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4章 通信合作冷卻後的應對,譯電者,青燈輕劍斬黃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首語
【畫麵:1958 年 6 月的北京通信技術研究院,蘇聯專家辦公室的台燈仍亮著,玻璃櫃裡的俄文資料被倉促收走,留下幾頁未帶走的計算公式在桌上飄落。鏡頭轉向隔壁實驗室,項目負責人老張正用牛皮繩捆紮蘇方留下的電子管器件,金屬碰撞聲中夾雜著年輕技術員的歎息。窗外的法國梧桐在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合作蜜月期的終結。字幕浮現:1958 年盛夏,當中蘇通信技術合作的齒輪逐漸放緩,一場無聲的技術突圍在實驗室與車間之間展開。老張和他的團隊對著殘缺的蘇方圖紙,用算盤重算參數,以土法煉製元件,在理論與實踐的裂縫中尋找支點 —— 那些被紅筆圈住的公式、反複燒製的晶體管,終將在自主研發的熔爐裡,鍛造出不再依賴外力的通信脊梁。】
1958 年 7 月 1 日,通信技術研究院的會議室裡,48 歲的項目負責人老張盯著牆上未完成的 “載波機聯合研發路線圖”,圖上代表蘇方技術支持的藍色箭頭在 “高頻放大模塊” 處戛然而止。三天前,蘇聯專家突然撤走,留下的《技術備忘錄》裡隻有一行潦草的俄文:“抱歉,我們無法繼續。” 老張敲了敲桌上的《項目中斷通知書》,聲音裡帶著壓抑的震顫:“他們帶走了圖紙,但帶不走我們記在腦子裡的公式。”
一、資料堆裡的斷章
根據《1958 年中蘇通信合作調整檔案》(檔案編號 TXHZ-1958-07-02),被迫中斷的 “雄鷹 - 3” 載波機項目已進行到關鍵階段,高頻放大模塊的參數設計完全依賴蘇方提供的電子管特性曲線。技術員小李抱著殘缺的俄文手冊衝進辦公室:“老張,他們連電子管的噪聲係數都沒留全!” 老張接過手冊,發現關鍵頁被撕去,邊緣還留著用力過猛的指痕。
“彆急,” 老張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從抽屜裡拿出 1955 年仿製日製電台的筆記,“當年修‘九七式’電台,咱們不也從零件反推過電路?” 他帶領團隊啟動 “逆向工程”,將蘇方留下的電子管逐個拆解,用土法搭建的頻譜儀測量噪聲參數,在坐標紙上手繪出 23 組特性曲線 —— 這些帶著鉛筆修改痕跡的圖紙,後來成為自主設計的基石。
二、動員會的火種
7 月 5 日的項目重組動員會上,年輕技術員小陳突然站起來:“沒有蘇聯的計算尺,咱們怎麼算分布參數?” 會議室裡響起此起彼伏的歎息。老張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打開投影儀,播放了一段 1953 年抗美援朝戰場的紀錄片:誌願軍通信兵在山洞裡用礦石收音機改裝步談機,背景音裡是炮彈的轟鳴。
“當年咱們連像樣的示波器都沒有,” 老張指著屏幕上戰士用萬用表調試元件的畫麵,“現在至少還有這些 ——” 他揮手指向牆角的國產電子管測試儀,“技術封鎖是塊磨刀石,咱們磨的不是刀,是咱中國通信人的骨頭。” 這番話讓小陳的臉紅了,他低頭在筆記本上寫下:“從頭再來,沒什麼大不了。”
三、黑板上的攻堅戰
在基礎理論室,老張帶領團隊重推高頻放大模塊的計算公式。蘇方留下的設計采用 “陰極反饋” 電路,但國內電子管的跨導參數差異達 15%,傳統公式完全失效。老技術員老王提出改用 “中和電容補償”,卻在計算中卡殼:“這需要解五元一次方程,手工算要三天。”
“那就分三天算。” 老張將公式拆解成 12 個基本單元,分配給 6 個小組輪班計算。研究院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微分方程和矩陣變換,橡皮屑在講台積成小山。當第七次迭代計算得出穩定解時,負責複核的小李發現,老張的計算稿上有多處修改痕跡 —— 某個參數的小數點後四位,被反複塗改了 13 次。
四、車間裡的土法上馬
8 月,高頻放大模塊進入樣機試製階段。國內買不到蘇方規格的高頻瓷絕緣子,老張帶著團隊跑到景德鎮,與陶瓷匠人合作燒製。在土窯旁,他拿著放大鏡觀察瓷件的釉麵:“介電常數要控製在 6.8±0.1,比你們燒青花瓷還講究。” 經過 28 次窯火試煉,當第一爐合格的絕緣子出爐,老張的白大褂上落滿了藍色釉料粉末。
更棘手的是線路板蝕刻。蘇方使用的化學藥劑斷供,技術員小趙從電鍍廠廢料中提煉出替代溶液,卻在首次蝕刻時燒毀了電路板。老張沒有責備,而是帶著他在顯微鏡下觀察蝕刻紋路:“就像寫毛筆字,力度和速度要穩。” 兩個月後,當小趙獨立製作出精度達 0.2 毫米的線路板,發現老張的指導筆記裡,記著 37 次失敗的詳細數據。
五、測試間的黎明前暗
10 月,首台自主設計的高頻放大模塊進入聯調階段。老張守在測試間,看著示波器上劇烈抖動的波形,後背漸漸被汗水浸透。技術員小陳突然喊:“是電源紋波乾擾!” 原來蘇方設計的電源濾波器不適配國產市電,導致高頻信號被 50Hz 噪聲淹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譯電者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