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67章 發射場測試,譯電者,青燈輕劍斬黃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首語

1970 年 4 月 15 日淩晨 5 時 37 分,酒泉發射場的測試棚裡,寒風從帆布縫隙鑽進來,帶著戈壁灘特有的沙礫氣息。王工(發射場測試負責人)的手指凍得發紫,卻仍緊攥著衛星模擬器的參數表 —— 表上 “近地點 439 公裡、遠地點 2384 公裡” 的軌道數據,被紅筆圈了三道,這是接下來 19 次通信對接要模擬的核心參數。

陳恒(技術統籌)帶著團隊趕到時,張工(加密模塊總設計)正將 37 立方厘米的 “太空密碼機” 往模擬器接口上插,金屬接口碰撞發出清脆的 “哢嗒” 聲。“總裝部門說了,19 次對接必須全過,少一次都不能送發射塔。” 王工的聲音壓得很低,棚外傳來運載火箭轉運的轟鳴聲,距離 “東方紅一號” 預定發射僅剩 9 天,這 19 次對接是最後一道地麵驗證關口。

李敏(算法骨乾)蹲在示波器前,屏幕上 108 兆赫的信號波形還在跳動 —— 這是從 “67 式” 迭代來的加密算法,此刻要在發射場的風沙裡,與衛星模擬器完成 19 次 “太空預演”。“第一次對接要是失敗,後麵的時間就更緊了。” 她摸了摸口袋裡的算法草稿紙,上麵 “r=3.72” 的參數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心裡卻清楚:這 19 次對接,不僅是測試設備,更是在給 370 公裡外的太空通信 “買保險”。

一、測試背景:發射前的 “太空預演” 與 19 次對接的必要性

1970 年 4 月,“東方紅一號” 衛星進入發射倒計時,酒泉發射場的地麵測試成了最後一道關鍵環節 —— 衛星一旦升空,無法進行維修,因此必須通過 “衛星模擬器”(模擬在軌狀態)與星地鏈路、加密模塊完成 19 次通信對接,驗證 “數據采集→加密→傳輸→解密” 全流程的可靠性。這 19 次對接不是隨機次數,而是基於 “覆蓋所有關鍵場景(基礎鏈路、加密功能、應急故障)” 的精確規劃,每一次都對應著衛星在軌可能遇到的實際情況,缺一不可。

衛星模擬器的 “太空狀態複刻” 是測試核心。根據《東方紅一號發射場測試方案》(編號 “東 - 測 - 7001”),模擬器需精準模擬衛星在軌的三大核心狀態:一是軌道參數(近地點 439 公裡、遠地點 2384 公裡),通過調整地麵信號衰減器(37-67dB),模擬不同軌道高度的信號強度變化;二是遙測數據(設備溫度 - 50℃至 40℃、供電電壓 28V±2V),由內置傳感器生成,模擬衛星各係統的實時狀態;三是極端環境影響(輻射、微重力),通過外接輻射模擬器(1×10?rad)、微重力模擬台( parabolic flight 地麵版),複刻太空環境對設備的影響。王工在調試模擬器時說:“這台機器就是‘地麵上的衛星’,要是跟它對接不通,上天後也肯定不行。”

19 次對接的 “場景覆蓋” 邏輯清晰。測試團隊將 19 次對接分為三階段,每階段目標明確:第一階段(4 月 15 日 - 17 日,5 次對接)驗證 “基礎通信鏈路”,確保星地信號傳輸穩定(延遲≤0.19 秒、誤碼率≤1×10??);第二階段(4 月 18 日 - 20 日,7 次對接)驗證 “加密功能”,測試 37 立方厘米加密模塊的加密 - 解密可靠性(抗破譯率≥97%、解密誤差≤0.01%);第三階段(4 月 21 日 - 23 日,7 次對接)驗證 “應急容錯”,模擬元器件故障、環境惡化等場景,測試係統的代償能力(故障恢複時間≤0.37 秒)。陳恒在測試規劃會上強調:“19 次對接要把所有風險都測到,不能給發射留任何隱患。”

發射場的 “極端條件” 增加測試難度。4 月的酒泉發射場,晝夜溫差達 37℃(白天 17℃/ 夜間 - 20℃),風沙頻繁(最大風速 19 米 / 秒),對設備穩定性提出挑戰:模擬器的精密電阻在低溫下阻值漂移 0.37%,加密模塊的接口在風沙中易接觸不良,星地鏈路的天線需頻繁調整角度以避開風沙乾擾。周明遠在檢查設備時發現:“地麵測試比實驗室難十倍,既要模擬太空,還要對抗風沙和低溫,每一次對接都是雙重考驗。”

團隊的 “分工協作” 保障測試推進。王工帶領 5 人負責衛星模擬器的參數設置與狀態監控;陳恒統籌全局,協調解決跨係統問題;李敏帶領 3 人負責加密算法的實時調整與驗證;周明遠帶領 4 人負責硬件故障排查(如接口、天線);張工專注 37 立方厘米加密模塊的狀態,確保其與模擬器兼容。這種分工既延續了之前研發時的協作模式,又針對發射場場景新增了 “風沙防護”“低溫保溫” 的專項崗位(2 名戰士負責給設備裹保溫棉、清理接口風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譯電者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