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經殘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民國宗師,丹經殘文,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日煉口訣的手書,隻有寥寥幾十句話,宋唯一囑咐楊猛熟讀背誦後便立即燒毀,楊猛照做了。
他知道,這口訣雖然傳了給他,但真正具體的練法,還要在日後修練天罡釣蟾勁及太極拳的過程中仔細體會,隻是不知為什麼,他總是覺得宋唯一此舉,隱隱有些托孤和防備著什麼的感覺。
“若離師姐,聽說你和姐夫要回天津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這塊護身符是清蓉在靈隱寺中求來的,送給你和姐夫,希望你們一路順風……”
因為醉心於那一拳,楊猛在書房裡呆了足足三天,直至第四天的清晨,楊猛夫妻兩個這才動身眾人辭彆,不成想表現得最傷心的,卻是一直由若離手把手教拳練氣的衛清蓉。
若離有些感動,心裡同樣感覺有些不舍,隻是卻沒注意到,當她將那塊玉符掛在腰間後,衛清蓉傷感而又好似內疚的眼中,悄然隱藏著一絲淡淡的喜悅。
“好了,若離夫婦隻是去京城,又不是不回來,清蓉師妹你不用傷心,等若離在京城安頓好了以後,我和青書帶你們一起去京城見見世麵,也去他們夫婦家裡好好的打上一陣秋風……”
想起自己腆著臉皮,在人宋家生生吃了一年軟飯,且來時還是兩手空空的土鱉模樣,楊猛的老臉再厚,這時也難免一紅,心裡陣陣發虛,連忙扭頭裝作沒聽見宋清橋的暗諷。
得益於兄弟兩個對衛清蓉的一見鐘情,竟罕見的主動提出要跟姑母學太極拳,雖說武林中的拳訓是‘少不煉氣,長不練拳’,可人家畢竟是家學淵源,兒子忽然開了竅,願意主動學拳,姑母這做親娘的,當然也沒有不教的道理。
說來也怪,雖然兄弟兩人一向都以讀書為榮,且身材樣貌無不以娘炮為美,可在這些年的耳讀目染之下,對拳理和站樁的法門倒還算有點基礎,而當他們在衛清蓉有意無意的逗引下,正式學起拳後,不單認真程度要比衛清羽兄妹還賣力,就連在拳術的長進速度上,也比那對龍鳳般的兄妹還要快。
這樣一來,宋唯一當然是老懷大慰,偶爾看到兩個兒子身上仍有翹起蘭花指等偽娘做派,也不會再如以前那般臉色鐵青地喝悶酒了。
話說慈母多敗兒,這一點在若離身上還沒那麼明顯,可到了宋青書與宋清橋的身上,這句話卻顯得尤為正確。
在楊猛的眼中,這對兄妹的心計和麵子功夫都是做得極好的,他不相信憑著宋唯一那副日煉神眼,會看不出這對兄妹身上帶著某種奇門外家拳的痕跡,隻是姑母的功力也不比姑父差上多少,這一直視而不見是否還是因為對兒子過於寵溺呢?
當然,在一切都不明朗的情況下,楊猛也沒打算說太多,畢竟宋家兄弟喜歡美女,那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反正帶藝投師在武林中也是常有的事,隻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過於敏感或操心了,每當兄弟兩個爭著向衛清蓉大獻殷勤的時候,便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太對勁。
“估計是後世的狗血言情劇看多了,我現在好像是純正的陰謀論者……”
宋唯一沒有出來送彆,他一向不喜歡彆離的氣氛,所以當楊猛夫婦離開的時候,最後隻能跪在門口,對著書房的方向默默地磕了三個頭。
“保重師傅,彆了,我的西湖!”
剛剛信誓旦旦的走出家門,楊猛卻發現仍是去不成山西,因為在離開姑母等人的視線後,若離才說出早先聯係到京城那邊時,常海那邊有確切的消息傳來,師傅李存義與師兄尚雲祥已經補全了形意十二大形,如今怕是已經走陸路回天津了。
“常海大哥來信說,東北的聯合馬幫十有八九是日本人的傑作,而他跟著馬幫在張作霖的新民府駐紮了些日子後,借著你的名義與郝師兄搭上了關係,後來才在張作霖的幫助下找了個合適的借口,與風君子一同逃去了京城……”
楊猛皺了皺眉,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語道:“如此看來,那個風君子恐怕就是官家的人,否則不會在你退出響馬以後,還能利用京滬之間的官道係統,快速傳遞消息……”
若離點了點頭,神色中夾雜了一絲黯然與擔憂,“我和老王都受過翁大人的照顧,由他的親信風君子牽頭,與常海和劉奎幾人在東北拉起了杆子,如今日俄在東北的戰爭日益激烈,東北已經成了千裡赤地,常海在風君子的勸說下如今都隱居在京城,隻是翁大人一死,京城裡的保皇一脈實力被削弱到了極點,你若是不喜歡,我以後便與風君子他們徹底斷掉聯係……”
“不用,咱們此次回天津,正是需要耳目傳送消息的時候,管它什麼保皇派還是蛋黃派,咱們現在隻要不深往裡攙和,應該沒人理會咱們這種武人……”
看見若離神色有些不虞,楊猛心裡也知道讓她一下斷了那邊的聯係,怕是反會惹來麻煩,不如就先這麼敷衍著,說不準還能借上些許力氣,“對了,要不咱們走水路,還能看看沿途的山河風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民國宗師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民國宗師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