機會。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黑衣人群中突然響起一陣桀桀怪笑,四個人影緩步走出,徑直站到隊伍前方。為首的是個矮胖漢子,滿臉橫肉,手中把玩著一對判官筆,筆杆上還滴著暗紅的液體;左手邊是個精瘦如猴的老者,指甲烏黑尖利,嘴角掛著一絲陰鷙的笑;右手邊是個赤裸著上身的壯漢,肌肉虯結,手臂上纏著鐵鏈,每走一步都帶著沉重的“嘩啦”聲;最後一人穿著文士長衫,手裡搖著折扇,看似斯文,眼底卻藏著狠戾。

“哈哈哈……”矮胖漢子率先開口,判官筆在掌心敲得“啪啪”響,“烏木老禿驢,還有這幫不知死活的東西,果然送上門來了!”

精瘦老者用尖利的嗓音接話:“教主早就掐算到,你們這幾日定會來送死。特意讓我四人在此等候,好給你們收屍!”

赤裸上身的壯漢甕聲甕氣地吼道:“廢話少說!直接砍了他們,扒皮抽筋,給兄弟們下酒!”

唯有那搖折扇的文士不急不緩地開口,聲音帶著幾分戲謔:“四位師兄稍安勿躁。人家遠道而來,總得讓他們明白,這臥牛山,是進得去,出不來的。”他折扇“唰”地展開,扇麵上畫著一朵血色蓮花,“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這句話,送你們,再合適不過。”

歐陽逸飛上前一步,龍淵劍直指四人:“四大惡人,果然是你們守著臥牛山!上次在江南,你用毒箭傷我丐幫兄弟,這筆賬,今日該算了!”他說的是那精瘦老者——“毒蠍”崔命。

崔命怪笑一聲:“那小叫花子不經紮,三箭就沒氣了,算他便宜!今日我這兒有百八十支毒箭,正好給你們分分!”說著,他從腰間摸出個箭筒,裡麵的箭矢果然泛著烏光。

梅降雪將軟鞭解下,鞭梢在地上輕輕一抽,卷起一片塵土:“‘催命判官’錢通,你在洛陽拐賣孩童煉製邪藥,被我們追得像喪家之犬,今日倒敢現身了?”

錢通臉上的橫肉抖了抖:“臭娘們,上次讓你跑了,這次定要撕爛你的嘴!”他雙筆交錯,擺出個陰狠的起手式。

“鐵臂猿’石猛,”蕭寒的金背砍山刀在陽光下泛著冷光,“你在滄州滅門的張大戶一家,屍骨未寒。”

石猛猛地捶了捶胸膛,鐵鏈撞得“哐當”響:“那老東西不識抬舉,不肯歸順教主,留著也是浪費糧食!今日就讓你嘗嘗我這鐵鏈的厲害!”

蘇璃最後看向那搖折扇的文士——“笑臉虎”陸謙,聲音清冷如冰:“陸謙,你假扮名醫,在襄陽城用假藥害死百餘人,手上的血,比你扇麵上的蓮花還紅。”

陸謙收起折扇,臉上的笑容絲毫未變:“良禽擇木而棲,跟著教主才有出路。不像你們,守著那些迂腐的規矩,早晚死無葬身之地。”

烏木禪師向前踏出一步,方便連環鏟在地上劃出深深的刻痕,沉聲道:“血羽教殘害忠良,擄掠百姓,早已天怒人怨。你們助紂為虐,手上沾滿無辜者的鮮血,今日便是你們的贖罪之日。”

“贖罪?”四大惡人齊聲狂笑,錢通笑得最是囂張,“老禿驢,你還是擔心擔心自己吧!這臥牛山的山道,就是你們的墳墓!”他猛地揮了揮判官筆,“給我上!殺一個賞十兩銀子,活捉烏木老禿驢的,賞黃金百兩!”

隨著他一聲令下,兩側的黑衣人如潮水般湧來,彎刀揮舞著劈向正道隊伍。烏木禪師將方便連環鏟一橫,鏟身旋轉著帶起一股勁風,瞬間將前排的幾個黑衣人掃飛出去:“列‘三才陣’!歐陽施主左路,蕭寒施主右路,梅施主與蘇施主護中,其他人隨我穩住陣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劍影寒梅嘯九幽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劍影寒梅嘯九幽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