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朝鮮東南倭患 4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0章 朝鮮東南倭患 4,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朝鮮國王李昖一行,在寧國公李成梁的導引和龐大儀仗的簇擁下,於傍晚時分,浩浩蕩蕩地進入了北京城。
夕陽的金輝灑在巍峨的城樓和肅穆的街衢上,隊伍最終抵達了專門接待藩國君主的會同館,亦稱“四夷館”或“會同館”,位於京城東江米巷。
館舍早已灑掃一新,由禮部官員和錦衣衛嚴密守護。
李昖及其主要隨員被安置在館內最上等的房舍中,享受藩王應有的尊榮待遇。
而等到李昖到了北京城後,禮部侍郎便奏請天子,想著讓天子定一下召見的日期。
朱翊鈞將日子定到了次日。
禮部官員開始籌劃。
次日清晨,旭日初升,紫禁城在晨曦中更顯莊嚴肅穆。
李昖早早起身,在禮部官員的指導下,嚴格按照藩王朝覲天子的禮儀進行準備。
他換上了最為隆重的“九章冕服”……
根據洪武定製,朝鮮國王冕服為九章,低於大明親王的九旒九章,但高於郡王。
頭戴七旒冕冠,旒數亦低於親王九旒,身著玄衣纁裳,上衣繪有山、龍、華蟲、火、宗彝五章,下裳繡有藻、粉米、黼、黻四章,腰係大帶,佩玉組綬,足蹬赤舄。
整個人顯得威儀棣棣,卻又處處透露出對宗主國禮製的恪守與謙卑。
辰時初刻,在禮部官員的引導和鴻臚寺官員的唱讚聲中,李昖率領朝鮮領議政金孝元、左議政柳成龍、禮曹判書李山海、兵曹判書李恒福、承政院都承旨李德馨、宗室綾原君李俌等主要成員,穿過重重宮門,來到武英殿前。
武英殿內,氣氛莊重。
年輕的皇帝朱翊鈞高坐在龍椅之上。
司禮監掌印馮保、秉筆陳矩侍立左右。
殿內兩側,張學顏,李成梁,戚繼光等一眾官員重臣按班肅立,目光皆聚焦於殿門。
申時行挺忙的,朱翊鈞沒有將其召過來。
等到朝鮮國王到了武英殿外,經禮部官員入殿詢問,隨後,鴻臚寺官員悠長的唱名聲響起:“宣朝鮮國王李昖攜藩臣覲見”
而在殿外的李昖深吸一口氣,在禮官指引下,神情無比恭謹,雙手高捧朝笏,邁著沉穩而謹慎的步伐,率眾臣步入大殿。
他身後的朝鮮重臣們亦步亦趨,屏息凝神。
進入殿中,眾人不敢抬頭。
行至禦前約十步,在禮官示意下,李昖及其隨行重臣齊刷刷地跪伏於地。
“臣,朝鮮國王李昖,率臣屬,叩見大明大皇帝陛下,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身後的朝鮮大臣們也隨之高呼萬歲,行五拜三叩頭之大禮,這也屬於藩王朝覲天子最高禮節。
每一次叩首都顯得無比虔誠,額頭輕觸金磚地麵。
朱翊鈞聽著李昖的漢語,多少有些驚訝,這竟然還帶著一些北京城的口音,想來朝鮮國王的漢語大授是個京師三環內的……
“平身。”
禦座之上,傳來朱翊鈞沉穩而略帶威嚴的聲音。
“謝陛下隆恩!” 李昖等人再次叩首謝恩,方才小心翼翼地站起身,垂手肅立。
“賜座。” 朱翊鈞淡淡道。
兩名小太監立刻搬來一張鋪著錦墊的紫檀木圈椅,放置在禦座左前方略低的位置。
按照這個慣例,這個坐著的位置,要比親王們低一等,可卻比郡王們高了半等。
李昖再次躬身謝恩,才在椅子的前半部分謹慎地坐下,腰背挺直,雙手恭敬地放在膝上。
朝鮮重臣們則分列其後肅立。
朱翊鈞首先詢問了朝鮮國內的風土人情、年景收成、百姓生活等“家常”。
從天下是一家的政治常規出發,朝鮮國內的百姓也是大明天子的子民,問一句子民生活,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托陛下洪福,朝鮮國內承平日久,百姓樂業。去歲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實乃仰賴天朝恩德所至。”
李昖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隨即話鋒一轉,帶著幾分“天降祥瑞”的興奮:“更有奇事,今年開春,臣國都漢陽城郊,有獵戶於極北之地白頭山(長白山)餘脈捕獲純白雉鳥一對……”
“此鳥通體如雪,無一根雜羽,鳴聲清越,百姓稱呼皆能鳴萬歲之語……”
“實乃祥瑞,臣與群臣皆以為,此乃感應陛下聖德,皇子殿下誕生之吉兆,故不遠千裡,特將此白頭山一隊祥瑞之鳥祥瑞獻於陛下,以表臣國赤誠恭賀之心……”
他微微側身示意。
殿外,早有準備的朝鮮內侍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巨大的的鳥籠抬入殿中。
籠中赫然是兩隻羽毛潔白如雪、姿態優雅、眼神靈動的白雉!
它們在籠中顧盼生姿,發出清亮的鳴叫,引得殿內群臣嘖嘖稱奇,紛紛低語讚歎。
特彆是李成梁。
他在遼東的時間長了,知道這鳥,可是難得一見/
朱翊鈞看著那對白雉,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難以捉摸的笑意,微微頷首:“你有心了。此祥瑞,朕收下了。馮大伴,著人好生飼養於西苑珍禽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