驫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神經潛流,績效之外,驫歌,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神經潛流第12頁 會議室裡,氣氛凝重得像一塊鉛。那枚蛇形接口躺在桌子中央,像一枚沉睡的毒牙。 “神經接口適應性學習係統”林小雨快速檢索著所有能找到的公開或灰色地帶的文獻,“公開論文極少,軍方的高度機密。馬工當年的研究,恐怕是民用領域最前沿的探索。” “程遠誌和外資勾結,不隻是為了搞垮明輝廠奪資質,”劉明輝拳頭攥得發白,“他們從一開始,就是衝著這項能‘控製人腦子’的技術來的!” 趙剛拿起芯片,插入特製的讀取器:“數據損毀嚴重,但核心算法框架和部分實驗記錄還在。建國他當年已經在小動物和少量誌願者(很可能是重傷戰友)身上做過初步實驗,證明了基礎可行性,但也記錄了巨大的風險——不當的腦波乾預會導致劇烈頭痛、精神紊亂、甚至不可逆的認知損傷。” 張淑芬感到一陣寒意。她無法想象弟弟當年承受著怎樣的壓力和恐懼,一邊是技術的巨大潛力,另一邊是它被武器化的可怕前景。“金橡樹現在做的,就是用老人的大腦,做更大規模、更危險的活體實驗!” “我們必須阻止他們。”她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但硬碰硬,我們毫無勝算。我們需要找到他們的弱點。” 數據深潛 反擊的第一步,是理解敵人。 林小雨帶領技術團隊,偽裝成好奇的老人家屬,深入金橡樹的線上社區和線下活動點。他們帶回了幾台贈送的平板和手環。 拆解過程令人心驚。設備硬件成本極低,但內部一顆不起眼的協處理器功率異常強大,專用於生物信號采集和加密傳輸。 “看這個,”林小雨指著顯微鏡下的芯片表麵一個幾乎看不見的印記,“同樣的蛇形微標。這是定製芯片。” 技術團隊嘗試逆向工程,但核心固件被一種從未見過的加密方式保護,強行破解會觸發自毀。同時,他們監測到金橡樹的服務器與海外多個節點有異常心跳連接,流量模式顯示,它們不僅在接收數據,還在下發某種指令集。 “他們在嘗試用微弱的特定頻率電磁波或軟件提示音,‘校準’用戶的設備,甚至可能間接影響佩戴者!”林小雨得出結論,“這需要巨大的算力支持,金橡樹背後,絕對有國家級的力量。” 逆向燈塔 硬攻不行,隻能智取。 張淑芬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加入他們。 一批春風團隊的成員和信任他們的老人,“主動”擁抱金橡樹的“公益計劃”,佩戴上他們的設備,注冊了他們的平台。林小雨則帶領技術團隊,在這些設備上植入了精心編寫的“木馬”——這些木馬不會攻擊金橡樹的係統,而是像透明的影子,默默記錄所有進出設備的數據流和指令,尤其是那些異常的生物信號和加密指令。 同時,趙剛和馬建國開始全力修複和升級那套塵封的“神經接口適應性學習係統”。馬建國雖然無法動手,但他的大腦依然是最高效的處理器,通過眼動儀和殘存的手指動作,艱難地指導著趙剛和林小雨。 他們的目的不是複製金橡樹的控製,而是開發一種“逆向乾擾”或“認知護盾”——基於同樣的原理,但用於抵消和屏蔽金橡樹設備的惡意影響,保護用戶的大腦免受侵入。 過程極其艱難。每一次測試都伴隨著風險。一位誌願者老人在測試屏蔽協議時,突然血壓飆升,險些出事。團隊籠罩在愧疚和壓力之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神經潛流第22頁 “我們必須更精確”馬建國用儘力氣敲出代碼,“識彆他們的特征碼” 轉機來自一次偶然。一位佩戴了金橡樹手環的老人陳奶奶,同時也是春風係統“雨滴摩斯密碼”助聽器的忠實用戶。她向林小雨抱怨:“小雨啊,你們那個下雨的音樂好聽,聽著心裡踏實。金橡樹這個圈圈(指手環)有時候晚上會輕輕震一下,怪不舒服的,心裡發慌。” 林小雨猛地抓住關鍵詞!“下雨的音樂”vs“震動心裡發慌”! 她立刻調取陳奶奶設備的數據記錄,發現每當金橡樹設備下發特定指令時,如果恰好助聽器在播放某種特定頻率的舒緩自然音(如雨聲、流水聲),不適感就會顯著降低甚至消失! “自然頻率!白噪音!”林小雨興奮地大喊,“他們的惡意指令有特定的信號特征,而某些自然頻率可以形成乾擾!我們不需要完全破解他們的加密,我們可以用‘聲音盾牌’!” 研究方向瞬間清晰。團隊開始大量測試各種自然聲音、音樂甚至傳統民樂片段對金橡樹指令的乾擾效果,並結合馬建國的原始算法,快速迭代著“認知護盾”協議。他們將這個項目命名為——“燈塔”。 無聲的校準 金橡樹並未察覺春風團隊的暗中行動。他們的推廣愈發高調,甚至開始舉辦大型線下“健康講座”,邀請所謂的“國際專家”,兜售經過包裝的西方養老理念,subtly貶低本土的家庭養老傳統。 徐文龍偶爾會在新聞中出現,永遠是那副精英做派,談笑風生,手腕上的蛇形袖扣閃著冷光。他似乎極其耐心,專注於布局,並不急於短期盈利。 但張淑芬知道,這平靜的海麵下,是洶湧的暗流。對方在收集數據,校準他們的“武器”。每多一個老人佩戴上他們的設備,風險就增加一分。 一天深夜,林小雨監控到一次異常大規模的數據下行。金橡樹的服務器向幾乎所有在線設備,推送了一套新的、“優化”過的指令集,強度比之前測試記錄的要高出一個數量級! “他們開始‘總攻’測試了!”林小雨驚出一身冷汗。 幾乎同時,春風團隊接到了大量老人家屬的谘詢電話,詢問老人為何今晚普遍出現失眠、焦躁、甚至輕微混淆的情況。安裝了“燈塔”測試版協議的設備則自動啟動最高級彆屏蔽,用戶反饋隻是覺得“今晚雨聲有點大”,但身體沒有明顯不適。 “燈塔起作用了!”團隊一片歡呼。 但張淑芬卻笑不出來。這次測試,證明了金橡圖的惡意確鑿無疑,也證明了對方技術的可怕和進化的速度。這次他們擋住了,下一次呢? “我們不能隻防守。”張淑芬看著窗外沉沉的夜色,“我們必須找到辦法,揭開他們的麵具,讓所有人都看到那條毒蛇的真麵目。” 她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那是火災那天趕來、曾對程遠誌案表現出極大關注的一位白發將軍的秘書的電話。 “首長,我們需要幫助。敵人的武器,已經對準了老百姓的頭腦。”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然後傳來沉穩的聲音:“把你們掌握的證據,尤其是技術層麵的,形成詳細報告。有些仗,不能隻讓你們老百姓自己打。” 一線曙光,刺破了沉重的夜幕。真正的博弈,剛剛開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