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內閣製度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8章 內閣製度,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98章內閣製度第12頁 朱元璋聽到內閣頓時愣住了,連忙問道:“何為內閣?” 朱雄英簡單的說道:“召集幾位德才兼備的大臣組成一個叫做內閣的部門,專門幫助皇上和儲君批閱奏折,處理國家大事!” “滾蛋!” 朱元璋聽到想都沒想,直接罵道:“換湯不換藥,這她娘的和丞相有啥區彆,咱當年不知費了多大勁才把禍害幾千年的丞相製廢除,你這又給咱整出來個內閣,滾滾滾……” “皇爺爺,您彆急了,孫兒還沒說完呢!” 朱雄英連忙繼續說道:“皇爺爺,這個內閣和丞相還是有很大區彆的……” “首先,內閣成員沒有丞相這麼大權利,之前丞相擁有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內閣成立以後,您把原來丞相擁有的決策權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 “內閣,六部,地方三司,包括五軍都督府,各司其職,這樣不僅減輕了您的壓力,同樣可以讓整個大明有條不亂的運轉……” 朱元璋眯著眼,好像在心中不斷斟酌,良久後,說道:“你繼續說下去!” 得到指示,朱雄英繼續說道:“皇爺爺,再說這個內閣,可以選三到五位大臣進入內閣,稱大學士,這個大學士的職位和您設置的大學士不同,他們雖然有參政的機會,但沒有實權,品級也不高,給個六品就好!” 洪武十五年的時候,朱元璋而仿照宋朝製度,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其中禮部尚書邵質、檢討吳伯宗、翰林學士宋訥、典籍吳沉分彆為四處大學士。 曆史上的內閣最早成型於永樂年間,前期最著名的內閣成員當屬三楊,直到嘉靖年間,出現了一大批猛人,如嚴嵩,張居正等,這個時候內閣的權力幾乎和之前的丞相沒什麼區彆了。 朱元璋聽的連連點頭,說道:“咱聽明白了,你說的這個內閣,就是行丞相之職,而無宰相之權,對吧?”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這麼說倒也沒什麼毛病!”見朱元璋有些猶豫,繼續勸道:“皇爺爺,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您年紀越來越大,早已力不從心了,隻是為了大明江山強撐著而已,再說了,您能保證大明後世之君都能像您一樣什麼事都親力親為,整日整夜的批改奏疏嗎?” “大孫,你這話就說錯了!” 朱元璋立馬反駁道:“江山是咱朱家的,自家的江山自家人還能不上心?” “有咱這位勤政的開國之君做榜樣,咱大明的後世之君也一定差不到哪去!” 聽到這話,朱雄英甚是無語,這就是洪武爺最大的毛病,對親情和血脈有著迷之自信。 在他心中朱家人永遠都是一條心的,長房一脈繼承大統,處理朝政,其他藩王坐鎮邊關要塞,抵禦四方敵人,後世之君以開國之君為榜樣,勵精圖治,勤政務實,文治武功,大明萬歲,大明萬年,日月山河,大明永在。 這一刻,朱雄英是真想把後世的叫門天子,威武大將軍,嘉靖道長,魯班傳人講給老爺子聽聽,讓他見識一下後世幾位“勤政”於各領域的大明之主。 對了,還有那位二十年不上朝,躲在後宮“勤政”鄭貴妃的萬曆。 隨後,朱雄英忍不住歎息道:“皇爺爺,成立內閣對於大明來說是必然的趨勢,不如這樣,軍國大事,六部三司所報之事還有您老處理,至於府縣級彆的奏疏,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可以交給內閣,您看如何?” 朱元璋瞪著他,問道:“那你乾啥?” “咱讓你來是乾啥的?” “你他娘的倒挺會安排啊,什麼狗屁內閣,你就是想偷懶!” 聽到此話,朱雄英心裡那個委屈,這還真不是為了偷懶故意找的理由。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198章內閣製度第22頁 “皇爺爺,孫兒真不是……” 朱元璋不想再聽他狡辯,說道:“咱知道,咱都明白!” 說著,喝了口茶,繼續道:“大孫啊,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這話一點都不假,二十多年了,咱是宵衣旰食,勤勤懇懇,咱沒有一天不在處理朝政……” “就連你成親的那天,咱也是上完早朝才去的,夜裡咱又回去處理朝政了!” “哎……” “咱出身窮苦,小時候沒過過幾天好日子,後來九死一生拿下這江山,這其中的艱辛隻有咱自己知道!” “正是因為咱吃過這些苦,所以咱格外的珍惜現在的生活,咱怕失去啊!” “大孫,你能想到這個內閣,證明還是有聖君的潛質,但你要記住了,這江山是咱們朱家的,讓一群外人來處理咱們的家事,咱不放心!” “咱苦些累些不算什麼,能守好咱千辛萬苦打下來的江山,咱也心滿意足了!” 朱雄英聽到朱元璋說的這些話,心中明白,內閣製度幾乎算是沒戲了,但朱雄英仍不死心,繼續勸道:“皇爺爺,其實內閣製度還有許多好處……” “你不用說了!” 朱元璋沉聲道:“咱給你說了這麼多,你怎麼就不明白呢……” “這事以後不要提了,你要想搞什麼內閣,等你坐上咱屁股下麵的位子再說吧,到時候你愛怎麼折騰都隨你,反正那個時候咱早死了,也管不了你!” 朱雄英苦笑道:“皇爺爺,這好好的怎麼又提死不死的,多晦氣啊!” “咱說的不對嗎?” 朱元璋神情坦然的說道:“咱還能活幾年啊,這江山還不是早晚落你頭上!” “又說這些……”朱雄英小聲的嘀咕一句。 “彆給咱廢話!” 朱元璋瞪著虎目說道:“今天批不完這些奏疏,你彆想回去睡覺!” “我還想去看看我媳婦呢!” “不去,再多說一句咱現在就抽你!” “不去就不去,你吼啥!” “咱是你爺爺,還不能說你兩句了?” “那你態度不能好些嗎?” “乖孫啊,幫爺爺看看奏疏,成不成啊?” “這還差不多!” “咱做夢都沒想到,有一天還能被孫子拿住,這他娘的找誰說理去!” “那我走!” “爺爺錯了!” “爺爺,娶媳婦的事彆忘了!” “忘不了,瞧你這點出息!” “嘿嘿!” 就這樣,朱雄英跟著朱元璋從下午一直看到了天黑,就連晚飯都是雲成端到禦書房吃的。 然後又從天黑看到了深夜,倒也不全是為了老朱頭畫的大餅,朱雄英心裡明白,這些都是他將來的工作,正好趁此機會熟悉一下,也不至於到時候抓瞎。 深夜,朱雄英早已哈欠連天,疲憊不已,眯著眼睛,仿佛隨時都能睡著。 反觀朱元璋,依舊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來有一絲的困意,甚至時不時的還會罵兩句。 此時,朱雄英對老爺子那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不服都不行。 “皇爺爺,孫兒真困的不行了,能不能回去睡覺!”朱雄英打著哈欠,眯著小眼,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 朱元璋看到大孫這副鬼樣子,心中有些心疼,指著禦案上的奏疏說道:“把那幾本看完就去睡覺吧!” “好!” 朱雄英揉了揉眼睛,強打著精神,拿起麵前所剩不多的奏疏看了起來。 這一看不要緊,看完直接氣的全身發抖,忍不住破口大罵。 “我日他娘的,這是哪個狗東西寫的,簡直就是在找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