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9章 老從子,少從父,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翊鈞找李成梁過來,這就算是上任之前的談話了,李成梁舉薦的數十個將領,對其忠誠,到了朝鮮也不會有被朝鮮官方糖衣炮彈糊弄住的概率。

聽大明朝的話。

這是今日談話的重點。

同樣,也透露出了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明倭戰爭之後,朝鮮政治的新型格局。

李成梁此番認下這個職務。

朱翊鈞很是滿意。

“寧國公請起。” 朱翊鈞聲音溫和了許多:“愛卿能領會朕意,朕心甚慰。此去朝鮮,任重道遠。朕信你之能,亦信你之忠。望卿勿負朕望,替朕,也替大明,守好這東麵的藩籬……”

他頓了頓,帶著一絲人情味補充道:“薊門總兵官李如鬆,忠勇可嘉,鎮守北疆,亦是國之乾城。俗話說的好,老從子,少從父,你啊,此番遠行,父子相隔,可寫封家信,告知長子,征求一下小李將軍的意見……或是,朕特批他即可入京,前來相送。”

李成梁心中湧起一股暖流:“謝陛下體恤,不過軍國大事重如泰山,臣寫信告知犬子即可,不用歸京相送。”

這一刻的君臣相得,至少在表麵上,達到了頂峰。

隨後,朱翊鈞與李成梁又相聊了片刻細節後,便準其退下。

李成梁懷揣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重新燃起的雄心壯誌,恭敬地退出了乾清宮。

當他沉重的步履踏出那象征著至高權力的門檻,步入深秋宮苑略顯清冷的空氣中時……

一股巨大的、混雜著狂喜、野望、責任與一絲對未來未知的輕微忐忑的情緒,如同潮水般將他淹沒。

“老子……又要掌兵了!而且是……執掌一國之軍!”

這個念頭在他心中咆哮。

他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步伐也重新變得虎虎生風,仿佛卸下了在京師戴了許久的富貴枷鎖,那股屬於遼東梟雄的彪悍氣息重新回到了他身上。

他一邊走,一邊在腦中飛速地盤算著,到了朝鮮,第一步該從何處著手整頓?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將“聽大明朝的話”這六個字,刻進那些朝鮮兵將的骨子裡……

正沉浸在思緒翻湧中,身後傳來一陣急促卻輕巧的腳步聲,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寧國公請留步……”

李成梁回頭,隻見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快步追了上來,臉上帶著一貫的、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馮公公。” 李成梁停下腳步,拱手見禮。

“恭喜國公爺!賀喜國公爺!國公爺此番再赴戎機,實乃陛下天恩浩蕩,亦是國公爺寶刀未老,雄風猶在啊!老奴特來道喜!”

李成梁心中一凜,臉上卻堆起笑容,連連擺手,姿態放得很低: “馮公公言重了,我此去朝鮮,不過是替陛下執掌兵權,為陛下分憂,為朝廷效力罷了。朝鮮那彈丸之地,豈能與遼東重鎮相提並論?說起來……”

他話鋒一轉,露出一絲恰到好處的“憂慮”:“公公是陛下身邊近人,見識廣博。老夫離京日久,這朝鮮畢竟不同於遼東,其國政情複雜,倭患又熾,老夫此去,心中……實是有些忐忑啊。”

馮保是何等人物,豈能聽不出李成梁話中的試探?

他笑容不變,眼中卻閃過一絲精光,湊近了些,聲音壓得更低: “國公爺何必忐忑?您是老成謀國之人,自有雷霆手段。更何況……”

他意味深長地頓了頓:“遼東雖換了戚金、麻錦兩位總兵官,可都是您當年一手帶出來的老部下,與您情誼深厚,鴨綠江不過一江之隔,國公爺在朝鮮但有需要,無論是軍情通報,還是……些許物資支援,隻需一道文書過去,以您和戚、麻二位的交情,加上陛下此番重托的旨意,他們豈有不儘心之理?遼東,就是您最堅實的後盾啊……”

“當然,陛下也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這些話是朱翊鈞沒有辦法給承諾的,就隻能換一個人來表態,所以,馮保才追了出來。

這番話,如同給李成梁吃了一顆定心丸!

馮保的意思再明白不過:遼東舊部依舊可用,朝廷默許甚至支持他在必要時調用遼東的力量……

李成梁心中大定,臉上的“憂慮”一掃而空,換成了由衷的感激和意氣風發:“公公金玉良言,醍醐灌頂!陛下如此信任,委以重任,又得公公如此提點,我若再心懷忐忑,豈不愧對君恩?公公放心,老夫此去,定當竭儘全力,不負陛下所托!朝鮮之事,必不讓陛下失望!”

兩人又低聲寒暄了幾句,馮保便告辭而去,前往司禮監準備旨意,召李昖明日一早入朝覲見。

而李成梁回到國公府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召來數名心腹幕僚,將自己下一步的職務調整告知這些人,讓這些幕僚儘早給自己拿出軍政章程來。

當然,他還讓書伴給李如鬆寫了一封書信。

你老子,又要執掌千軍萬馬了……

次日,武英殿。

深秋的晨光帶著些許寒意,卻驅不散武英殿內莊嚴肅穆到近乎凝滯的氣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