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18章 壽宴(中),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劉鑫知道,這算是自己今天遇到的第一個坎,那就是和楊賜老爺子好好聊一聊深層次的合作了。
所以,劉鑫決定來一個“先發製人”,提前掌握話語權。
劉鑫從一旁隨行的下人手上拿過那套已經經過標注的四書五經,來到了楊賜的麵前,笑著說道:“楊老先生,祝你年年有今朝,歲歲有今日,這是本王自己標注過的四書五經,還請楊老先生指教。”
楊賜有些意外的接過劉鑫手中的那套四書五經,然後放在了一旁的茶幾上,開口說道:“小老兒見過王爺,王爺你能夠來參加在下的壽宴,實在是讓在下受寵若驚啊,不過話說回來,王爺你的老師不是周公他老人家嗎,而這套四書五經不是在周公之後才編著出來的嗎?”
周公當然是比四書五經的著書時間早了好幾百年來,因此楊賜才會有這麼一個疑問,以為劉鑫手中的這套經過標注的四書五經,會是其他人給劉鑫準備的。
劉鑫倒是早就知道楊賜會這麼問,所以劉鑫笑著搖了搖頭,開口說道:“這就是楊老先生有所不知了,本王的祖輩在離開大漢之前,可是帶著許多經典書籍一起離開的,而且一直以來也是作為本王這一支族人的啟蒙讀書,並且還是代代相傳,本王的父親才是本王的第一個老師,而這些四書五經,我們每一個族人都會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標注,注解,這樣才能提醒自己不要忘本,所以現在本王聽說楊老先生是當今大漢的文士勢力中,當之無愧的執牛耳者,所以還想請楊老先生為本王指點一二。”
在聽完了劉鑫的解釋之後,楊賜饒有興致的點了點頭,劉鑫自己標注的四書五經的確有點意思,而且也算是自己和劉鑫拉進距離的一個好機會,畢竟昨天劉鑫給自己送上了一份“大禮”,現在也到了還自己回禮的時候了。
而且楊賜自以為自己已經猜透了劉鑫的想法,畢竟這些年來找楊賜“指點”的人可不少啊,比如袁家的那個不思進取的嫡子,就想借著一套彆人標注的《論語》來找自己指教,妄圖借助自己的“指教”一飛衝天,結果就被楊賜一眼給看穿了,這不可能是那個不思進取的袁家嫡子能夠寫出來的注解,最終被識破了陰謀的那個袁家嫡子,也就隻能灰溜溜的離開了。
而現在劉鑫直接就送上來了一套四書五經,這讓楊賜有些意外,畢竟想要好好的標注一本經典書籍,都必須要花大量的心血與精力才行,而現在劉鑫直接拿了一套四書五經出來,這讓楊賜不得不懷疑劉鑫要麼是粗製濫造,要麼就是和那個不思進取的袁家嫡子一樣,不知道找誰來做代趣÷閣者寫了這麼一套四書五經。
作為文士勢力的執牛耳者,楊賜自然是不可能為了報答劉鑫之前的好意,便毫無立場,厚著臉皮的來讚美劉鑫了,畢竟如果楊賜這樣做的話,那麼楊賜就和劉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到時候如果劉鑫被彆人看穿了真本事的話,那自己這個替劉鑫“站台”的人也會受到牽連,到時候自己就隻能落下一個“識人不明”,“毫無立場”的名頭了,總而言之,楊賜已經打定注意,不會隨便的替劉鑫說好話了,除非這套四書五經真的注解的很不錯。
劉鑫見楊賜在哪裡一副“沉思者”的樣子,不由得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這個楊賜十有八九是在懷疑自己這套四書五經的“成色”與真實性了,所以劉鑫很乾脆的對楊賜說道:“楊老先生,還請你先看看本王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相信不會讓楊老先生你失望的。”
楊賜被劉鑫打斷了思緒,便笑著點了點頭,開口說道:“好好好,那小老兒就先看看王爺你的大作了,不過小老兒有一句話必須得先給王爺你說清楚,小老兒自認為讀書數十年,見過的四書五經的注解沒有成千上萬,那也至少得有好幾百本了,所以小老兒的眼光可是非常挑剔的,甚至可以說是十分高的,如果王爺你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水平不夠好的話,那就彆怪小老兒我有眼無珠了。”
