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蒼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3章 論經與侃大山,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晴空蒼鷹,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從嘉想自己這兩日,忙著打通關係,出入酒樓畫舫,眾位手下不理解。

對著萵彥等人分析道:“這次咱們不能貿然行刺有兩個原因。”

“第一,使團人多數住在館驛小院中,人多眼雜,不方便行刺。”

“第二,行刺成功後,也會引起軒然大波,得到出兵情報,他們若是受驚嚇後變換計劃,咱們竹籃打水一場空。”

萵彥點頭道:“主公英明!”

馬成信這才理解李從嘉苦心,又問道:“主公那你為何這兩日出入酒樓畫舫!”

“咱們在汴京城根基薄弱,隻有幾名商賈打探些市井消息,提供些便利情報,沒有朝堂內應,我想結交些人,看看能不能有機會去接近驛站官員。”

“原來如此!”

在場眾人聞言,這才點頭理解。

“我明天要去見一位公子,論述經義結交朋友!”

李從嘉匆匆說著:“還需要再學一學,說著拿出一本《禮記》,又仔細看了起來。”

在後周的文化氛圍和南唐不一樣,南唐重詩才,而後周郭威尊崇儒家,考試經典。

明經科考都是考察對經義的理解和注釋情況,也存在問對和辯經的考察。

所以文人士子很多都愛聚在一起討論經義,背書熟練後還得解釋清晰。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穿越者靠幾首詩詞,想要考科舉,不太現實的原因。

因為這個時代詩詞歌賦隻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對於經義的解析。

這類似於後世考公的申論!

李從嘉知道這些,憑著李煜的文化底蘊,能有個好的進展,單憑在後世抄來的幾首詩詞,在明經科完全不夠用。

第二日,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

陽光透過輕薄的雲層灑落在開封城內的一處雅致園林中。

這裡,是大周的一處著名的文人聚會之地。

園內,幾株花開得正豔,花瓣隨風輕輕飄落,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裝飾。

一桌精致的酒饌已經擺好,幾位文士圍坐在石桌旁,他們衣冠楚楚,神情悠然,正在享受著難得的閒暇時光。

李從嘉正在其中和幾名文士討論經義。

其中一位趙公子,手持酒杯,目光溫和地掃視了一圈。

“諸位,今日暖風拂麵,花香襲人,不知大家是否願意分享一些近日所思所感?”

旁邊的年輕文士呂公子微笑著點頭,舉杯輕啜一口,說道:“我近來讀《易經》,對‘天地變化,草木蕃’這句話頗有感觸。”

“世間萬物皆有其生息之道,我們身為文人,更應順應天道,以正直之心待人接物。”

“呂兄之言,深得我心。”

另一位文士張公子則撫須而笑:“不過,我卻想說說《論語》中的‘君子不器’。君子不應局限於某一技能或職位,而應廣泛學習,不斷進步,如此方能適應世事變遷。”

“兩位高見!”

趙公子聽罷,微微頷首,讚許地說。

“不過,若論及‘器’與‘不器’,我以為《莊子·逍遙遊》中的鯤鵬之喻更為貼切。鯤化為鵬,扶搖直上九萬裡,這不僅是形體的變化,更是境界的升華。”

“我們作為文人,亦當如此,既要有鯤之誌向,也要有鵬之行動。”

“成器是一方麵,更重要是君子責任和擔當!”李從嘉也跟著說道。

“《禮記·曲禮上》中有言:‘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這句話教導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敬意,不僅僅是對人,更是對黎明百姓的責任感。”

幾人聞言皆點頭稱是,氣氛更加融洽。

他們繼續品酒賞花,圍繞著經義學問,展開了更為深入的討論。

幾輪經義交流完畢後。

李從嘉心中一寬,北地文士水平一般般,引經據典的侃大山聊天。

天色漸晚,眾人準備散去。

李從嘉長歎一聲道:“我大周地處中原,天下山河破碎,我大周兵馬強盛,真應該早日收複湖南,江南之地。”

王公子說道:“聽說這幾日來了很多使者,估計明年就有動作了。”

“聽家父提了幾句,具體不得而知了。”

李從嘉沒有再追問,怕引起對方警惕。

隨口說道:“大周征戰四方,安定天下,我輩也當努力科考,早日為國效力。”

眾人歡暢散去。

“告辭王兄,告辭趙兄!”李從嘉付了酒錢,與眾人一一作彆。

這一日,李從嘉覺得時機已經成熟

晚上!他回到客棧和幾名手下商量道:“咱們策劃一下,在館驛製造些混亂。”

“主公,您是說要襲擊蒲公紀嗎?”萵彥問道。

“我們要聲東擊西,前幾日契丹也派使者來到大周!對契丹使者下手。”

說著李從嘉詳細布置安排。

“葛彥你明日早晨在驛站西邊找兩家客棧,居高臨下,可以看清館驛內情況。”

“遵命!主公。”

“沙萬金,馬成信你二人明日去街上買三車柴火,躲在旁邊小巷子中,裝作樵夫,買柴時定要注意衣著落魄些,不可穿武士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