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11章 典農校尉,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劉鑫不由得一拍腦袋,歎了一口氣,自己這運氣還真是不錯,竟然能夠抽到鄧艾提前來幫助自己。
雖然鄧艾大器晚成,但是鄧艾好歹也是一流級彆的三國曆史人物,而且還屬於那種全方位型人才,不論是在政治方麵還是統帥方麵,鄧艾都能夠占據一席之地。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蘇佳提到的那句話,鄧艾對於劉鑫接下來的計劃有著極大的幫助,而劉鑫接下來的計劃,自然就是喜聞樂見的“種田”計劃,畢竟根據劉鑫與蘇佳的研究,以及對於天道的惡趣味的了解,劉鑫與蘇佳都認為自己差不多還有一年左右的緩衝時間,基本上一年之後劉鑫就必須想辦法讓黃巾起義這個事件開始了,畢竟劉鑫也不想等到漢靈帝駕鶴西去之後,再來應付這場黃巾起義,所以劉鑫與蘇佳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不論情況如何,劉鑫都會在一年之後逼迫張角發起黃巾起義,並且趕在漢靈帝駕鶴西去之前平定黃巾之亂。
所以對於劉鑫來說,如今自己隻剩下一年的“種田”時間了,雖然劉鑫手上有著不少好東西,無論是作物種子還是農業工具,劉鑫手上可都有著超越這個時代認知的好東西,絕對能夠甩開這個時代的其他諸侯好幾條街。
但是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因為時間緊急,加上之後還要為了統一混亂的大漢打下糧食基礎,所以屯糧在劉鑫看來是勢在必行的事情,因此經過長時間的談論,劉鑫與蘇佳都已經商量好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在劉鑫離開洛陽返回益州時,就開始實行三國曆史上魏國後期的軍屯製度,既鄧艾在曆史上所推行的軍屯製度,每一個地區設置一個軍屯,一個軍屯按照當地情況駐紮數量不等的士兵,這些士兵半兵半民,平時負責進行屯田耕種,如果當地發生匪患或者是叛亂時,這些軍屯裡的士兵就能快速集合起來剿滅這些賊人叛徒,當然了,當發生大規模戰爭時,這些軍屯裡的士兵也能夠快速反應,直接帶著按照命令奔赴前線,比傳統的部隊要反應迅速的多。
當然了,這軍屯製度在劉鑫看來還是有些缺陷的,和幾百年後的唐朝所推行的府兵製度對比起來有些不如,畢竟說到底,府兵製度算是軍屯製度的終極進化形式,平時負責耕種自己的土地,每年按照一定的輪次前去參加訓練與防衛工作,到了戰爭時期也會“點選”府兵參加戰爭,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府兵的武器屬於自備,君王隻需要給他們提供土地與功勳就好了。
不過劉鑫也和蘇佳討論過這個問題,能不能在益州實行更加先進的府兵製度,結果自然是不能,因為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著淡,益州這麼一個小地方並不適合實施府兵製度。
原因很簡單,首先是益州的人口問題,按照府兵製度的方法“點選”府兵,基本上都是一戶人選出一名府兵來,雖然劉鑫不知道益州總共有多少戶人,但是劉鑫找黃權問了一下成都城內有多少戶人,黃權給出的答案讓劉鑫十分無語——成都城內一共也就五百戶左右。
為什麼偌大的成都城內隻有五百戶人口左右?畢竟按照劉鑫之前的計算,成都城內應該有兩三萬人左右才對,刨除一些流動人口,成都城內的人口至少也在兩萬人左右。
按照五百戶來計算,成都城內這一個戶口上就有四十人左右,這明顯是不正常的。。。才怪,這在黃權看來倒是非常正常,因為成都城內有著一半左右的人口都是屬於黑戶,而這些黑戶都附屬於各個成都城內的世家大族,作為這些世家大族的下人與佃戶,而這些洛陽城內的世家大族往往都是一個戶口上有著上百人,尤其是蜀郡張家的戶口上直接有著兩百多人,因此才導致了整個成都城內也就五百個戶口左右,甚至可能更少。
