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章 重要任務,譯電者,青燈輕劍斬黃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首語
【畫麵: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櫃內,一份標注 “特級機密” 的作戰地圖靜靜陳列,新興裡區域被紅筆反複圈畫,邊緣附著半張泛黃的方言密碼表,表上 “北極熊團” 對應的詞條被指腹磨得發白。字幕:在長津湖的冰雪戰場,“北極熊團” 是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當誌願軍通信兵接到獵取其部署情報的死命令,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情報暗戰,就此在方言密碼與鋼鐵防線間展開。】
1950 年 11 月 24 日 27 軍司令部臨時山洞【曆史影像:黑白膠片記錄誌願軍指揮員圍聚在作戰地圖前,手電筒光束交錯照亮新興裡區域,鏡頭特寫某指揮員用紅鉛筆重重標注 “北極熊團” 字樣。畫外音:第 27 軍《作戰會議紀要》(1950 年 11 月 24 日):“接兵團指令,需於 72 小時內摸清美軍北極熊團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及補給路線,方言密碼組全員待命。”】
徐福才的棉襖還沾著三天前戰鬥的硝煙,此刻卻被科長王建國攥住胳膊:“老徐,師長點名要你們組啃下這塊硬骨頭。” 山洞內煤油燈忽明忽暗,作戰地圖上新興裡的等高線像鋸齒般刺目,標注 “北極熊團” 的紅圈裡,鉛筆反複塗改的痕跡多達七處。
“可我們連敵軍營地的邊都摸不到。” 報務員小李盯著繳獲的美軍地圖,上麵僅模糊標注 “機械化部隊駐地”。新兵小陳突然翻開方言密碼本:“用‘大灰熊’當暗語?” 話音未落,被徐福才抬手製止:“太顯眼。” 他摩挲著密碼本邊緣的齒痕,想起炊事班老李說過的洛陽土話 ——“黑瞎子”,在河南方言裡指代熊類,既隱晦又便於記憶。
【曆史考據:美軍 “北極熊團”(第 31 加強步兵團)裝備有坦克 43 輛、火炮 37 門,兵力達 3191 人,是誌願軍入朝以來遭遇的最強對手。根據《誌願軍情報工作檔案》,1950 年 11 月針對該部的情報獲取被列為 “特級任務”,要求采用最高等級的方言加密體係。】
敵後滲透的生死時速【場景重現:演員演示偵察兵在雪地中匍匐前進,鏡頭捕捉其腰間懸掛的竹筒 —— 內藏用桐油浸泡的方言密碼本。曆史錄音:偵察兵趙鐵蛋 2001 年口述:“那晚雪粒子打在臉上像針紮,可一想到‘黑瞎子’的情報送不出去,渾身又冒火。”】
淩晨三點,偵察排長趙鐵蛋帶著三人小組潛入敵軍警戒線。月光下,美軍營地的探照燈像白色巨蟒來回遊動,他們貼著結冰的溪床爬行,棉衣很快被冰水浸透。當經過一處廢棄木屋,趙鐵蛋突然按住戰友 —— 牆角雪堆下露出半截罐頭盒,這是三天前偵察兵留下的 “危險標記”。
“改用湖南話發報。” 他從竹筒掏出密碼本,發現邊緣已結滿冰碴。將 “營地有火炮” 譯為 “屋裡擺著響家夥” 時,鉛筆在低溫下突然折斷。副班長老周立刻扯下棉襖內襯,用刺刀削出木筆,木屑落在密碼本上,與 “黑瞎子” 的詞條重疊。
【技術細節:誌願軍敵後偵察采用 “三不原則”:不生火、不說話、不直起身。通信兵發明 “竹筒密語” 法:將加密情報寫在薄棉紙上,卷成細條塞入竹筒,遇水時棉紙膨脹緊貼內壁,既防水又便於隱藏。】
電波迷宮中的暗戰【曆史實物: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藏 “50 式防竊聽耳機”,由美軍鋼盔內襯改造,耳罩內側殘留著汗漬與凍瘡結痂。畫麵特寫耳機接線處纏繞的紅布條 —— 這是誌願軍約定的 “乾擾預警” 標識。】
報務員小吳蜷縮在雪坑中發報,手指在臨時改裝的發報鍵上微微顫抖。耳機裡除了電流聲,還夾雜著美軍乾擾信號的尖銳嘯叫。當譯出 “黑瞎子右翼空虛” 的電文時,突然聽見頭頂傳來螺旋槳轟鳴 —— 敵機正在進行電磁偵察。
“跳碼!改用溫州話!” 他迅速將 “右翼” 替換為 “右邊廂”,卻發現數字編碼表被雪水浸濕。千鈞一發之際,他想起培訓時的 “盲發訓練”,僅憑肌肉記憶將情報敲出。電波穿透乾擾的瞬間,小吳摸到耳罩上的紅布條 —— 這是三天前徐福才為防監聽特意係上的,此刻正隨著心跳微微顫動。
【曆史閉環:第 27 軍通信科記錄顯示,11 月 24-26 日針對北極熊團的情報傳遞共遭遇 17 次美軍電磁乾擾。方言密碼通過 “動態語種切換 + 盲發應急” 策略,實現關鍵情報零失誤傳遞,其中 “黑瞎子” 代號首次出現於 11 月 25 日 02:17 的加密電文。】
指揮部裡的情報拚圖【曆史影像:修複的誌願軍指揮部場景,作戰參謀用算盤計算敵軍火力配比,算盤珠上結著薄霜。畫外音:第 27 軍《情報分析記錄》(1950 年 11 月 26 日):“綜合 12 份方言加密情報,確認北極熊團指揮部位於新興裡小學,右翼部署存在致命缺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譯電者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