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1章 德行不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當夜,朱翊鈞留宿在了坤寧宮,雖然考慮皇後的身體情況,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但溫存還是有的。

第二日是早朝日。

朱翊鈞在坤寧宮中起身之後,先是回到了乾清宮更換上朝的龍袍,隨後,才在馮保,陳矩等人的陪同下,到了皇極殿中,參與朝會。

自從朝會被更改之後,朝廷各個部門的效率提高了不少,當然,朝會數量減少了,每次朝會的時間也增加了許多。

留給大家夥吵架打架的時間,幾乎沒有。

而朱翊鈞也更加自由一些。

朝會之上,首輔張居正先是奏對秋收的結尾事宜,秋收,夏收是沿用唐宋兩稅法,在大明朝原先的秋收大多數都是征收小麥,稻米為主,屬本色實物,自隆慶年間開始,秋收的折銀數量就開始偏多了,當然,這是受到了隆慶開關的影響。

而到了張居正開始改革之後,秋收的糧食數量隻能占據三成,而且大多數都是湖廣河南等地,其他的都是折銀。

今年,朝廷在北方打仗了。

銀子嘩嘩的往外流,對於糧食的需求也多。

可張居正算完帳後,算上秋收之後,今年也沒有落下虧空,並且,還有少量的結餘。

而且戶部,南方海事準備的四百萬兩白銀,現在還有一大半沒有用,正好用在明年的九邊餉銀,與封賞。

兵部尚書方逢時,彙稟九邊軍事。

當然,這些朱翊鈞都是第一時間知道的,此時,彙報隻是為了讓朝臣全都清楚。

察哈爾部在奴兒乾都司最北方的野人女真部落中遊蕩,這一個冬天肯定是出不來的,李成梁抽調兵馬,沿沈陽,鐵嶺,開原一線,布置重兵,等到來年開春,天氣漸漸回暖之後,便進軍野人女真的聚集地,與察哈爾部本部一萬餘人的大部隊決戰。

百官們聽著方逢時的話後,主戰的官員揚眉吐氣……

而怯戰的官員卻鬆了一口氣,贏了好啊,贏了就不用天天提心吊膽,這場戰爭延續數十年了……

在方逢時退回列隊後,官員們也開始一一出列,對這件北方許久沒有發生的重大戰事做他們的評價。

當然,這個評價大多數都是積極的。

張四維道:“陛下,遼東軍銳不可當,與察哈土默賊戰於朔方,將士用命,奮勇殺敵,斬獲敵軍萬餘首級……察哈爾部殘軍潰敗,慌不擇路,被我軍逼至北方野人部落之地,困於其中,難以突圍,這個冬天,他們必定缺衣少食,難以度日,此時,大勝之態已顯……陛下洪福齊天,日後,北疆必定安穩,臣有一議,懇請陛下聖裁……”

朱翊鈞微微頷首,看著張四維笑著說道:“張尚書,你有何議?”

“自陛下登基以來,宵衣旰食,勵精圖治,大明氣象煥然一新……

“今此北境大捷,斬殺察哈土默特部萬餘人,敵軍殘部被困絕境,此皆陛下威德所致……”

說到這裡的時候,很多官員都已經將目光放到了張四維的身上。

特彆是海瑞,臉上的褶子都扭成了麻繩一般,不知為何,他越看這個張四維,便越發的覺得,這家夥像奸臣。

“昔漢武大帝,驅匈奴於漠北,方有大漢之盛,遂登封泰山,昭告天下,彰顯豐功偉績,後世傳頌其英名……”

“唐宗李世民政通人和,威服四海,亦有封禪之舉,以祭天地,彼時大唐風華,萬國來朝……”

而張四維說到這裡的時候,朱翊鈞也皺起了眉頭。

又來了。

張四維當上禮部尚書以來,最熱愛的就是溜須拍馬,不過,他的水平終歸是有些弱的,因為他從來不知道皇帝到底是想要什麼。

“今陛下之功,不下先賢,北擊強敵,保境安民,實乃大明中興之君。臣等幸逢聖世,忝為中興之臣。陛下既創此不世之功,宜仿先賢故事,前往泰山封禪,告祭天地,以彰大明中興之盛景,使天下鹹知陛下之德,萬邦皆仰聖朝之威。如此,上可告慰列祖列宗,下可激勵萬民奮進,實乃千秋盛事……”

張四維話說完,朝堂之上的官員們都愣了一下。

這才哪到哪啊。

就去泰山封禪,不合適吧。

張居正出列:“陛下聖德禦宇,威揚四海。今此一役,雖獲大捷,但不可不防。臣以為,當於邊境增設堡壘,派駐精兵,且令地方官員安撫百姓,恢複民生,使邊疆之地長治久安,至於泰山封禪嗎,以真宗以來,我大明曆代君主都未曾前往,沒有先例……”

張居正剛剛說完,張學顏也立即出列奏稟:“陛下,此戰雖勝,彰顯我朝軍威。然戰後論功行賞,亦需謹慎。當依將士功績,公平賞賜,激勵軍心,使我軍士氣愈盛。同時,亦要充實邊防,諸多事宜,朝廷在此多事之秋安排封禪之事,多是不合適啊……”

皇帝可是在北京城憋了那麼多年,聽完張四維的話後,萬一起了什麼小心思,那對朝廷可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聽完張居正,張學顏二人的話後,朱翊鈞輕輕點了點頭,而後看向張四維:“遼東北疆之勝,此乃將士之功,朕沒有多少功績,泰山封禪,德行難配……張愛卿啊,這個奏議日後休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