劉鑫嗬嗬一笑,點了點頭後說道:“本王明白,楊老先生是一個愛書之人,是不可能昧著良心來評價本王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的,所以本王才會放心讓楊老先生來評價本王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而且還請楊老先生有一說一本王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還請楊老先生能夠指出來,這樣本王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日後本王才能得以進步才是。”
劉鑫的這一番話深得楊賜的心,畢竟楊賜也擔心劉鑫會好不講理的讓自己給這套四書五經一個好評,到時候就會弄得楊賜還真不好下台了,甚至還有可能會因此得罪劉鑫,這可是楊賜不想看到的結果。
現在劉鑫如此“通情達理”,楊賜也算是放心了不少,所以笑嗬嗬的隨便拿起一本書來,開始看了起來。
而劉鑫也是一臉自信的坐在一旁,笑嗬嗬的喝茶吃點心,畢竟這套四書五經可是自己和蘇佳專門注解出來的“大作”,可謂是融合了百家之長,也是從華夏這幾千年來,各種四書五經的注解中,取其精華,棄之糟粕,才編著出來的一套劃時代的著作。
所以楊賜這才剛翻了兩頁,還想感歎一句劉鑫用來製作書籍的紙張非常不錯時,就被這套四書五經的內容所吸引,或者說是一臉驚訝的看著這套四書五經,因為這套四書五經中注解的內容大多是楊賜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內容,而且這些注解內容的水平可謂是極高的,並且大部分注解內容都是那種一語見的,能夠讓人瞬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這讓楊賜十分震驚,畢竟楊賜捫心自問,就算讓自己來注解同樣的一句話,恐怕注解出來的效果也不會比劉鑫的這套四書五經效果來的好。
楊賜用極快的速度翻閱完了自己手中的這本書後,不由得歎了一口氣,然後笑著對劉鑫說道:“王爺,你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實在是太好了,小老兒這麼多年以來就沒有見過這麼完美的注解,簡直可以說是一言中的,就算是剛剛啟蒙的小孩子都能夠看懂並且理解,至於像小老兒這種博覽群書的文士,也能夠從王爺的注解中和獲得新的領悟,所以不得不說,王爺你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已經可謂是範本之作,大漢已經沒有什麼人的注解能夠比擬這套四書五經的注解的了。”
一旁陪侍的楊彪見自己的父親如此讚美劉鑫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也是聽的一臉震驚,畢竟雖然有一句話說的好,文無第一,但是還有一句話叫做文人相輕,想要讓一個文士承認自己技不如人,那就得要有那種碾壓性的實力才行,而且楊彪也知道自己的父親在文學方麵的傲氣,是不可能隨便說出這樣的話來的,除非劉鑫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已經到達了巔峰造極的水平!
所以,楊彪也是雙眼炙熱的看著自己父親身旁的那套四書五經,畢竟自己的父親都這麼說了,楊彪還是非常相信自己父親的眼光,所以作為一個讀書人,楊彪自然也是非常想要看一看劉鑫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究竟寫了一些什麼。
楊賜見自己的兒子這幅模樣,作為父親的楊賜自然是知道楊彪在想些什麼,所以楊賜將自己手中的這本書遞給了楊彪,不由得歎了一口氣,有些落寞的說道:“彪兒,你就好好看看王爺注解的這本四書五經吧,相信你也會為之讚歎不已,也會學到很多東西的。”
楊彪連忙點了點頭,然後便迫不及待的開始翻閱起來。
而劉鑫則是一臉笑意的看著楊賜,開口說道:“楊老先生能夠如此評價本王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可謂是讓本王受寵若驚啊,不過話說回來了,本王之所以會注解的這套四書五經,還是因為想要與大漢文士勢力中的各位有所交流,畢竟如今大漢的四大勢力中,也就文士勢力能夠置身事外,真正的為大漢著想了。”
劉鑫的這一番話讓楊賜不由得點了點頭,正如劉鑫所說的那樣,現在的大漢四大勢力,除了文士勢力因為一直保持著中立之外,其他的三大勢力都在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爭鬥。
至於大漢?早已經被這些勢力當做的一個鬥爭的平台罷了,至於大漢的死活他們才不會管呢。
所以楊賜對此也是痛心不已,也意識到了如今的大漢已經進入了一個生死存亡的時刻!
