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煙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15章 兩個大叛徒,尋幽探異實錄,遍地煙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羅莉現在擰眉頭的樣子像極了鼎羽,接著鼎羽的話說道:
“這麼說,他們兩個被鼎侍衛派去天柱山探索左慈的‘神仙洞府’也是極有可能的。”
“也正是這兩個家夥殺光一同去的夥伴,並且將‘神仙洞府’搜刮一空,讓後來追查發現事實的鼎侍衛憤恨的留下了‘禍國殃民’的字跡。”
“也為後來兩人還俗後逃亡國外埋下了隱患。”(又填一個坑)
羅莉停頓了一下,說道:
“我還有個想法,雖然聽起來有些扯。”
“假如啊!我說的是假如,戌戊變法失敗後,不是有兩個家夥逃亡法國、日本了嗎?”
“魏慶生的兩個徒弟會不會跟這兩個家夥有勾連?”
“畢竟當時一方是效力於老佛爺,一方效力於光緒帝。”
胖子驚呼道:“暈死,難道是傳說中諜中諜?”
羅莉咽了咽口水,學著鼎羽的樣子說出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會不會還跟‘新星’有關係?又或者‘新星’就是逃亡的幾個人搞出來的?”
“……”
這下大家都不說話了。
腦子裡不斷的思量羅莉假設的可能性有多大。
鼎羽摸著下巴上的胡茬說道:“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是確實存在這種可能。”
“不過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研究近代史的學界對於康、梁二人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說句大不敬的話,這兩人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戌戊變法失敗,戌戊六君子都被老佛爺弄死,他倆跑到國外逍遙快活。”
“大清滅亡後兩人又舔著臉跑回來,一個跟段祺瑞混在一起,另一個跟黎元洪混在一起。”
“兩人從光緒年間一直折騰到民國時期。”
“從1898年戌戊變法算起,折騰了三十多年,大部分時間都活躍在國內。更何況兩人戌戊變法之後,就產生了分歧開始分道揚鑣。”
“要說倆在歐洲合作建立了什麼‘秘密組織’,這有點說不過去。”
“我倒是更傾向於是‘誌異堂’逃亡國外的那兩個家夥,聯合歐洲的某些勢力或者國家搞出來的。”
李隊抱著大茶缸子喝了一口,將嘴裡的碎茶葉吐掉,說道:
“胖子不是在法國麼?讓順道查查建國前跑出國的兩個家夥落腳在哪裡就行了。”
“那個年代許多跑去歐洲的華人,沈薇的太太爺不也是那年代出去的麼?”
“你們被困在‘空間泡泡’裡的時候,曾經推測是沈家老太爺是鼎侍衛派出去追蹤那兩個逃亡的家夥的嗎?”
“這也算是一條新線索。”
沈薇點點頭插口道:
“我記得鼎侍衛的遺書最後有一首打油詩。”
“見得三教九流熙熙攘攘;曉得分疆裂界皆為利往。明得天外有天自我作祖;識得下乘之才羞與為伍。經得求之不得行萬裡路;終得索然聚散悲從中來。”
鼎羽隨口將那首詩念了出來。
“當時就是從這首打油詩推斷出‘三界外,五行中’,搞清楚了其餘的記錄保存在‘五嶽’。”
“鼎羽還說過,那句‘明得天外有天自我作祖,識得下乘之才羞與為伍’很可能是鼎侍衛遇人不淑遭到背叛的寫照。”
“根據現在已知的信息,基本可以斷定就是‘誌異堂’叛逃的兩人,將某些‘機密’帶到了歐洲。”
“這才有我們沈家祖上被派到歐洲來追查那兩人的下落。”
沈薇對於自己的判斷似乎很篤定。
“我們可以留在歐洲繼續調查。”
“現在的任務目標,除了找到海叔,試探‘新星組織’之外,還要加上追查當年逃亡的‘誌異堂’成員,對吧?!”
“相信我,很快會有結果的。”
鼎羽知道沈薇肯定是“預感”到了什麼,所以才會這麼肯定。
“你們兩個小心,缺少什麼‘裝備’聯係六爺。”
胖子這時候也洗漱完畢從樓上下來,推開沈薇湊在鏡頭前說道:
“有我在大姑奶奶絕對安全。”
“歐洲又不是無人區,也不是荒島。真遇到硬茬,乾不贏跑還是能跑掉的。”
“我倆這些日子多少有了點眉目。”
“等查出點東西再詳細彙報。”
羅莉已經將鼎侍衛的記錄全部拍攝完畢,將拍攝好的照片放在大屏幕上說道:
“時隔半年,終於完成了最後一片拚圖。”
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開始細讀鼎侍衛留下的記錄。
幾秒鐘胖子就放棄了。
“次奧!這蛛蛛爬的字我是看不下去。”
“誰給我同聲翻譯一下?”
沈薇也不太能看得懂鼎侍衛的“草書”,往後倒了倒蜷縮在沙發上,等著鼎羽給講故事。
鼎羽苦笑了一下,索性關掉了投屏,開始口述鼎侍衛的記錄。
……
鼎侍衛跟李存義兩人帶著“義和團”的高手,偷襲了英國人在廈門的藏寶庫。
死了不少人才搶回四個“十二生肖銅首”,得到八顆“長生珠”。
回京複命的鼎侍衛壓根就沒見到老佛爺,甚至連紫禁城都沒進去。
李大總管轉告鼎侍衛,老佛爺要求必須找起了二十四顆“金珠”才能上報。
知道自己已經被宮內“除名”,老佛爺的舉動肯定是為了掩人耳目。
隻好孤身一人返回“張垣(張家口)”老佛爺賞賜的產業。
沒想到祁太監頗有點經商天賦,鼎侍衛不在的時候接手了老佛爺賞賜的產業,還打理的井井有條。
看到他這麼有天賦,習慣懶散的鼎侍衛索性把所有的產業都交給了小太監負責經營。
為了給老佛爺的“暗線”和“誌異堂”的人提供隱秘的落腳之處,於是又興建了一座“會館”和一座“青樓”。
時光荏苒。
《辛醜條約》簽訂之後的一段時間,京城周邊的局勢安穩了許多,民生、商業也開始恢複。
鼎侍衛的生意在小太監的幫助下也越做越大。
會館也迎來了許多老佛爺派過來的‘高手’,“誌異堂”的規模越來越大,人手也越來越充足。
但是無論怎麼打聽,始終都沒有得到其餘“十二生肖銅首”的下落。
隻知道被英法兩國瓜分。
在那個通訊不便的年代,鼎侍衛甚至都不知道“銅首”到底被運到了哪裡。
喜歡尋幽探異實錄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尋幽探異實錄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