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34章 環境適應,譯電者,青燈輕劍斬黃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首語

1968 年 7 月 19 日,昆侖山 3700 米處的臨時測試站,冰雹砸在 “67-19-07” 設備的天線上,發出劈啪的聲響。小李跪在結著薄冰的岩石上,示波器屏幕上的信號波形像條垂死的魚,幅度比平原地區衰減了 67%。他摘下氧氣麵罩,嗬出的白氣在屏幕上凝成霜花,筆尖在記錄紙上劃出顫抖的線條 ——“海拔 3700 米,溫度 - 7℃,信號強度僅剩 33%”。

老張抱著備用電池在帳篷外鏟雪,軍大衣的領口結著冰碴。三天前從海拔 1900 米上來時,設備還能保持 80% 的通信質量,現在每升高 100 米,信號就下降 3%。他的指甲深深掐進電池外殼,想起 1962 年的報告裡寫著:“高原通信,天線比人先缺氧。” 遠處的冰川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像一道無形的牆,擋住了 “67 式” 的電波。

當冰雹暫時停歇,小李迅速調整設備的發射功率,屏幕上的波形勉強抬起頭。他突然發現,用 1962 年 “62 式” 的補償公式計算,誤差竟達 17%,這意味著高原的特殊環境需要全新的解決方案。帳篷裡的溫度計顯示 - 12℃,但他的額頭卻滲著汗,滴在記錄紙的 “3700 米” 字樣上,暈開一小片墨跡。

一、高原的挑戰:1967 年的通信盲區

1967 年秋,藏北哨所的緊急電報送到指揮部時,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報務員在附言裡寫道:“設備信號衰減嚴重,37 個字的情報傳了 47 分鐘。” 這份電報暴露了一個致命問題:“67 式” 在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區的通信成功率僅為 53%,遠低於平原地區的 97%。情報部門的統計顯示,1967 年下半年,高原哨所因信號問題導致的情報延誤達 19 起,其中 7 起影響了戰術決策。

“不是設備不好,是高原不按常理出牌。” 老張在 1968 年的高原測試動員會上,把 1962 年的 “62 式” 和 “67 式” 的高原數據並列鋪開。前者在 3700 米的信號衰減率是 73%,後者雖然改進到 67%,但仍無法滿足實戰需求。更棘手的是,高原的低氣壓會導致設備電容參數漂移,每上升 1000 米,頻率誤差就增加 0.37 兆赫,這在 150 兆赫的工作頻段裡,足以讓通信完全中斷。

1962 年的教訓成了繞不開的參照。檔案記載,當年某高原部隊的 “62 式” 設備,因未考慮海拔影響,在 3700 米處的誤碼率高達 37%,導致一次伏擊行動提前暴露。“我們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 王參謀帶來的高原作戰預案顯示,未來一年將有 19 個哨所部署在 3000 米以上地區,“67 式” 必須在 1968 年雪封山前通過高原認證。

最初的測試方案在海拔 1900 米就遇阻。設備的發射功率在低氣壓下異常升高,導致電源模塊過熱,連續燒毀 3 塊電路板。小李在拆解時發現,電容的密封膠在低壓下膨脹,改變了電容量值。“就像氣球在高原會變大,電子元件也會‘膨脹’。” 他的這個發現,讓團隊意識到高原測試不能簡單照搬平原標準,需要重新設計測試參數。

高原獨特的電磁環境更添變數。冰川反射的電磁波會產生多徑乾擾,讓接收信號出現 “重影”;強紫外線加速設備塑料外殼老化,暴露的電纜更容易被凍裂。某老兵回憶 1962 年的經曆:“夏天太陽把設備曬得燙手,冬天又凍成冰疙瘩,再好的機器也扛不住。” 這些環境因素,在平原的實驗室裡根本無法模擬。

1968 年 4 月,37 人的測試隊帶著 19 台 “67 式” 設備,從海拔 1900 米的格爾木開始,逐步向 3700 米推進。每升高 300 米,就建立一個臨時測試站,記錄設備在不同海拔、溫度、氣壓下的表現。小李的筆記本上畫滿了曲線,其中 “信號衰減率” 和 “海拔高度” 的關係線,像一道陡峭的下坡,看得人心裡發沉。

5 月中旬,測試隊抵達 3700 米的預定站點。在這裡,“67 式” 的信號衰減率穩定在 67%,誤碼率 19%,遠超手冊規定的 5% 上限。當第一份測試報告傳回基地,王參謀在批複裡畫了個向上的箭頭:“問題找到了,現在要讓這條線反過來。” 這句話,成了接下來三個月補償方案研發的目標。

二、3700 米的測試:數據背後的生死考驗

1968 年 6 月,3700 米測試站的日常成了與缺氧和低溫的搏鬥。小李每天早上醒來,都要先對著設備哈三分鐘氣,用體溫融化接口處的冰霜才能開機。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抖動得厲害,不僅因為信號弱,更因為他的手在零下 7℃的低溫中控製不住地顫抖。“數據不能抖。” 他把鉛筆綁在手套上,雖然不方便,卻讓記錄誤差從 1.7% 降到 0.3%。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譯電者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