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黃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八十一章 何樂而不為,國潮1980,鑲黃旗,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84年7月14日,全京城的老師和學生,一致期盼的暑假終於來臨了! 這一天也是寧衛民精心策劃的書市,開門迎賓的日子。 由於深知對內懷柔的辦法隻能維穩一時。 想要真正有效保護自己,還是得靠把商業版圖鋪開、業務做大做強。 所以在做實事,乾實務上,寧衛民根本沒有過半點鬆懈。 就拿這屆書市來說,他幾乎想儘了一切的辦法,調動了一切所能調動的各項資源,來把這個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引人矚目。 務求做成一個可持續性的品牌活動,好從中獲得最大化、多方麵的效益。 實際上,還彆看時間緊,任務重,所能采取的手段相對有限。 可由於穿越者的見識的確是無人能及,而且如今寧衛民的身份和權力又早已今非昔比。 社會上的各種人脈關係,早已經積累得相當雄厚了。 他隻要稍微的發揮一下自己的才智,比較科學的利用一下其所掌握的人力、財力,以及豐富的社會人脈,就能取得遠超他人的成效。 像這一屆天壇書市,寧衛民就是以“暑期節”的名目,以打折書和舊書為賣點,非常巧妙地呈現在京城人眼前的。 結果在聲聲知了聲中,他不但招來了大量參與活動的商家,保證了書市如期順利召開。 他也用廣播和報紙兼顧重疊的廣告手段,有效的吸引了眾多京城的大中小學生前來。 可以說是一鳴驚人,一炮而紅。 不但完全達到了所有參與者眾所期盼的結果,甚至在拉來的客流量上還有了新的突破和超越。 這無疑再度證明了天壇園方和服務局都選對了商業代理人。 寧衛民就是他們心目中不可或缺,也無可取代的人才。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話有點吹得過了,但凡事就怕比較。 其實隻要拿寧衛民做出來的事兒,隨便和旁人的比一比,也就知道孰高孰低了。 比方說,首先從這屆書市的舉辦規模之大和內容的豐富性來看,就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 前來參與這次活動的出版社、雜誌社、書店、文具店,居然多達一百二十五家。 其中不乏相當知名的書店和出版單位。 如新華書店、外文書店、三味書屋、少年兒童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等等。 此外,還有從琉璃廠來的二十幾家書畫店、印石店、南紙鋪、字帖局。 以及受區服務局服務局派遣應差的四十五個飲食攤兒。 甚至就連民間的小販也充分參與其中。 有八十幾個從事花鳥魚蟲、盆花盆栽、舊書舊貨、文玩擺件的個體戶,也來此湊熱鬨,擺攤兒做買賣。 如果再加上寧衛民讓孫五福擺的舊書舊貨攤兒,壇宮派人設置的宮廷小吃禮盒攤兒,以及天壇園方的茶水攤、冷飲攤兒。 實際上,合計各類商業攤點得有三百多家。 它們足足沿著天壇西門的甬道,在樹蔭下鋪設開了六百多米遠。 因此實事求是的說,這次活動如果僅用簡單的“書市”二字來描述,顯然是有點過於片麵了。 其實應該叫做綜合性的文化大集才恰如其分。 而且要知道,至今為止,在京城尚未有過任何一個地方,舉辦過這麼多,這麼多攤位聚集於一起的,以文化為主題的露天集市。 哪怕當年的琉璃廠在鼎盛時期,五十年代特彆流行在公園舉辦遊園會時,也未必能見到如此眾多的商家集合於一市的勝景。 甚至就連寧衛民自己親手籌備的新春遊園會,比起來都差遠了。 要知道,新春遊園會既沒有這麼多國營單位參與,也沒有這麼豐富的商品種類。 那不過是帶上點賣服裝玩具的小吃一條街罷了,歸了包堆兒也不過攤點一百餘家罷了。 單純從規模上看,就能縮減一大半。 所以無論怎麼看,能把活動辦成這樣大的場麵,都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壯舉。 至於為什麼寧衛民就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召集來這麼多商家踴躍參與。 說破了其實不外乎兩個原因。 其一就是這小子的人脈關係網厲害。 要知道,出版社方麵,美協下屬的出版單位,有四十家左右。 和皮爾-卡頓有廣告往來的報社下屬單位,也有十六七家。 等於全部出版單位裡小一半都是關係戶,剩下其他的,才是正常招商方式聯係來的單位。 而且寧衛民還特彆善於利用合作夥伴的人脈關係 像來自於琉璃廠的那些店鋪,就統統都是響應上級號召,奔著還人情債來的。 彆忘了,天壇園方可是用自己的房子安置了琉璃廠的四家店鋪好幾年呢。 由天壇園長親自出麵打電話,那這點幫文物局要是不肯幫,咱們這個國家也就算不上什麼人情社會了。 其二,就是靠全免費待遇以及超乎想象的優質服務了。 說白了,這次為了創牌子,打響名氣,寧衛民是不惜賠本也要賺吆喝。 他深知書的種類,書的折扣,才是書市的主題,是吸引人流的根本。 所以對於所有來前來參與的出版社和書店,隻要願意提供相當數量的折扣圖書,他是統統免租。 甚至不但一分錢不收,他還管茶、管飯、提供現成的攤位設備。 為了這次書市,天壇園方專門在西門甬道兩邊搭好了自製的鐵架木板長桌。 那長桌大概是一米二寬三米長的尺寸。 桌角撐起鐵架鋪涼棚,涼棚上掛條幅,條幅上貼字,是各個單位的名字。 而桌子上隻要鋪塊台布,底下就可儲物,上麵就可以擺書。 此外,每個長桌還配備兩把凳子,兩大塊雨布。 這兩樣也有大用處。 每天收市,或是趕上下雨的時候。 隻要把雨布往桌子上一鋪蓋,凳子再倒過來一壓,這就算齊活了,能徹底遮蓋住整個攤位。 免費提供的午飯也不差,就在天壇的職工食堂就餐。 每人一元錢的標準,起碼能保證一葷兩素。 此外,上午和下午,還會有專人給所有出版社和書店的攤位各送一暖壺熱茶。 說白了,差不多跟日後的“拎包入住”的概念類似。 像擺攤的單位,其實隻要把圖書和商品送來,再每天派倆人來賣書,其他都什麼都不用操心了。 攤位上的商品,根本不用運來運走的折騰。 哪怕閉市的時候,天壇園方也會有專門人看著的,是又省事,又安全。 這樣的條件在那些國營單位看來,簡直對他們太方便了,也太有誠意了。 完全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那何樂而不為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