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逸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3章 級文明的材料門檻,我以饕餮鎮諸天,薛逸辰,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實驗室的合金門悄然滑閉,將外界的喧囂徹底隔絕。薛逸辰獨自站在中央控製台前,指尖懸在個人終端的解鎖鍵上,指腹因用力而泛白。剛才那道突然響起的係統提示音,像一顆投入靜水的石子,在他腦海裡漾開層層疊疊的漣漪。
「檢測到宿主對文明材料體係產生認知需求,觸發科技係統科普機製。」機械合成音比以往更清晰,帶著一種近乎刻板的條理,「本次解析二級文明材料準入標準:序列ⅩⅢ.Ⅰ.AA。」
終端投影驟然亮起,一塊棱柱狀的晶體在半空中緩緩轉動。那晶體呈現出深邃的暗金色,內部有細密的流光遊走,如同被壓縮的星核物質。與鴻蒙晶的混沌感不同,AA晶體的結構異常規整,每一麵棱邊都精確到納米級,在虛擬光源下折射出冰冷的幾何光斑。
「序列ⅩⅢ.Ⅰ.AA:高密度星核能量結晶體。」係統的解說詞逐字浮現,「基礎特性:能量傳導效率98.7%,較UR材料提升412%;環境適應性:可在-272℃至3000萬℃區間穩定工作,抗輻射等級達到γ射線豁免標準;應用場景:常規武器能量核心、星際艦船護盾發生器、戴森雲次級收集器。」
薛逸辰的呼吸微微一滯。他下意識地調出UR材料的參數麵板進行對比——當AA晶體的能量傳導效率數字跳出來時,UR材料那24%的傳導率像個笑話。更讓他心驚的是抗溫上限,UR材料在1500萬攝氏度就會出現分子鍵斷裂,而AA晶體在3000萬攝氏度的模擬環境裡,晶格結構紋絲不動。
「這才是……二級文明的門檻?」他低聲自語,聲音在空曠的實驗室裡顯得格外清晰。
「準確來說,是二級文明的最低標準材料。」係統的回應不帶任何情緒,「序列ⅩⅢ.Ⅰ.AA在二級文明體係中,多用於民用設施與低端裝備。其能量密度僅為二級文明軍用標準材料的1/20。」
投影突然切換畫麵,出現了一條縱向延伸的序列標尺。標尺最下端標注著「行星級材料」,UR材料的名字被一個微小的紅點標記在那裡,旁邊的注釋寫著:「1級文明巔峰產物,等效二級文明材料體係的納米級塵埃。」
順著標尺向上,在距離UR材料極其遙遠的位置,出現了第一個藍色標記:序列ⅩⅢ.Ⅰ.AA。再往上,密密麻麻的標記延伸至視野儘頭,每一個標記都代表著一個材料等級,而相鄰兩個標記之間的間距,比UR材料到AA晶體的距離還要遙遠。
「序列ⅩⅢ至序列ⅩⅣ之間,共包含200個細分等級。」係統的聲音依舊平淡,「宿主當前權限等級不足,無法解鎖具體參數。僅可告知:序列等級每提升0.1,材料的能量特性至少提升一個數量級。」
薛逸辰的目光猛地定格在標尺頂端——那裡有一個閃爍著金光的標記,正是序列ⅩⅣ.鴻蒙晶。它的位置遠遠超出了二級文明的標尺範圍,下方標注著一行模糊的文字:「三級文明基礎材料閾值線」。
原來如此。
他終於明白科技係統的良苦用心。所謂「二級文明墊底材料」的評價,根本不是以常規二級文明的標準來衡量,而是係統用更高維度的標尺,給鴻蒙晶定了個性價比極高的「起步價」。就像用鑽石的標準去定義一塊黃金,卻忘了黃金在凡人眼中已是珍寶。
「這麼說,我們之前用UR材料去衝擊二級文明,就像……」薛逸辰頓了頓,想起小時候在鄉下見過的螞蟻,試圖搬動一塊遠超自身重量的石頭,「就像用竹片做的弓,想去射穿鋼鐵裝甲。」
「比喻基本準確。」係統的投影裡,UR材料的紅點旁邊突然彈出一個動態模擬——在AA晶體的能量衝擊下,UR材料製成的護盾像紙糊的一樣瞬間瓦解,連一絲能量漣漪都沒能激起。
薛逸辰閉上眼睛,腦海裡閃過這幾年的研究曆程:那些為了提升UR材料0.5%傳導率而熬的夜,那些為了讓戴森環設計適配UR材料而做的妥協,那些在報告裡寫滿的「基於現有材料限製,建議降低指標」……原來從一開始,他們就站在錯誤的維度上,用1級文明的天花板,去丈量星辰大海的門檻。
「那……序列ⅩⅢ.Ⅰ.AA與鴻蒙晶之間,相差多少等級?」他忽然問道。
投影上的標尺開始快速放大,序列ⅩⅢ.Ⅰ.AA與序列ⅩⅣ.鴻蒙晶之間的空白區域被無限拉伸,最終變成一片望不到頭的灰色迷霧。「權限不足,無法顯示具體差值。」係統的回答斬釘截鐵,「僅可提示:二者的差距,遠大於UR材料與AA晶體的差距。」
實驗室的光腦屏幕突然亮起,自動調出了戴森球計劃的最新進度表。當薛逸辰的目光掃過那些用UR材料標注的部件清單時,忽然覺得無比荒謬。現在看來,用鴻蒙晶去構建戴森環,就像用鋼筋混凝土去搭積木——之前所有的擔憂和難題,在絕對的材料優勢麵前,都顯得如此可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我以饕餮鎮諸天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我以饕餮鎮諸天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