畢竟這些年來,大漢紛亂不斷,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導致了大量的普通百姓流離失所,從而讓他們在當地的戶口“注銷”,這些“黑戶”要麼逃到深山老林裡麵去,要麼就被那些世家大族們收留藏匿,讓這些“黑戶”成為世家大族們的奴隸。
劉鑫也明白這個道理,也知道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非常麻煩,畢竟在大漢這個時代,人口才是最寶貴的財富,那些世家大族在收留這些“黑戶”的時候,也順便兼並了這些“黑戶”的土地,因此這些“黑戶”本該上交國家的賦稅都交給了那些世家大族,由此可見世家大族是不可能主動放棄這些“黑戶”的。
劉鑫想到這裡,就忍不住想到了三國時期結束的時候,晉國統計出來的全國數據中,人口數量比起漢靈帝時期銳減了八成以上,完全就是不合理的數據,畢竟雖然有著長達幾十年的戰亂,天災人禍也不少,但是也不可能導致失去這麼多的人口,所以再聯想到晉國那些世家大族誇張的土地兼並,以及世家大族的空前強盛,因此劉鑫可以猜測到,晉國時期的“黑戶”數量甚至比那些在戶的人口數量還要多!
因此,這也是劉鑫之所以會接受天道給自己“拯救蒼生”的任務,畢竟對於劉鑫來說,天道統計出來的“死亡人口”至少有一半左右的水分,這就相當於劉鑫一開始就完成了一半左右的任務進度,所以劉鑫覺得自己優勢很大。
所以如果實行府兵製度的話,一戶人口點選一名府兵,那麼以成都舉例子,成都城內最多點選出五百名府兵,而且這五百名至少會分成兩班來進行輪換,這和現在成都城內的一千名官軍分為兩班進行亂換相比,直接銳減了一半的兵力,這對於劉鑫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至於讓那些世家大族們“良心發現”,決定將這些世家大族藏匿的“黑戶”都放出來重新成為大漢的在戶百姓,劉鑫隻能表示“嗬嗬一笑”,這不是在開玩笑嗎,誰會放棄自己的利益?
所以劉鑫可以肯定,如果在益州實行府兵製度的話,劉鑫就算是一個戶口點選兩名府兵,在益州也就能夠征召出一萬名府兵左右,而現在根據黃權給劉鑫的數據,益州地區的官軍總兵力在三萬人到四萬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像城衛軍之類的部隊,益州總共有五萬人左右的部隊才是。。。
至於第二個原因,就是府兵製度的兩大特色——第一也是由府兵自備武器裝備,每一個小隊的府兵還得準備各種後勤物品,比如一頭用來運輸自己行李的毛驢之類的,這可不是一趣÷閣小錢啊;不過這就要靠府兵製度第二個特色,那就是給予這些府兵的家庭足夠數量的土地,而且減免賦稅,並且還會給予這些府兵更好的晉升通道,從而讓這些府兵擁有更高的士氣。
但是現在的問題也很明顯了,那就是劉鑫雖然成為了益州刺史,但是實際上能夠控製的地區也就是成都附近,最多再加上一個雒縣罷了,然後再加上益州的地形原因,以及原有的益州土地格局,劉鑫能夠動用的土地十分有限,連一百名府兵的土地都給予不了,更何況現在的這些普通府兵,也沒有足夠的金錢來武裝自己,所以劉鑫不得不承認,這府兵製度根本在益州就行不通。
所以劉鑫也隻能退而求次,選擇了鄧艾提出並完善的軍屯製度,因為這一製度不得不說非常適合現在的劉鑫,劉鑫可以直接將如今益州現有的官軍全部打散,其中比較精銳的一部分益州官軍就可以轉職為益州的第一批職業軍人,由劉鑫從洛陽帶回來的精銳禦林軍負責帶領訓練,組建益州乃至大漢的第一支職業軍隊,劉鑫都已經準備好了組建一萬人左右的職業軍隊所需要的各項後勤需求了,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士兵的俸祿。
