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6章 琉球霞蔚,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禎八年春分,首裡城的珊瑚礁染著胭脂色的朝霞。鄭滄浪立在"鎮海號"舵樓上,望著海麵下蜿蜒的藍洞——那是琉球人傳說中的龍神宮闕,此刻正被明軍艦隊驚起萬千銀鱗。

"稟總鎮,龜田求見。"親兵話音未落,那倭商已攙著千鶴登上甲板。雙胞胎今日著琉球紅型衣裳,腰帶繡著波之上神宮的雲紋,發間首裡簪隨步搖曳,驚得桅杆上的信天翁振翅而逃。

李長風從海圖中抬眼,千代正捧著漆盒跪奉香茶。盞中浮著朱色泡沫,竟是琉球特產的月桃茶。"將軍請看東南。"她蔥指遙指,海天相接處忽現七彩虹霓,"那是琉球龍神迎客的橋。"

艦隊駛入那霸港時,潮間帶的夜光貝齊放幽藍。龜田操著生硬的琉球語向舢板上的老漁夫呼喊,突然熱淚縱橫——三十年前他流落此間,是這漁夫贈了船糧才得返倭國。

"琉球人信龍宮使者。"千鶴為李長風披上芭蕉布鬥篷,指腹有意無意劃過他後頸,"待會登岸,會有神女獻上''禦三味''。"

果然,當赤瓦王城映入眼簾時,海灘上已擺開三丈長的朱漆案。首裡司禮官擊響三線琴,十二名戴黃金花簪的祝女捧出鑲螺鈿的漆器:第一味是泡盛酒浸的夜光貝,第二味是甘蔗糖漬的番木瓜,第三味竟是活蹦亂跳的龍蝦刺身——蝦須係著五彩絲絛,象征五穀豐登。

"請天朝將軍斬須。"司禮官奉上鑲玉短刀。李長風手起刀落,蝦須應聲而斷,圍觀琉民齊聲歡呼。千代忽然貼近他耳畔:"這是妻迎夫的古禮..."

話音被海螺號打斷。鄭滄浪的旗艦升起赤龍旗,八十艘戰船同時鳴炮。硝煙散處,但見波之上神宮的飛簷刺破雲層,簷角風鐸送來五百年前的梵唱。

琉球,作為大明的藩屬國,素來恪守藩臣之禮。聽聞大明寧遠伯李長風即將到訪,琉球國王早早便開始籌備迎接事宜,內心滿是尊崇與期待。

待李長風一行抵達之日,琉球國王率領一眾官員,早早候於城外。見李長風身影出現,國王即刻快步迎上前去,神色恭謹,舉止間儘顯謙卑之態 ,以最高的禮節迎接這位來自大明的貴客。

次日巡遊首裡城,千鶴姐妹換上了琉球紅型祭服。行經龍樋泉時,千代忽然掬水潤喉,唱起《思草紙》中的歌謠:"月美如君顏,潮音似君諾..."泉水映著她鬢邊的石垣花,竟比王城後的漫山野菊更豔。

鄭滄浪在城牆上攤開海防圖,卻被一陣三線琴聲引開注意。城下市集,龜田正與琉球老匠人共製漆器,朱砂摻著硨磲粉在胎體上流淌,繪出明軍艦隊劈浪的雄姿。"總鎮請看,"他指著未乾的漆畫,"這浪尖上的不是蛟龍,是咱們的福船。"

暮色中的識名園最是醉人。李長風沿著曲徑漫步,千鶴提著琉璃風燈在前引路。忽見池塘倒映著雙月,原是園中石橋與天上弦月相映成趣。"這是尚真王為唐使建的鏡池。"千鶴的木屐踩碎月影,"池底沉著一百零八塊泰山石,象征..."

話音被錦鯉躍水打斷。千代提著食盒追來,揭開竟是芝麻餡的琉球甜粿。李長風咬下半塊,齒間忽有鹹澀——原是這狡黠女子在餡裡藏了海鹽,"要讓將軍記得琉球的海味。"

五日後祭孔大典,最令李長風震撼。文廟前六百童生齊誦《論語》,聲浪驚飛簷上白鷺。海風送來禦嶽山的鬆濤,他忽然明白:這翡翠般的島嶼,早將大明刻進了珊瑚骨血。

李長風將琉球王進獻的夜光杯斟滿泡盛。酒液映著千代眉心的花鈿,恍若龍宮捧出的鮫人淚。他忽然想起司禮官的話:"琉球之風,柔能化鋼。"這碧玉般的島嶼,終是以詩書禮樂,在東海鑄就了不沉的寶船。

殘月懸在久米島珊瑚礁上時,李長風展開了那卷鯊魚皮藏寶圖。羊皮在月光下滲出淡藍紋路,竟是汪直用墨魚汁混著硨磲粉繪製的海圖——久高島東南七裡,漲潮時可見龍女梳妝岩。

"汪五峰當年劫掠佛郎機寶船七艘,"龜田擦拭著祖傳的龜甲羅盤,"據說把紅夷大炮的鑄法刻在了金磚上。"他身後的千鶴捧著鎏金匣,內藏三枚汪直親製的"五峰令",令牌上的浪花紋隨著海風忽明忽暗。

鄭滄浪舉起望遠鏡,潮水退去的礁盤上果然顯出玄武岩輪廓。那巨石形似女子對鏡,鏡麵處布滿藤壺,細看卻是人工鑿出的鎖孔。"要等寅時三刻的七星潮。"千代翻著《琉球古語考》,"圖上的''龍女淚''指的是金星淩日..."

子夜海霧驟起,十二艘舢板載著鑄鐵撬棍潛入暗礁區。李長風觸摸岩壁時,驚覺藤壺排列竟暗合紫微垣星圖。千鶴奉上五峰令,令牌嵌入鎖孔瞬間,岩縫裡傳出機括轉動的悶響——整塊玄武岩緩緩側移,露出布滿螢火藻的甬道。

"是夜光螺粉。"千代用銀針挑起發光粉末,"摻了珊瑚蟲卵,遇活人氣息便亮。"她話音未落,走在最前的士兵突然慘叫,左腿被突然閉合的石閘夾碎。龜田發現地磚紋路暗藏八卦方位,喝令眾人按"乾三連"步法行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