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兩千八六章 仁宗之廟,天唐錦繡,公子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眼看著妹妹正襟危坐、與自己討論起曆朝曆代之賢明君主,李承乾疑惑不解,這又是始皇帝、漢文帝、漢武帝的,就算他再是自信、乃至於自負,哪一個是他能碰瓷的?

所以妹妹你確定不是在嘲諷我?

感受到陛下不善的目光,長樂公主忍不住笑起來:“兄長以為我是在用那幾位千古帝王來打擊你呢?”

李承乾不苟言笑:“那你是什麼意思?”

長樂公主柔聲道:“妹妹雖然不敢乾政,但有幾句肺腑之言卻想要進諫於兄長……諸如秦皇漢武這樣的千古雄主尚且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可見‘人無完人’這句話極其正確,君王也是人,是人就會有缺點,沒有誰能完美無缺。”

李承乾若有所思,微微頷首,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妹妹問一句冒犯之語,兄長認為自己武略比得過漢武帝麼?文治比得過漢文帝麼?功勳比得過秦始皇麼?”

李承乾苦笑:“為兄何曾說過這樣的話?古往今來,若是連偏安一隅的帝王全部算上何止一百?這其中唯有太宗皇帝可與那幾位相提並論,我有自知之明,遠遠不及。”

長樂公主終於發出靈魂之問:“可既然那幾位皇帝都有著不可彌補之缺點,卻又為何能夠譽為賢君明主、甚至千古一帝?”

李承乾愕然。

對呀!

漢文帝也就罷了,諸如秦始皇、漢武帝之輩,固然名震寰宇、光耀千古,但無論當時還是後世,皆以“暴君”稱之。

既然被稱為“暴君”,可見天下百姓、世家門閥對其之憤恨,卻又為何不礙其博取千秋功業、萬古流芳?

深思之後,李承乾給出答案:“因為他們在某一領域做出了前無古人、甚至可能後無來者之巨大成就。”

秦皇暴政,天下鹹聞。

可那又如何?

其橫掃六合、一統八荒,以“郡縣製”締造前所未有的大一統王朝,“車同軌、書同文”,將天下九州捏合在一處同沐華夏文明,自此“九州歸一、分久必合”,建築長城北禦匈奴,此等功績誰能抹煞?

漢武暴虐,古今罕有。

即便逼得自己兒子造反、皇後自戕,但其擊潰匈奴、鑿穿西域,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震古爍今,光芒耀世足以將一切過錯掩蓋。

有短處、有缺點不要緊,要緊的是將自身之長處發揮至最大!

李承乾捫心自問:我的長處是什麼?

功勳不及始皇帝,武略不及漢武、文治不及漢文,更何況還有一個文治武功不遜這幾位的太宗皇帝……

自己若想青史垂名,憑什麼?

長樂公主輕聲道:“兄長雖然才具不如上述幾位,卻也有一樣優點是他們所不具備。”

李承乾道:“是什麼?”

長樂公主幽幽道:“寬厚、仁和。”

李承乾默然不語。

長樂公主又道:“古往今來,功勳蓋世之帝王有之,武略出眾之帝王有之,文治無雙之帝王亦有之,卻從未見‘仁愛天下’之帝王,兄長之年號為‘仁和’,若能將此一以貫之,何愁不能名垂青史受後世子孫瞻仰敬佩?”

李承乾想了想,他年崩頹之時,若能由群臣敬上廟號曰“仁”,似乎也不錯?

畢竟“仁”之廟號,古往今來、前所未有。

所謂“慈者不掌兵、義者不掌財、仁者不為君”,對於尋常人物來說若得“仁”之一字蓋棺定論乃是褒揚,但對於君王來說卻未必是好話,且身為帝王,處於天下權力之中心、各方利益之彙聚,想要做到“仁和”之境地,何其難也?

但假若當真能夠做得到,確實算得上震古爍今、前無來者。

踟躕良久,李承乾道:“此事容後再說,讓我仔細考量,不過長孫家求到你麵前,這份麵子我一定給你,稍後讓他們自去吏部領取差事,我會知會河間郡王。”

長樂公主猶豫一下:“兄長倒也不必太過在乎我的顏麵,你自有全盤考慮,即便回絕長孫家也不當緊。”

李承乾冷笑:“既然長孫家虧欠於你,那就讓他們一直虧欠下去,真以為死幾個人便可恩怨一筆勾銷?想得美!”

長樂公主“嗯”了一聲,再不多言。

……

待到長樂公主離去,李承乾一個人坐在禦書房內慢悠悠的喝茶,無心政務,隻思索“施行仁政”之可行性。

不得不說,他確實動心了。

自古君王以“仁”為本者、前所未有,若能將“寬仁”二字發揚光大,豈不正好契合儒家之精髓?必然得到儒家之追捧、讚揚,再能使得天下臣民感念恩德,他朝駕鶴西遊在人世間留下“仁愛”之名,又豈會遜色於先賢明君?

且如今天下大定、盛世煌煌,文治武功已經臻達巔峰,的確不需他這個皇帝“勵精圖治”“夙興夜寐”,更何況登基這幾年,堆積如山的政務令他深知自身精力之不足,不可能如古之明君雄主那般勤於政務、宵衣旰食。

若繼續這麼熬下去,怕是早早就得油儘燈枯、一命嗚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天唐錦繡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