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2章 大遷移,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寧夏總兵麻貴不僅統領西北軍,在臨行之前,皇帝陛下曾為其組建了一支兩萬人的騎兵部隊,讓整個西北有著不亞於遼東,薊門的軍隊數量與質量。

現在的的西北局勢,蒙古高原上的敵人萎靡不振,失去了最大的一個對手。

在西北的明軍不管是守,還是攻,都是夠用的。

遼東鎮一分為二,設遼北,遼南兩個總兵銜,互不從屬……是因為多少有些擁兵自重的李成梁在前。

而哈密總兵設置在寧夏總兵官之下,對於朝廷來說,是能夠接受的。

朱翊鈞聽完兩個國公的話後。

又詢問了一下申時行,張學顏兩人:“兩位愛卿覺得如何?”

申時行先道:“啟稟陛下,寧國公、靖國公所言皆為老成謀國之策。西北邊防重若千鈞,設哈密總兵統籌調度,可使諸鎮如臂使指,臣附議……”

張學顏緊隨其後:“臣附議。”

朱翊鈞微微頷首,忽然話鋒一轉:“朕近日得奏,遼東有三千野人女真編入我軍……”

“這個還是寧國公的手筆啊……”

“朕啊,一直在想著將此部遷至西北,交予麻貴統轄,其族眾亦隨之西遷……西域海闊天空,女真部落若是遷移到那裡去,肯定能好好的生活,也能更好的為我大明朝效命……”

“朕呢,也給之軍戶的身份,許以錢糧,牛馬田地,而後數十年後反向將關內子民遷往遼東,諸位以為如何……”

原本朱翊鈞想的隻是,把一小部分的野人女真搞到西域,哈密去,可在聽李成梁,戚繼光兩人說話時,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既然都遷移了,何不將女真的大部分人都遷移到西域去。

西域的綠洲,漢人與大明軍戶,也就是女真人共同居住,這樣日後百年麵對月亮教的反撲,也不至於勢單力薄。

一年完成不了,就十年,二十年,慢慢的遷,慢慢的安置……

殿內陡然寂靜,唯有更漏滴答聲清晰可聞。

許久,申時行小心翼翼道:“陛下高瞻遠矚,然女真內遷西北,又以軍戶編管,此非朝夕可成。且女真部族素習漁獵,驟然轉戰大漠,水土不服……更何況,我大明子民念舊故土,誰願前往遼東苦寒之地呢。”

朱翊鈞聽著眉頭微微皺起,不過,他還是保持著平靜。

“申愛卿所言,朕聽著有些道理,女真擅騎射,西北缺勁旅,遼東沃土,卻為異族盤踞,朕欲以軍戶之製,將野人女真鍛造成西北鋒銳,待其紮根西北,再以漢民實邊遼東,如此,進可拓土開疆,退可固本培元……”

“當然,朕也知道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咱們就定一個十年計劃嗎?”

“一年遷兩萬,十年就空了……”

“十年,計劃?”申時行喃喃自語道。

而此時李成梁趁著這個功夫,趕忙說道:“女真部族編入軍戶後,戰時為兵,閒時務農,既可充實西北防務,又能消耗其族群戰力,使其更加依附我大明,陛下的魄力,臣敬佩不已……”

“但,陛下,有些部落我大明能管的住,可也有些部落,我大明管不住啊,想著讓他們遠走他鄉,必要的時候,還是要動刀槍的……”

“現在我大明軍威正盛,更無蒙古外患,正是對這些人動手的時候。”

“臣來到京師任職之後,還是非常擔心遼東局勢,蒙古人強勢之時,女真人得以我大明庇護,可蒙古人勢弱,我關外邊軍的大敵,實際上就已經成了這些臣服於我們的女真部落……”

“他們此時臣服,是因為畏懼我大明,可有朝一日,他們翅膀硬了,極有可能成為我大明在遼東心腹大患……”

“陛下,既然要遷移,便往更遠的地方遷……”

“西北一部,西南一部……將其打散,永為我大明軍戶……”

女真有多少人啊。

沒有經過細致的統計。

但漢民卻有將近兩百萬,而野人女真,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這些女真主體,加在一起,大概有三十萬人。

大明此時想要完成這個大遷移,是有能力,有手段辦到的。

這也是李成梁進入京師之後,第一次在皇帝麵前說了那麼多得話,當然主要得原因,是聊到了他最熟悉的那一塊了。

朱翊鈞聽著李成梁的話,不住的點頭,便是讚同。

而申時行在這個時候,眉頭皺的更緊了。

“如此大規模遷徙,錢糧調度、族眾安置、地方矛盾皆需縝密籌劃。且女真部落視遼東為根本,強行遷徙恐生變故。”

“申大人,陛下剛剛都說了,給其軍戶身份,許以土地牛羊,再若有不從,便以''抗旨''論處……遼北、遼南兩大總兵,十萬餘眾暗中整備,女真部落他遷也要遷,死活不願挪窩的,就讓他們死在遼東……”李成梁冷冷的說道。

話音未落,申時行已是急步出列:“陛下!女真部族盤踞遼東百年,根基深厚,即便強遷,其族眾心中怨恨難消,恐成西北新患,且西北哈密等地本就糧儲不足,驟然安置數萬人口,豈不是要掏空當地府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