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0章 靖海侯,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翊鈞檢閱軍隊之後,便騎著馬帶著錦衣衛,胡宗憲,公侯眾人回到了點將台處,而戚繼光帶著自己的親兵,在軍陣那邊指揮演練。

百官們下台迎接。

朱翊鈞上了點將台後,便坐下身去,遠遠的看著軍隊的演練。

張居正就站在他的身旁,靠的也比較近一些。

“愛卿,朕騎馬的樣子,是否英武。”

“陛下英武。”

朱翊鈞得到張居正的答複後,笑了笑:“古人雲:“兵者,詭道也。”然兵之要義,又豈止於此,朕呢,還要多聽聽胡尚書,戚總兵等人的講述,好好的見識一番。”

張居正點頭回複:“陛下,古人還說了一句話……”

朱翊鈞看向張居正:“還說了什麼話?”

“夫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也。”

朱翊鈞聽完張居正的話後,隻是笑了笑,而後也不再說話,將目光轉移到了操練的兵士身上。

張居正的這句話,意思是戰爭就如同火一樣,如果不加以控製,最終會引火燒身,過度征戰會損耗國力、激起民怨等,反過來危害到發動戰爭者自身……算是,張居正的提醒。

等到各方隊演練完後,戚繼光也騎著馬回到了點將台處,複旨。

朱翊鈞的心情極佳。

他笑著對戚繼光說道:“此番檢軍士卒,皆有賞賜……”

“而,戚愛卿,朕對你也有賞賜……”

朱翊鈞的這番話一說完。

眾多官員紛紛側目。

而張鯨在這個時候,也手持聖旨,從朱翊鈞身後,朝前走了數步,立於天子左側。

“戚繼光,接旨。”

戚繼光聽到之後,趕忙跪下身去。

“朕承天命,禦臨大明,幸有忠勇之士,輔弼於朝,保我江山社稷,護我黎民蒼生。今有戚繼光,武略超群,忠心耿耿,其功績卓著,實乃國之棟梁,當受殊榮,以彰其功……”

“戚繼光自投身軍旅,於東南沿海之地,率部抗擊倭寇,曆經大小戰事無數。彼以非凡之謀略、無畏之勇氣,身先士卒,陷陣殺敵。經累年苦戰,終平沿海之倭患,使海疆靖謐,商漁暢行,沿海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免受倭寇之侵擾,其功在社稷,澤被萬民……”

“自鎮守薊門以來,殫精竭慮,儘顯忠勇之姿……”

“今朕特封戚繼光為靖海侯,世襲罔替,以酬其勳勞……”

“望卿此後仍懷赤誠之心,續展雄才大略,為大明之海防,為天下之太平,再立不世之功……”

“賜金冊金寶,宅邸一座,賜錦緞百匹,賜禦馬一匹,另賜各類古籍書卷……”

“欽此……”

戚繼光有些愣住了。

他從未想過,自己能夠得封侯爵。

而諸多得官員們,也都極為驚訝,為何,事先沒有得到一點風聲。

靖海侯。

“靖”有平定、使安定之意,“海”突出了他在海戰及沿海防禦方麵的卓越貢獻……

朱翊鈞事前便有了封戚繼光為侯爵的想法。

並且,事先並沒有通知任何人。

就連胡宗憲,英國公,成國公等人,都不知道,而戚繼光也未得知一絲風聲。

嘉靖二十五年,十七歲的少年郎,負責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經過清理整頓,頗有成效。當時山東沿海一帶遭受到倭寇的燒殺搶掠,戚繼光有心殺賊,在一本兵書的空白處題了一首名為《韜鈐深處》的詩,詩中最後兩句說:“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而此時,朱翊鈞沒有隨了這位民族英雄的意,將其冊封為了靖海侯,一下子超過了李成梁的伯爵勳位。

“戚繼光,接旨……”張鯨開口提醒道。

“臣戚繼光接旨謝恩。”

到了下午的時候,朱翊鈞才乘坐龍輦,在儀仗隊的護衛下,返回了皇宮,而得封侯爵的戚繼光,並沒有在京師久留,當夜,便返回了薊門。

此時得朝堂之上,有著一股極為怪異的氛圍。

民間的風聲,最終還是影響到了中樞。

關於新政,焚書,孔家的討論在這些時日一直沒有停止過。

與民間一樣的認為,很多官員都將焚書的主謀,放到了孔家衍聖公身上,在山東除了他們這一大家子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之外,他們也想不出第二家來。

不過,形勢發展的卻很怪。

剛開始的時候,官員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要妥善處理此事,不能,造成太大的風波,可等到對學子,舉人的處理方案到了北京城後,共識變了,就是朝廷絕不會因任何人妥協,改變既定方略。

這個轉變速度,快的驚人。

一方麵是因為處理這些人的是海瑞,他對於朝廷,特彆那些清水衙門有著很多的影響力。

另外一方麵也有張居正等實權派的乾涉,他們不可能會讓這焚書案對朝廷的新政產生影響,張四維蹦躂的是最凶的,誰讓,他前麵嘴巴不牢,“泄了密”……

更怪異的事情,在陛下檢閱軍隊的前兩日,發生了。

北京城內,一夜之間,多了很多傳言,全部起源於衍聖公府,也全是負麵的,老百姓們,經常談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