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6章 瑪尼堆裡的密碼機,譯電者,青燈輕劍斬黃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首語
【畫麵:1962 年 7 月,雪山瑪尼堆的特寫鏡頭緩緩推進。最底層的三塊青石中,中間那塊的重量(5.0 公斤)比左右兩塊(4.5 公斤)重 0.5 公斤,重量差與 1960 年糧票的 ±0.5 克誤差完全吻合。石頭的底麵刻著三角符號(邊長 3cm),與 “61 式” 密碼機的啟動鍵輪廓重疊。當印軍士兵將這塊青石搬離原位,石頭內部的銅片觸點(間距 0.3mm)脫離接觸,與礦洞竹筒的斷電引爆裝置形成相同的觸發邏輯。字幕浮現:當密碼機的零件成為瑪尼堆的自然組成,安全機製便融入了高原的肌理。5.0 公斤的重量不是簡單的數字,是糧票重量差的石頭化身;三角刻痕不是隨意的標記,是礦洞引爆裝置的現代延續。這場藏在瑪尼堆裡的暗戰,本質是讓軍事設備成為宗教景觀的一部分,在經文的刻痕裡,在石頭的重量裡,永遠守護著密鑰的最後一道防線。】
1962 年 7 月,雪山前線的瑪尼堆前,陳恒正用羊毛繩測量第三層石頭的間距。最中間的白瑪尼石(刻有 “嗡嘛呢叭咪吽” 經文)被他輕輕抬起,下麵露出一個深 15cm 的凹槽 —— 這個尺寸,恰好能容納 “61 式” 密碼機的核心模塊(長 14cm、寬 10cm、高 5cm),是老王根據礦洞竹筒的內徑(15cm)特意挖鑿的。“1960 年糧站的天平,” 陳恒將模塊放入凹槽,白瑪尼石的重量(5.0 公斤)壓在模塊的壓力傳感器上,“0.5 公斤的差能觸發警報,現在換了石頭,道理一樣。”
密碼機的拆解與隱藏遵循嚴格的對應法則:
電源模塊藏在底層青石(重量 4.5 公斤),對應糧票的基礎重量
加密芯片嵌入中層白瑪尼石(5.0 公斤),重量差 0.5 公斤為啟動密鑰
自爆裝置藏在頂層紅砂岩(5.5 公斤),超過 0.5 公斤差即觸發(源自礦洞竹筒的過載引爆機製)
老王用酥油混合石粉,將模塊的金屬邊緣偽裝成自然風化的痕跡。他的拇指蹭過白瑪尼石的經文刻痕,最深的 “嘛” 字豎筆(0.3cm)恰好覆蓋模塊的加密按鈕,“礦洞的竹筒機關靠繩子拉動,” 他往縫隙裡填入草屑,“現在靠石頭重量,都是讓外人看不出的動靜。”
戰士紮西負責記錄石頭的排列順序。瑪尼堆的三層石頭按 “白 - 青 - 紅” 排列,對應 “61 式” 的 “啟動 - 加密 - 自爆” 三級狀態,與經幡的顏色編碼完全同步。他在記錄本上畫的石頭分布圖,與 1958 年礦洞的竹筒排列圖形成鏡像 —— 那時的竹筒按 “主 - 副 - 備” 排列,現在的瑪尼石按 “電 - 密 - 爆” 分布,隻是載體從竹子換成了石頭。
1962 年 8 月的偵察報告顯示,印軍已注意到這座新增的瑪尼堆。他們的無人機拍攝到石頭的排列 “比常規瑪尼堆整齊”,但經民俗專家鑒定,“符合藏地傳統,無異常”。這份報告忽略了關鍵細節:白瑪尼石的經文刻痕深度(0.3cm)比其他石頭深 0.1cm,這個差異與糧票邊緣的毛邊厚度(0.1mm)形成 10:1 的比例,是我方人員用刻刀反複校準的結果。
密碼機的首次啟動發生在 8 月 15 日。紮西按約定時間抬起白瑪尼石,重量從 5.0 公斤降至 4.5 公斤的瞬間,模塊的指示燈亮起 —— 這個操作與 1960 年老楊在糧站 “稱重 - 核驗” 的動作完全相同,隻是把糧票換成了石頭。加密芯片讀取經幡密碼站傳來的信號(藍幡頻率 5Hz),在 10 秒內完成解密,輸出的坐標數據被自動刻在白瑪尼石的背麵(用尖石劃出的數字,與礦洞的刻碼方式一致)。
印軍的觸碰發生在 9 月 3 日。三名偵察兵試圖搬走 “看起來最完整” 的白瑪尼石,當石頭被抬離凹槽 10cm 時,重量傳感器的讀數降至 4.0 公斤,超過 0.5 公斤的安全差。模塊內的雷管引信開始燃燒(延時 30 秒,源自礦洞的爆破延時),而印軍士兵還在研究經文的刻痕,完全沒察覺石頭下麵的金屬發熱。
“轟隆聲被風雪蓋過去了。” 事後勘察的戰士在報告裡寫道。瑪尼堆的頂層紅砂岩被炸成三塊,每塊的重量仍保持 5.5 公斤 ±0.1 公斤,這種精準的爆破控製,源自老王對礦洞炸藥用量的經驗(每 15cm 竹筒用 50 克炸藥)。殘留的白瑪尼石背麵,坐標數據已隨爆炸高溫碳化,隻留下與糧票纖維相同的炭化紋路。
陳恒在分析爆炸參數時,發現了跨時空的一致性:
瑪尼石的重量差 0.5 公斤,是糧票 0.5 克的 1000 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譯電者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