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9章 永昌東征,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方刻著“大順永昌”的玉璽壓在西安新製的黃綾詔書上,墨跡未乾,寒氣卻已直透紙背,滲入這崇禎十七年(永昌元年)正月的骨髓裡。秦王府正殿的火盆燒得劈啪作響,映著李自成龍袍上新繡的金龍,也映著殿下新封侯伯們臉上未褪儘的草莽氣與驟然膨脹的野心。牛金星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裡抑揚頓挫,宣讀著天佑殿取代內閣、行省之上增設節度使的政令,字句鏗鏘,試圖在這座剛被血與火洗刷過的千年王城之上,搭建起新朝的骨架。然而,那骨架縫隙裡,依舊呼嘯著西北的寒風,夾雜著潼關未曾散儘的硝煙和西安拷掠時殘留的慘嚎。李自成端坐龍椅,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冰冷的鎏金扶手,目光卻早已越過殿門,穿過灰蒙蒙的鉛雲,死死釘在遙遠的東方——北京,那座紫禁城金色的琉璃頂,像一枚淬毒的鉤子,牢牢鉤住了他的魂魄。

“三個月!”他低沉的聲音在宣讀政令的間隙突兀地響起,打斷了大殿裡刻意營造的肅穆,“朕的話,不是兒戲。”目光掃過階下,李岩嘴唇翕動,似乎想說什麼,卻被劉宗敏一個粗豪的笑聲蓋過:“陛下放心!臣等的大刀片子,早就想嘗嘗北京城裡那些老爺們的血是啥滋味了!”殿中響起一陣壓抑而亢奮的附和。李自成嘴角扯動了一下,不再言語。那冰冷的鉤子,已深深勒入他的血肉。

正月未儘,關中平原的凍土尚未完全蘇醒,大順軍的戰鼓已如滾雷般碾過黃河冰麵。崇禎十七年二月初,太原。這座控扼山西的重鎮,在劉宗敏閃著寒光的刀鋒下,隻象征性地抵抗了幾日便城門洞開。李自成策馬立於汾水之畔,望著冰層下暗流洶湧的河水,目光森然。他猛地揮鞭,鞭梢劃破凜冽的空氣,發出刺耳的銳響。

“劉芳亮!”他喝道。

“末將在!”一員剽悍的將領催馬出列,甲葉鏗鏘。

“你引精兵五萬,自平陽(臨汾)出,破陽城,越太行!”李自成的手指向東南方向,那是巍巍太行如同巨獸脊背般橫亙的山影,“出山後,直取真定府(正定),然後,給朕釘死在那裡!南邊若有敢來勤王的明狗,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把路給朕堵死!”他的聲音斬釘截鐵,不容置疑。這是一支偏師,一支巨大的絆馬索,要將大明南方可能馳援京師的血脈,徹底扼斷在咽喉之外。

“遵旨!”劉芳亮抱拳,眼中閃爍著嗜血與立功的渴望,撥轉馬頭,帶著一股決絕的殺氣,率軍向東南奔去。馬蹄踏碎河岸的薄冰,濺起渾濁的水花。

李自成收回目光,望向東方更為廣闊的原野。那裡,是他親自統帥的主力,彙聚了大順軍真正的百戰精銳,如同磨礪已久的獠牙。“其餘諸將!”他聲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劍,“隨朕——渡河!目標,北京!”

“殺!殺!殺!”數萬將士的怒吼彙成一股狂暴的聲浪,衝散了黃河岸邊的寒氣,驚飛了枯枝上的寒鴉。戰馬嘶鳴,旌旗蔽日,鋼鐵洪流在初春凜冽的陽光下,開始向東方席卷。

渡河的場麵壯闊而冷酷。巨大的浮橋在冰淩碰撞的喀嚓聲中,鋪向對岸。沉重的炮車碾過橋板,發出令人心悸的呻吟。士兵們踩著薄冰和刺骨的河水,沉默而迅速地湧向彼岸。對岸,是山西布政使司所屬的州縣。那些低矮的城垣,在目睹了遮蔽天日的旌旗和閃著寒光的刀槍後,仿佛被抽掉了脊梁。

汾州(汾陽)城頭,幾麵殘破的大明旗幟在寒風中無力地耷拉著。知府是個須發花白的老儒生,他站在城樓上,望著城外黑壓壓如同潮水般湧來的大順軍,雙腿抖得如同風中的枯葉。他身邊一個年輕的守備按著腰刀,臉色煞白:“府尊大人,潼關……潼關都守不住啊!我們這點人……”話音未落,城下已傳來震天的呼喊:“開城獻降者,不殺!頑抗者,屠城!”

知府嘴唇哆嗦著,看著城下那麵巨大的“闖”字帥旗,以及旗下那個被眾將簇擁、氣勢沉凝如淵的身影。他猛地閉上眼睛,兩行濁淚滾落,聲音帶著哭腔:“開……開城門!快……快開城門!”沉重的城門吱呀作響,如同垂死者的歎息,緩緩開啟。知府踉蹌著走下城樓,手中捧著的官印幾乎要脫手滑落。當他顫抖著跪倒在李自成馬前,將印信高高舉起時,李自成甚至沒有低頭看他一眼,隻是漠然地擺了擺手。一隊如狼似虎的士兵便衝入城中,接管了所有要害。那麵“闖”字大旗,取代了城頭的明旗,在風中獵獵招展。

這僅僅是個開始。如同一塊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恐懼與絕望沿著大順軍主力東進的道路瘋狂蔓延。潞安府(長治)、澤州(晉城)……一座座城池如同被秋風掃過的落葉,紛紛飄落。守將們或如汾州知府般涕淚橫流地跪地獻城,或乾脆帶著親兵卷了細軟連夜遁逃,隻留下空蕩蕩的衙門和茫然無措的百姓。大順軍的馬蹄踏過之處,幾乎聽不到像樣的抵抗。沿途的告急文書如同雪片般飛向北京,卻隻換來朱由檢在乾清宮絕望的咆哮和摔碎的杯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