至於那些沒有成為益州第一批職業軍人的益州官軍,自然就被轉化為益州屯田兵了,劉鑫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來從益州的那些世家大族手上來“換取”一些土地出來設置為屯田兵的屯田營地,而且這些屯田兵的賦稅會比普通的農戶至少低上一半左右。
因此,按照劉鑫準備好的方案,益州會擁有一支萬人左右的職業軍隊,以及一支五萬人左右的屯田兵,足夠應付前期的戰爭需求了,而且還不會因為大力發展軍隊而導致益州的農業退步。
所以,劉鑫已經為益州的軍屯製度做好了一切準備,但是劉鑫這個時候也才發現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那就是劉鑫準備好的典農校尉一職,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選。
典農校尉是曹操專門為了屯田製度所設置的官職,也就是專門負責屯田的最高官職,說白了就是“農業部長”了。
而在鄧艾出現之前,劉鑫手上還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選來成為這個“典農校尉”,簡單的來說先把劉鑫手下的武將,還包括像薑維這些全能型人才也全部排除之後,劉鑫手下的文士也沒有符合要求的,或者說是太過於屈才的,畢竟像張鬆秦宓這些文士都是“一心隻讀聖賢書”,他們在其他政事方麵的才能非常出色,但是劉鑫可不指望他們能夠在農業方麵有所見地,甚至劉鑫都可以這麼說,他們的在農業方麵的水平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老農,畢竟術業有專攻。
雖然典農校尉這個官職是那種“能文能武”的官職,劉鑫大可以安排一個武將去負責典農校尉一職,不過這也被劉鑫給否決了,畢竟劉鑫手下的武將雖然不少,但是在缺口方麵還是非常明顯的,畢竟益州雖然身處大漢腹地,但是如果真到了天下大亂之時,益州必須在南部提防蠻族與交州地區,在東方防備荊州地區,然後在北部地區要守住霞蔭關,當然了益州的進攻方向也是這三個方向,所以,在劉鑫與蘇佳的初步計劃下,劉鑫會將益州分為三大防區,所以劉鑫手下的武將數量已經捉襟見肘。
因此,劉鑫都開始思考著先讓蘇佳負責兼職這個典農校尉,然後等到成都專科學校的農業係第一屆學生畢業時,讓其中表現最優異的學生來擔任這典農校尉一職。
當然了,現在這個問題也已經算是解決了,畢竟典農校尉的代表人物——鄧艾都已經準備投靠到自己手下了,劉鑫那裡還需要舍近求遠,去找其他的人來擔任這典農校尉一職呢?
想到這裡,劉鑫嗬嗬一笑,對蘇佳開口說道:“蘇佳,你去告訴所有人,今天的接待工作結束了,讓他們都回客廳來吧,順便帶上鄧艾,問問鄧艾有沒有興趣為本王效力。”
雖然劉鑫知道鄧艾作為被自己提前召喚到這個世界的三國曆史人物,是肯定會選擇效忠自己的,不過再怎麼說也得把表麵功夫做好才行,畢竟劉鑫從諸葛誕那裡發現,諸葛誕對自己非常有好感,所以願意為自己效力,但是諸葛誕也得到了一段本不應該屬於他的“記憶”,所以劉鑫明白這是天道在豐富這些被提前召喚出來的三國曆史人物的記憶,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劉鑫最後還是決定在表麵功夫要做好,再怎麼說也得象征性的“招攬”一下鄧艾,這樣對於袁紹曹操這些吃瓜群眾來說要好接受一些。
蘇佳自然是明白劉鑫的想法,笑嗬嗬的對劉鑫說道:“主人,我已經在回大院的路上,就已經替主人招攬了鄧艾了,鄧艾非常願意為主人效力,隻要主人願意幫助鄧艾舉家遷移到益州去,畢竟鄧艾所在的家族近況不太好,已經快處於破產階段了。”
劉鑫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理所當然的說道:“那是當然,我們一定會負責鄧艾一家前往成都的費用,蘇佳你就可以給鄧艾直說了。”
蘇佳點了點頭,然後就離開客廳去找鄧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