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9章 柿園之役,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歐洲戰事基本結束,讓我們把故事再拉回到國內。此刻,大明王朝已經走到了儘頭……
潼關城頭的軍旗在秋風中獵獵作響,孫傳庭望著遠處煙塵滾滾的官道,拇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劍柄。四十五歲的督師鬢角已染霜色,眼角細紋裡積著關中的風沙。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子午穀生擒高迎祥那日,也是這般蕭瑟的天氣。
"督師,各部已整裝待發。"親兵遞來一疊塘報,紙張邊角被汗水浸得發皺。孫傳庭展開細看,手指在"白廣恩部缺額三成"的字跡上頓了頓。這些天他總在寅時驚醒,夢裡儘是潰兵踩踏糧車的場景。
孫傳庭的手指劃過卷邊輿圖,西北風卷著沙粒打在鐵甲上錚錚作響。他望著校場裡歪斜的隊列——那些本該握刀的手正忙著摳指甲縫裡的泥垢。
"督師,高總兵又縱兵搶了華州商隊。"參軍捧著文書的手在抖,"說是...說是籌餉。"
孫傳庭閉了閉眼。崇禎的十二道金牌還在案頭泛著刺目的朱砂紅,眼前這支號稱十萬的"大軍",倒有七成是裹挾的流民。城樓下忽然傳來童謠:"柿子青,潼關傾,將軍白頭向西行..."
親衛猛地抽刀:"末將這就去宰了那些刁民!"
"且慢。"孫傳庭按住刀柄,望著遠處秦嶺翻湧的雲氣,"傳牛成虎。"
九月十三日卯時,牛成虎的三千先鋒踏著晨霧出了潼關。這支由招安流寇組成的隊伍扛著褪色的"孫"字旗,馬蹄聲零落得像是秋葉墜地。牛成虎回頭望了望潼關城樓,突然咧嘴笑了。他想起三日前孫傳庭召見時說的話:"此戰若勝,本督保你世襲千戶。"
李自成的斥候在午時發現這支孤軍。南陽城外的中軍帳裡,三十六歲的闖王正對著沙盤沉思,忽聽得帳外傳來急促的馬蹄聲。"報——潼關方向發現明軍先鋒,約三千騎!"傳令兵跪地時帶起一陣塵土。
"可看清旗號?"李自成的手指在沙盤上劃過,停在郟縣的位置。他身後轉出個麵色黝黑的漢子,正是軍師王衛國。此人原是延綏驛卒,五年前帶著三百饑民投奔闖營,如今已掌數萬精兵。
"回闖王,打的是牛字旗。"
王衛國忽然輕笑:"牛成虎那廝去年才降了孫傳庭,這必是誘敵之計。"他抓起沙盤邊的黑旗插在郟縣東北,"此處地勢起伏,最宜設伏。"
李自成沉吟片刻,眼角餘光瞥見帳外親兵正在擦拭新鑄的"永昌"大炮。這些用南陽鐵礦鍛造的火器,是他上月剛組建的炮兵營倚仗。"傳令前軍,佯敗三十裡。"
闖軍在佯敗,明軍也在佯敗。
牛字旗在晨霧中頹然倒地,牛成虎抹了把臉上的雞血,聽著身後震天的喊殺聲越來越近。他想起昨夜軍帳裡孫傳庭的話:"敗要敗得真,退要退得慌。"
當牛成虎的殘部倉皇西逃時,孫傳庭的中軍大帳已移至郟縣西郊。
李自成部果然上當, 中了埋伏,闖軍扭頭崩敗, 看起來要和上次被孫傳庭打敗高迎祥一樣,又要完蛋了。
就在李自成下令撤退時,王衛國提議,將糧草物資、金銀財寶趕緊拋棄,以阻敵軍。
闖軍把各種金銀財寶拋得到處都是,一路跑一路丟。
高傑望著遠處潰退的闖軍,忽然覺得喉嚨發乾。他永遠記得崇禎十三年那個雪夜,自己帶著邢氏逃出闖營時,身後追兵的火把映紅了半邊天。
"李自成的首級,我要定了。"高傑攥緊馬鞭,指節發出爆響。他麾下八千鐵騎是明軍最後的精銳,鎧甲上還帶著鬆山血戰的刀痕。
孫傳庭的白玉扳指叩在案幾上,發出清脆聲響。他掃過帳中諸將:左勷正在把玩鑲金馬鞭,白廣恩垂首盯著靴尖,鄭嘉棟的絡腮胡上還沾著酒漬。"諸將聽令,按昨日部署,辰時三刻合圍。"
李自成的玄色大氅掠過焦土,忽然勒馬。前方官道上珠光璀璨,鎏金佛像從牛車上翻落,成箱的銀錠在泥濘中閃著妖異的光。
"大哥快看!"王衛國抓起把東珠往天上拋,"孫白穀把棺材本都撒出來了!"
馬蹄聲驟亂。衝在最前的明軍騎兵突然墜馬——不是中箭,而是撲向滿地珍寶。高傑的嘶吼淹沒在哄搶聲裡:"都給老子起來!那是闖賊的詭計."
王衛國正指揮輔兵往麻袋裡裝填碎銀。成箱的永樂通寶被傾倒在黃土路上,在秋陽下泛著詭異的光。"把庫房裡的綢緞都搬出來,記得要撕得破些。"他轉頭對親兵笑道,"孫傳庭的兵要吃飯,咱們就管夠。"
未時初刻,當高傑的騎兵衝入預設戰場時,最先潰散的竟是明軍右翼。左勷的部卒看見滿地金銀,像餓狼撲向血食般滾下馬背。有人為爭搶玉鐲扭打,鑲鐵護腕砸在同伴太陽穴上,血漿混著金葉子濺在枯草間。
"不許停!給老子衝!"高傑一槍挑飛某個撿銀子的逃兵,但更多士卒開始往褡褳裡塞財物。他忽然聞到熟悉的血腥味,就像當年在米脂城外與李自成的馬隊廝殺時那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