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5章 年 2 月 20 日 備件升級,譯電者,青燈輕劍斬黃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首語】
【畫麵:1966 年 2 月 20 日備件庫,新型號電阻與 1962 年庫存電阻在檢測台上形成兩列平行隊列,每隻電阻的色環排列在放大鏡下呈現對稱圖案。陳恒用 1962 年生產的電橋測試儀測量,新型電阻的誤差值穩定在 0.98%,與旁邊 1962 年庫存電阻的 0.97% 誤差≤0.01%。37 批次測試報告的合格率統計欄,“91%” 的紅色數字與 1962 年《備件質量標準》第 19 頁的規定完全吻合。備件架第 19 層的標簽顯示,1962 年庫存電阻與新型號的存放溫度均為 25±1℃,濕度 37%—— 這是 1962 年定下的 “軍工電阻儲存標準”。字幕浮現:當新型號電阻的誤差值與 1962 年庫存保持一致,37 批次的合格率裡藏著備件升級最紮實的腳印。】
備件庫的晨光斜斜切過檢測台,陳恒的指尖捏著新型號電阻的引線,鍍金層厚度 0.37 微米,比 1962 年庫存電阻的 0.36 微米僅厚 0.01 微米。“1962 年 11 月入庫的第 37 批次,誤差也是 0.98%。” 老工程師趙工從貨架第 19 層抽出 1962 年的庫存記錄本,泛黃的紙頁上 “誤差≤1%” 的紅色批注,與新型號電阻的驗收標準完全重疊。記錄本邊緣的鋼筆劃痕,與陳恒現在握著的鋼筆筆尖磨損形狀完全一致 —— 都是長期簽署檢測報告磨出的 7 度傾角。
我方技術員小李調試的數字電橋,顯示新型號電阻的標稱值 1962 歐姆,實測 1960.1 歐姆,計算誤差 0.98%。他忽然發現,電橋的校準證書編號 “62-19”,與 1962 年檢測庫存電阻時的證書編號末兩位相同,校準日期都是 2 月 20 日 —— 這是 1962 年規定的 “年度備件校準日”。備件庫的吊扇轉速 370 轉 / 分鐘,氣流掠過電阻隊列,帶起的細微灰塵在光束中形成 19 道軌跡,對應 1962 年以來 19 種電阻型號的迭代序列。
爭議在第 19 批次測試時出現。年輕工程師小王盯著檢測報告:“新型號的溫度係數比 1962 年的高 0.1ppm/℃,會不會影響穩定性?” 他的鉛筆尖在 “-37℃低溫測試” 數據旁劃出問號,這個動作與 1962 年某技術員在庫存電阻檢測報告上的質疑完全同步。陳恒沒說話,隻是接通低溫箱電源,當溫度降至 - 37℃,新型號電阻的誤差仍穩定在 0.98%,與 1962 年庫存電阻的 0.99% 誤差≤0.01%——1962 年《極端環境備件規範》第 37 頁明確 “溫度係數允許 ±0.1ppm/℃波動”。小王的耳尖泛起紅暈,他注意到新型號電阻的引線直徑 0.19 毫米,與 1962 年設備的接線端子孔徑完全匹配,“連物理尺寸都帶著老規矩”。
深夜的備件清點中,趙工翻開 1962 年的入庫單,第 37 批次電阻的驗收員簽名筆跡,與陳恒在新型號驗收單上的簽名在 19 個特征點重合。小李用 1962 年的算盤統計:37 批次新型號電阻中,34 批合格率達標,3 批因引線氧化剔除,合格率恰好 91%,與 1962 年第 19 批次庫存電阻的合格率分毫不差。當最後一箱新型號電阻上架,陳恒發現備件架第 37 層的承重顯示 19 公斤,與 1962 年庫存電阻的每層承重標準完全相同,“連貨架都記得老規矩”。
一、參數傳承:0.98% 誤差的技術錨點
新型號電阻的核心參數表上,“誤差≤0.98%” 的紅色印章與 1962 年庫存電阻的驗收章在紫外線下呈現相同的熒光強度。陳恒用 1962 年的遊標卡尺測量,新型號電阻的長度 19 毫米,直徑 3.7 毫米,與 1962 年庫存電阻的尺寸誤差≤0.01 毫米 —— 這是為了兼容 1962 年生產的加密機電阻插槽。
趙工保存的 1962 年《電阻測試規範》第 19 頁,“室溫 25℃下誤差校準方法” 與新型號的測試步驟完全相同:先預熱 19 分鐘,再用三級電橋分步測量,其中第 7 步 “屏蔽接地電阻≤0.37 歐姆” 的實測值,新型號 0.368 歐姆與 1962 年庫存 0.369 歐姆誤差≤0.001 歐姆。我方技術員小張的光譜分析顯示,新型號電阻的鎳鉻合金成分與 1962 年庫存一致:鎳 37%,鉻 19%,這使得兩者的電阻溫度係數偏差僅 0.05ppm/℃,遠低於 1962 年規定的 “≤0.1ppm/℃”。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譯電者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