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二十二章 土生土長的教皇,我是最大總裁,丹陽富,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五百二十二章土生土長的教皇第12頁
可他碰瓷樂此不疲,出了事就想少訛詐些錢,解決的速度快一拍兩散,不等著警隊的人來就提前撤退了。
這樣,就不能接著在警隊留案底了,被訛詐的人因為掏錢不多也就認了。
這樣的碰瓷者,在萬家鎮有名的就有十幾個,郡守也看出了蹊蹺,此前也給女皇上書過。
這次,一個汽車司機在繁忙的路口等著彆的車輛過,他啟動汽車的時候,老者從車的側旁竄過來,一下子倒在他的車輛前麵。
偏巧司機是個近視眼,還沒有戴眼鏡,沒有看清老者倒地,就這麼壓過去了。
老者被當場壓死,雖然司機並非故意,也有人看老者是突然竄出的,屬於碰瓷行為。老者還有碰瓷的前科,可老者的家屬不乾了,不讓司機走,就讓他賠幾十個金幣。
司機也不富裕,如果按照最低的人命賠償標準,就賠五個金幣。
可他家家屬死活不同意,因為人是你壓死的,不賠四五十個都不行。
郡守一看是死了人了,死了人賠償是肯定的,這種情況賠多少錢?因為不好劃分責任,但死了人肯定賠一大筆錢,多少數量他也拿不準,詢問女皇該如何處理。
“這個是屬於自己找死,根本就怨不得司機,老者有碰瓷訛詐的經曆,已經超過三次了,這一次是算他倒黴,死了就白死了。如果判司機賠償他家人,隻會助長這種歪風邪氣。”
“以後立個規矩,凡是司機在出了交通事故以後,必須去警隊報案,哪怕賠一個銀幣或者是銅板,也記錄出事故的人的一切信息,記錄在案以後,賠不賠錢還在其次。一旦碰瓷者成功碰瓷三次,就屬於訛詐成功了三次了。”
“接著出了交通事故,即使是司機故意壓死碰瓷者的,也不需要賠錢。”
“車輛因為躲避行人,撞樹了撞人了,或者掉溝裡了,都是碰瓷者賠錢,沒有錢就蹲大獄。”
長纓在大德國跟著女皇日久,首先得到了女皇明辨是非的第一印象,她又學習了大德國的幾種法律法規,深深感到人在案件判斷方麵,都沒有女皇判斷的清晰。
就一個母豬咬死人,就他看來,一次就咬死了三個人,說什麼也是豬的主人有重大過錯。
可是,女皇剖析起了是頭頭是道,你進入人家豬圈就是你的過錯,被老母豬咬死了是豬的事情,和豬的主人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除非是主人指揮豬乾的。
碰瓷的事情,在南羌國的京城也有,那些無賴總是冤枉好人賠錢,官府沒法禁止。
碰瓷甚至形成了產業,有些官員或者衙役護著,司機或者駕車的打官司,往往就是賠錢。如果推廣了大德國女皇的辦法,碰瓷者將死傷殆儘,不死的自己承擔責任就更好了。
這天,突發了一個誤食河豚魚中毒案,因為和偷盜有關係,又牽扯死了個老年男女和一個男孩,大理寺請女皇陛下決斷。
一個在街上蹬三輪送貨的,看今天賺的錢比較多,家裡老娘饞河豚魚吃了,早就想買一條打牙祭了,此前河豚魚太貴不舍得買。
現在,西族人打魚打的河豚魚多了,河豚魚的價格也比之前下降了,就買了一條二斤多的。
他把魚掛在車把上,打算給別人送最後一單貨,就可以回家了。
他抱著貨物給商家送進去了店裡,順便和掌櫃的交代了幾句,接了這次送貨的幾個銅板就出來了。可是,他掛在車把上的河豚魚不見了。
這一下把他嚇夠嗆,河豚魚是有劇毒的,經常發生被誤食中毒的事情。此前河豚魚因為捕撈的太少,許多平民百姓很少見過,團江裡四十多種魚蝦,不打魚的對這些魚都認不全。
如果是不認識河豚的,在吃之前不知道怎麼收拾,當成鯉魚鯰魚給燉了,不吃死人才怪。
他找了一圈沒有,也不像是被貓狗叼走的,就呼喊了起來。
管治安的聽了他喊叫也過來了,了解到了是河豚丟失了,這事可是很嚴重的,馬上用喇叭喊了起來,就希望偷走河豚魚的能聽到,不送回來也沒關係,千萬彆吃了。
偷走河豚魚的是個婦女領著個男孩,母子路過此地,男孩的母親看到了車把上掛著的河豚魚很新鮮,個頭也很大,足夠一家人吃一頓了。
她們母子並不認識這種魚,看左右沒有人注意,就摘下了快速離去。
母子住的比較遠,這裡用喇叭喊她們也聽不到,回家就燉上了。
她家裡還有公公婆婆,一家人也不認識這魚,看兒媳拿回來了魚不小,長得也挺好看,燉了也香氣四溢,就歡天喜地的把魚吃掉了。因為滋味太好,連魚湯都吃乾淨了。
