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忍氣吞聲,天唐錦繡,公子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治忽然發現局勢似乎有些脫離掌控……

現在的他對於這些武將而言就是一杆大旗,是名正言順起兵攻伐太極宮的借口,也是號令那些“遵循先帝遺願”之輩的名義,至於這杆旗豎在哪裡、操於誰手,卻是沒人在乎的。

甚至於等到緊要關頭,這杆旗是豎著還是倒著也不是那麼重要……

這個念頭自心中升起,令李治有一股徹骨生寒的冷意。

他自以為用豐厚賞賜來趨勢這些驕兵悍將為己所用,幫助他推翻李承乾登上皇位成就大業,實則他同時也被這些人所裹挾,借用他的名分來達成難填之欲壑。

殿內氣氛很是壓抑,風雨敲打在窗戶上啪啪輕響,遠處時不時傳來震天雷的炸聲,諸人麵麵相覷,緘默不言。

尚未攻進武德殿,這邊卻已經因為軍權與主導權而產生隔閡,看似轟轟烈烈的兵變蒙上了一層陰霾。

若不能上下一心、生死與共,如何能成就這逆天改命的大事?

李治麵沉似水,沉默良久,方才緩緩頷首:“郡王所言不差,是本王才疏學淺、曆練不足,險些誤了大事。如此,就請鄂國公奔赴一線親臨指揮,還望竭儘全力、成就大事,拜托了!”

無論如何,此時必須將所有情緒都壓製下去,以大局為重。

既然尉遲恭、李道宗兩人都強調戰場指揮的重要性,那麼李治再是不願意也隻能退避三舍,對指揮權不聞不問、徹底放開……

尉遲恭撩起披風,單膝跪地:“殿下放心,老臣縱使拚卻這一身血肉,亦當攻陷武德殿、誅滅偽帝,扶保殿下登上大位,若違此誓,天地不容!”

李治亦起身上前伸出雙手攙扶,真情流露:“鄂國公忠肝義膽、不畏生死,不愧為先帝肱骨之臣,諸位皆受先帝恩遇,此刻以死相報,本王銘感五內,他日功成祭祀宗廟之時,必將稟明先帝,他朝百年之後,一並配享太廟!”

活著的時候封建一方、子孫傳世,死了之後陪葬昭陵、配享太廟,這是李治能夠給予的最高規格獎賞。不如此也不行,除去時刻將名分大義歸於太宗皇帝,他本人資曆尚淺、威望不足,隻能扯虎皮做大旗。

尉遲恭激動不已:“願為殿下效死!”

……

待到尉遲恭大步而出,李治回到書桉之後坐下,麵色難免陰翳莫測,麵沉似水,一言不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蕭瑀等人戰戰兢兢,麵麵相覷。

誰能想到決勝之時,敵人尚未倒下,自己這邊反倒因為指揮權發生了齷蹉?

尉遲恭此舉不僅給當下的局勢造成難以估測的影響,而其強硬的姿態也讓諸人看出其對與晉王之“不敬”,縱然他朝成就大事,尉遲恭又豈肯老老實實對晉王俯首帖耳?

必定挾從龍之軍功行跋扈之事,或許想要如霍光、楊堅那般做一回執掌朝政的權臣也說不定……

到那時候,他們這些人又要何去何從?

總不能跟著晉王出生入死拋家舍業,最後卻成全了尉遲恭一人吧?

但眼下正值決勝之時,指望著尉遲恭指揮部隊視死如歸去打仗,若是針對其做下防範之舉,難免使其心生不滿,進而消極懈怠,甚至乾脆改弦易幟……

所以,隻能忍。

待到大局已定、獎賞酬功之時再作計較……

李道宗看著李治陰沉的臉色,心底一歎,想了想,解釋道:“殿下未曾親曆戰陣,殊不知戰場之上要樹立主帥絕對權威之道理,否則上下扯皮、人心不齊,焉能破敵斬將、大獲全勝?殿下之身份尊貴,原本應當鎮守承天門居中調度、安撫人心,到了這裡,難免導致軍權分散、軍心動蕩,鄂國公非是貪婪軍權,實是不得不統攬軍權,還望殿下理解。”

若是這個時候內部矛盾激發,豈有半分勝算?

這位晉王殿下固然聰慧,政治天賦極高,但畢竟年幼未曾經曆波折,萬一忍不住尉遲恭的跋扈從而做出過激的舉措,那將葬送大好局麵,功虧一簣。

而對於此間所有人來說,這場兵變隻能勝、不能敗,誰也無法承受失敗的後果……

一旁的蕭瑀看了李道宗一眼,低聲道:“此事錯在老臣,因擔憂宮內戰事故而諫言殿下入宮,希望能一次激勵士氣,早一些擊潰守軍以免夜長夢多,卻不料影響了主帥權威,實是該死。”

他這麼說是給大家一個台階下,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至於是否被問責……誰不知這件事本就是李治自己的主張?

李道宗搖搖頭:“倒也不至如此,殿下既然來了,的確可以提升全軍之士氣,不插手軍務便是了。”

李治沉默良久,心頭憋著一口悶氣,也感到極大的擔憂,因為他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掌控尉遲恭、李道宗之流軍權在握的將領,將來若不能妥善處置,自己即便登上皇位大抵也將是個傀儡皇帝……

難怪當初父皇寧願背負“苛待功勳”之罵名亦要全力打壓關隴門閥,實在是這些臣子心中對皇權毫無忠恕之心,隻知一味的追逐利益永不滿足,若是尾大不掉,必遭反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天唐錦繡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