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0章 南淵請安,天唐錦繡,公子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飛鳥京南有飛鳥川,河流湍急水量充沛,每到夏季便會爆發山洪,將山穀間的良田與民舍衝毀,常常一日為深淵一日為淺灘,變異不定,猶如世之無常亦若是也……

不過時值深秋,淅淅瀝瀝的秋雨不足以使得飛鳥川之水位暴漲,故而川中景色秀致,河道兩側的棚田沿著起伏的山丘層層盤旋,儘是剛剛收割之後捆紮整齊的稻稈,入目一片金黃。

這是一片受到神祗祝福的土地,美麗而富饒。

卻是渡來人的聚居之處……

所謂“渡來人”,既是從不同時代自中原以及朝鮮諸國渡海來到倭國的人。

這些“渡來人”通常是因國內戰爭頻繁或隨文化交流傳播而移居倭國,擁有高度文明的渡來人傳入諸如農耕技術、土木建築技術,以及燒製陶器、鍛鐵、紡織等農業文明。來到倭國,這些人一般都會成為上層社會的人士,即便是傳統的倭國貴族,在麵對“渡來人”的時候也要和善相待。

倭國朝廷曾經編寫了整個倭國統治階層的姓氏,一千一百八十二個統治階級姓氏宗族裡二百零五個來自中國,一百五十四個來自朝鮮半島,直至後世,倭人總人口當中據說有三分之一是渡來人的後代……

事實上,渡來人的數量要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倭人自古以來便強調血統的重要性,一直認為純種人比雜交人更優秀,就像純種狗比雜交狗更優秀一樣。因此,想讓倭人必然希望自己朝著純種的方向靠攏,出於這種動機,他們很可能會故意把雜交的倭人少統計一點……

*****

南淵請安便是“渡來人”。

他的全名叫做“南淵漢人請安”,“南淵”兩個字是地名,代表居住地,“漢人”代表身份,最後兩個字才是名字,比如誌賀漢人惠隱、高向漢人玄理……

天上下著小雨,淅淅瀝瀝的有若飛絲。

葛城皇子與中臣鐮足坐著一根杠子抬著的小轎,晃晃悠悠出了飛鳥京的南門,在滿是泥濘的路上緩緩行走。

道路雖然泥濘,卻還算平整,飛鳥京附近雖然多山,卻甚少岩石,除去京內的道路鋪設了青石之外,京外隻能用夯土平整。沒辦法,倭國的工匠技術實在太過低劣,從彆處開山采石然後運來飛鳥京是不現實的,那需要龐大的人力和持久的時間,倭國既沒有那麼多人,更負擔不起那龐大的費用。

就連環繞飛鳥京的城牆,都因為缺少石料而修建的隻有兩人高……

兩人一路南行,小雨綿綿,路邊景色清秀,兩側的山坡上是一塊一塊開墾出來種植水稻的棚田,這是一種自梯田發展而來的耕作方式,由“渡來人”中的漢人發明,很好的解決了飛鳥京的糧食產量問題,使得大部分舒緩的山坡得到利用。

就跟精細的種植水稻一樣,這都是漢人傳過來的,倭人根本不會……

所以現在的倭國貴族們很矛盾,很糾結。

一方麵漢人、高句麗人、新羅人、百濟人的到來大大加速了倭國的社會生產力,尤其是漢人文化的傳入,使得倭國的文明程度快速提升,但是如此同時,勤勞聰慧、知識淵博的“渡來人”漸漸掌握社會話語權,地位上升,對倭國土著帶來極大的衝擊。

既離不了“渡來人”,又唯恐統治階層的權利被“渡來人”所攫取,最終使得倭國變成“渡來人”的天下……

這已經為社會衝突埋下了隱患。

兩個小轎晃晃悠悠,到了南淵,徑直來到一處精致的木樓之前,葛城皇子與中臣鐮足紛紛下了轎子,就這麼頂著小雨,恭恭敬敬的來到門前站好,葛城皇子恭聲道:“老師可在?學生葛城前來拜訪。”

中臣鐮足亦道:“學生中臣鐮足,前來拜訪老師。”

一個皇室最負聲望的皇子,一個足智多謀的俊彥,如此規規矩矩的頂著小雨立於門前,足見南淵請安之地位。

尊師重道,倭人早就從漢人那裡學了來,並且一直很好的延續下去……

樓內腳步聲響,未幾,木門“哎呀”一生從裡邊推開,一個眉清目秀的總角童子出現在門口,恭敬的對二人施禮,而後說道:“師傅正在烹茶,請皇子殿下與中臣師兄入內。”

葛城皇子點點頭,踏上門檻,褪去鞋子,這才踩在地板上入內。

中臣鐮足則上前笑吟吟的撫摸一下童子的頭頂,笑問道:“近日可曾進學?”

童子答道:“正在習讀漢字,不過老師說我愚笨,還需精進,故而未曾進學。”

中臣鐮足頷首道:“基礎最為重要,夯實基礎,方能日進千裡,穩下心來,不可輕佻貪進。”

與童子對答兩句,也脫了鞋子,跟在葛城皇子身後走進樓內。

木樓的一層是三開的廳堂,地板上整整齊齊擺放著二十餘蒲團,這是平素講學授課之時學生的座位,今日有雨,想必是南淵請安給學生放了假……

二人入內,便見到兩個老者正跪坐在窗前的案幾兩側,品茗對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天唐錦繡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