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2章 年11月10日 地窩子會議,譯電者,青燈輕劍斬黃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首語
【畫麵:1964 年 11 月 10 日戈壁地窩子,煤油燈的光暈在土牆上投下算盤的菱形陰影,13 根算珠的碰撞聲與密電顯影液的滴答聲形成 37 拍 / 分鐘的節奏。我方人員的手指在算珠上起落,每 37 次進位時,右手拇指會無意識停頓 0.37 秒,這個間隔與密電中 “37” 標記的加密間隔完全一致。特寫鏡頭顯示:算盤第 7 檔的算珠磨損深度 0.98 毫米,與 1962 年密碼本的紙頁厚度誤差≤0.01 毫米,燈光在密電殘頁 “電磁” 二字上流動,筆畫拆解的刻度線與算珠排列形成 1:1 投影。字幕浮現:當算珠的進位誤差撞上密電的加密規律,37 次停頓裡藏著破解的密鑰 —— 這不是巧合,是技術邏輯在煤油燈下的顯性對話。】
一、地窩子的計算場域
地窩子的土牆滲著 11 月的寒氣,溫度計卡在 1.9℃,煤油燈的燈芯結著 0.37 毫米的燈花。我方人員圍坐在鑿平的土坯桌前,桌麵刻著 1962 年測繪的戈壁坐標線,算盤的紅木邊框與桌沿的磨損痕跡形成互補的弧形。陳恒將密電殘頁按筆畫拆解線對齊坐標,“電磁” 二字的橫畫正好落在北緯 37 度刻度上,顯影液未乾的水漬在 “磁” 字的 “石” 部暈開,形狀與算盤第 3 檔的算珠完全吻合。
老鄭的手指在算珠上泛起白痕,他用的是 1958 年生產的 “飛魚牌” 算盤,每顆算珠的直徑 3.7 厘米,與密電頁邊距形成 1:10 比例。“第 17 組數據,進位 37 次時差 0.19 秒。” 他報出數值時,燈花突然爆燃,照亮桌角 1962 年的密碼本,第 37 頁 “誤差容錯率” 的鉛筆標注正對著算盤的誤差記錄。陳恒忽然按住他的手腕,發現其拇指在算珠上的壓痕深度 0.98 毫米,與密碼本中 “標準按壓力度” 的標注分毫不差。
土坯桌下的炭火盆泛著紅光,每 37 分鐘添一次煤的節奏,讓室溫在 1.9℃至 3.7℃間波動。我方人員輪流計算時,會下意識按炭火添煤的間隔調整呼吸,這種生理節奏意外與密電的加密周期形成共振。陳恒在土牆刻下第 37 道劃痕時,發現劃痕間距與算珠的排列間距完全一致,像某種跨越工具的隱性校準。
二、算珠的誤差密碼
午夜的計算進入第 7 輪,老鄭的算盤忽然卡住,第 5 檔的下珠卡在 0.37 毫米的縫隙裡。“每次到 37 次進位就卡。” 他用指甲摳動算珠時,陳恒注意到卡殼的位置對應密電中 “37” 標記的第 5 個字符,而算珠磨損的 0.98 毫米深度,正好是該字符的筆畫粗細。我方人員換用備用算盤後,新算盤的第 7 檔同樣在 37 次進位時出現卡頓,這次的誤差值 0.19 秒,與密電第 19 字符的加密間隔完全吻合。
小張負責記錄誤差數據,他的鉛筆在 1962 年製式的記錄本上劃出斜線,37 組誤差點連成的曲線,與密電殘頁邊緣的波浪紋形成鏡像。“1962 年算彈道參數時,也出現過 37 次周期誤差。” 他翻出舊記錄,泛黃紙頁上的算盤軌跡與當前的幾乎重疊,隻是當年的誤差值是現在的 10 倍 —— 恰好對應密電中 1:10 的加密縮放比例。
煤油燈的油麵下降 3.7 毫米時,陳恒忽然讓所有人停手,將 19 組誤差值按算盤檔位排列,第 3、7、19 檔的數值連起來,正好是密電中缺失的密鑰前綴。“算珠的物理誤差,成了密電的數字密鑰。” 他用指甲在桌麵上刻出對應字符,字形與 1962 年密碼本中 “乾擾” 二字的拆解結構完全一致。
三、煤油燈下的邏輯博弈
地窩子外的風聲突然變調,頻率 37 赫茲的嗚咽穿過土牆,與算盤的碰撞聲形成拍頻。老鄭的額頭滲出汗珠,他發現當風聲增強時,37 次進位的誤差會擴大 0.01 毫米,這個變化量與密電中 “環境補償係數” 的標注精準對應。我方人員輪流到門口感受風速,回來調整計算參數時,動作幅度與 1962 年抗風測試時的規範完全一致。
陳恒盯著密電上的顯影痕跡,發現 “電” 字豎畫的顯影時間比 “磁” 字長 3.7 秒,這個差值正好是兩次進位誤差的總和。“他們在密電裡藏了環境乾擾參數。” 他讓小張按顯影時間修正誤差,新的計算結果中,37 次進位的誤差歸零,而修正公式的係數,與 1962 年密碼本第 19 頁的 “抗乾擾公式” 完全相同。
淩晨 3 點,煤油燈隻剩最後 0.98 厘米的燈芯,我方人員將所有誤差數據彙總,37 組有效值的標準差 0.37,恰好落在 1962 年設定的 “密鑰有效閾值” 內。當陳恒用算盤驗證最後一組數據時,算珠的碰撞聲突然與遠處的發電機聲形成共振,頻率 37 赫茲 —— 這正是密電中隱藏的乾擾波頻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譯電者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