楊賜想到這裡,隻能一臉無奈的搖了搖頭,開口說道:“呃,王爺你說的對,如今大漢的情況可謂是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是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時刻,內憂外患已經讓大漢麵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而三大勢力還在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攻訐,絲毫沒有同氣連枝,一起為了大漢的未來所著想,實在是令人痛心啊,”
劉鑫點了點頭,作為一個自學過心理學的醫學生,劉鑫察言觀色的能力可是非常不錯,所以劉鑫知道楊賜沒有說假話。
雖然站在劉鑫個人的立場來說,劉鑫對於像楊賜還有王允這樣的大漢忠臣來說,雖然覺得他們有些愚忠,但是不得不承認劉鑫非常敬佩這樣的人,也正是因為他們這些大漢忠臣的存在,大漢才沒有在董卓之亂中滅亡,而是等待了幾十年之後,由漢獻帝還算體麵的讓位於曹丕。
再怎麼說,亡國之君與退位讓賢,這兩種待遇間的區彆可是很大的,至少讓大漢保全了最後的麵子。
劉鑫想到這兒,不由得歎了一口氣,然後對楊賜認真的說道:“楊老先生,本王雖然這才剛剛回到大漢,也才初到洛陽,但是本王也從幾個朋友那裡聽說了一個消息,那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家主,如今正在頻繁調動洛陽城內的官員位置,而宦官勢力裡的張讓也在借機生事,如今洛陽已是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樣子,所以本王今兒一來是為楊老先生賀壽,二來便是想要詢問楊老先生,可否告知本王,此事當真?”
劉鑫雖然沒有直言是什麼事情,但是楊賜已經腦補出了劉鑫想要問的問題,而這時作為大漢忠臣的楊賜,已經將劉鑫當做了自己人,所以楊賜無奈的點了點頭,對劉鑫實話實說道:“王爺,你的消息還真是靈通了,那麼小老兒也就說一句實話吧,如今袁逢那家夥的確是在對洛陽城內的官員進行各種調動,挑選了不少地方上的有學之士在洛陽城內為官,這雖然看起來是為了讓洛陽城內的行政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實際上卻是袁逢那家夥想要向宦官勢力開戰了,而且袁逢那家夥也已經告訴小老兒我,王爺你已經選擇支持了世家勢力!”
楊賜說完之後,便若有所思的看著劉鑫。
而劉鑫聽完楊賜的話後,先是一愣,然後無奈的一攤手,開口說道:“嗬嗬,楊老先生,你看現在的本王像是那種與袁逢達成了合作的人嗎,而且本王可是還沒有見過袁逢呢,隻是在前兩天袁家派人來給在下送了一份賀禮,隻道是想要與本王交好,然後還想和本王達成一項合作,然後具體的合作內容都還沒有開始談呢,看來袁逢就是拿著雞毛當令箭,借著這個由頭就說本王已經答應站在世家勢力這一邊了吧,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袁逢準備動手的時機,便是在本王離開洛陽,返回最後之後吧。”
劉鑫三言兩語間便道破了袁逢的計劃,這讓楊賜不由得歎了一口氣,然後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劉鑫的說法。
而劉鑫見此情形,也算是弄明白了袁逢想要做什麼,不過現在的問題就很簡單了,那就是如何阻止袁逢借機搞事了。
劉鑫看著楊賜,也是裝模作樣的歎了一口氣,然後肯定的對楊賜說道:“楊老先生,本王就給你直說吧,本王已經算了一卦,如果袁逢那家夥真的向宦官勢力宣戰的話,那麼我大漢不出兩年,必定亡國!”
PS:多謝簡寐的打賞,以及各位的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