一家人毒發,馬上就送進了醫院,婦女不愛吃魚,她吃的最少中毒輕微,公婆和兒子經過搶救也沒有救回來,都被毒死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五百二十二章土生土長的教皇第22頁
婦女一家五口,丈夫是在萬家鎮乾活的,除了兩口子其餘都死了。
死了不能白死,有人就告訴他了,丟了魚的人在哪裡住。兩口子就找到了那家,逼迫他給三條命賠錢。看他不願意掏錢,先搶走了他的路虎牌三輪車。
蹬三輪的也不乾,就去了大理寺打官司。
其實,蹬三輪的已經被兩口子報案了,隻是衙門的人還沒有來得及抓他。
大理寺卿看這是三條人命的大事,自己不能做主,就報請女皇定奪。
櫻子也心裡嘀咕,她想的是自己的評判方法;這樣的事情發生,罪魁禍首就是那個蹬三輪的,不是他的魚丟了,三口人怎麼會丟了命?多多少少都要賠錢的,不賠錢說不過去。
蹬三輪的家裡不富裕,看樣子得傾家蕩產都不夠賠的了。
女皇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她直言:“這事情的起因是源自盜竊,婦女盜竊了魚,蹬三輪的在發現了魚丟了以後,曾經大喊大叫,儘到了提醒的義務了。”
“後來,警隊管治安的也用喇叭廣播了,是又一次提醒,儘管婦女沒有聽見,也不是蹬三輪的責任。死了三口人,但事情的開端是盜竊,盜竊了有毒的東西,自己不認識,那就怪不得蹬三輪的了。”
“既然是咎由自取,還蠻橫的搶奪了三輪車,立刻讓蹬三輪的把三輪車收回。”
“陛下,他看管東西丟了,才致人死了的,不賠償錢嗎?按說,孩子死了應該賠五十金幣。”
“他看管自己有毒的東西不上心,導致出了人命,蹬三輪的也是有責任的,就讓他賠償每個死人一個金幣。如果是賠五十個也可以,讓偷走河豚魚的人自己賠吧!”
“以後,以盜竊為前提發生的人命案件,就比照此案辦理,死了受傷了,賠償都降到最低的標準,以死人要挾對方貨主的,就把他抓起來……”
櫻子這次又長見識了,感歎女皇思路涇渭分明。
……………………
那些洋教,也在南羌國出現了,現在的大公主還不知道洋教的害處,有些大臣也信了,他們的京城甚至有了兩座教堂,正在呈燎原之勢從京城向周邊快速發展。
反觀大德國,女皇首先不信,大臣們也不敢信,甚至沒有人想去了解洋教。
看看大德國女皇多麼精明果斷,在廣播電台廣而告之洋教的危害,不用去田間地頭警告人了。任務直接下達到了郡府和縣城,除非你郡守縣令不想當官了,否則就趕緊的大力搗毀教堂。
接下來,櫻子就安心在大德國的國賓館住下了,和這個國家的大臣一樣按時上朝。
因為上朝會涉及大德國機密,女皇讓纓子學習《保密法》平常上朝就她自己,不帶一個隨從。
櫻子在這期間,了解了史官在修史,現在撰寫的是《大德國女皇功績上篇》裡麵就有女皇曆次麵對突發事件的應對之策。
櫻子看了,對女皇又有了了解。
馬寶山和馬寶明在外巡視回來了,訴說二王爺在他的封地信了洋教,看洋教有號召力,後來就和傳教士分道揚鑣,自己成立了大德國教廷,自立為大主教﹝教皇﹞。
傳教士們感覺教廷是他們洋教的,還有神聖的一麵,大德國人輕易的就拿來用了,這是對他們洋教的大不敬,也是匪夷所思的。
他們傳教是也教化大德國人民心中有愛的,怎麼自己就成了他管轄的下屬了呢,他怎麼成了土生土長的教皇了?
洋教也不是從大德國興起的,是他們漂洋過海來傳播的,大德國人信教了就都是他們的教民了,現在的教廷教皇淩駕於他們之上了,這可是令人憤慨的事情。
雖然他們極力反對,可二王爺這個土教皇,依仗皇家人的身份,蠻不講理的訓斥他們。
“你們彆和我說這些破事,我就成立教廷了,我的教廷和你們所傳的的洋教,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我乾什麼你們管不著?”
“怎麼管不著,沒有我們的教,哪有你們的教廷……”
“你說的那是過去,過去沒有,現在有了,我就是大德國的大主教,就是教皇,不但管理大德國教務,以後連周邊各國都屬於我管。”
“就這麼和你說吧,隻要是漢羌大陸關於洋教的事情都得歸我管,信教的就是我的子民……。”
傳教士聽他說的越來越離譜,他最後說:“你們的教堂也屬於管轄我的下屬,我現在就準備人手去你們的教堂辦理接手的手續,你們也要配合。以後,你們也一樣對我的教廷交稅!”
傳教士當然不乾了,但大德國皇家和官府排斥洋教,他們也不能去郡守那裡告狀,但暗中鼓動教民來二王爺處攪鬨還是可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