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的小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46章 達成合作(下),帶著成都回三國,安哥的小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楊賜沉思了一會兒之後,總算是想通了劉鑫為什麼會想要重啟廢置多年的州牧製度,畢竟作為一個混跡大漢官場多年的“老司機”,楊賜可不覺得劉鑫剛剛說的那些話是真的——劉鑫剛剛對楊賜所說,自己之所以打算重啟州牧製度,是為了更好的為大漢鎮守益州地區,畢竟益州地區蠻族眾多,大漢雖然在益州各地設置了治所,但是如今益州地區有三分之一的治所是處於有名無實的狀態,幾乎是沒有上交過一點稅收的,因此當初的益州刺史之位才會出售給郤儉,畢竟那些有資格出任益州刺史之位的大漢官員,基本上都不願意去益州這個窮山惡水,異族橫行的地方當刺史,畢竟作為益州刺史,可是變相有三成以上的權利處於真空狀態,而且接下來的政績也不會好看,因此益州地區基本上很少有外地官員前來任職,而益州地區與周邊地區的交流也不是太密切,最終導致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那就是益州地區的世家大族野心日益膨脹,開始把持益州的官職,劉鑫開始擔心在這麼下去,益州地區很有可能因為當地的世家大族,再加上那些在旁邊虎視眈眈的異族,導致益州地區脫離大漢的控製。
因此,劉鑫的打算則是通過恢複州牧製度,自己自然而然的就會成為益州州牧,到時候就能更好的訓練兵馬,先行平定益州地區的異族勢力,畢竟益州地區的異族勢力還沒有徹底聯合起來,相當於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部落,劉鑫覺得自己如果擁有一定的兵馬,就能夠徹底控製住這些異族部落。
然後,劉鑫在軍事上控製住異族勢力之後,便可以在官場上對付那些蠢蠢欲動的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了,讓這些世家大族老實下來,彆一心想著搞一個大新聞。
當然了,劉鑫還表示自己會利用益州拍賣會以及即將舉行的洛陽拍賣會所獲得的錢財,開始將益州打造成一個繁華的“山中江南”,從而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加入益州為官,畢竟益州地區的地理位置極佳,向北可以支援涼州地區對付塞外異族,向南則可以去平定交州那些未開化的蠻族,向西則是天然屏障的十萬大山,向東則可以前往荊州,完全是一個值得發展的重要地區。
當然了,劉鑫表示如果想要完成這一切的話,那麼勢必要說服漢靈帝重啟州牧製度,然後讓自己成為益州州牧,這樣劉鑫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工作,完成這一切目標。
而楊賜當然是不會相信劉鑫的想法真的這麼好,畢竟劉鑫真的這樣做的話,那就和聖人無疑了,但是劉鑫是聖人嗎?
楊賜可不這麼覺得,畢竟劉鑫雖然有著“現實”的稱號,但是楊賜也通過這兩天對劉鑫的觀察,清楚的知道劉鑫絕對不是那種無私奉獻的聖人,而是一個恩怨分明,注重得失的人,因此楊賜大致能夠猜到劉鑫為什麼會想要恢複那廢置已久的州牧製度了,雖然劉鑫是真的會完成上述的計劃,但是劉鑫在完成了這一切之後,那麼劉鑫就可以變相的成為一個實質性的諸侯王,就算是漢靈帝沒有真的將益州地區分封給劉鑫,但是現在已經平定了益州南部蠻族,收攏了益州世家大族,並且拿出大量錢財來發展益州,深得民心的益州牧劉鑫,已經不需要再得到漢靈帝的分封任命了,因為這時劉鑫實實在在的成為益州王了!
而至於有人想要來摘劉鑫的“桃子”,那是一件不可能完成,或者說是沒有人敢做的事情,畢竟以劉鑫現在的身份與地位,都隻有楊賜自己和袁逢能夠平起平坐了(漢靈帝自然除外),等到那個時候的益州州牧劉鑫,楊賜覺得隻能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形容劉鑫了,而且立下大功的劉鑫,漢靈帝自然也不會平白無故,也沒有什麼理由來撤銷劉鑫的益州州牧一職,畢竟劉鑫做的可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為大漢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好處,漢靈帝就算再昏庸無能,也不會做出這般莫名其妙的事情,畢竟到了那個時候,劉鑫也已經可以無視聖旨了,想要治罪劉鑫就隻有一個罪名了,那就是謀反了!
但是,楊賜覺得如果真的要用謀反的罪名來治罪劉鑫的話,那無疑是一個不靠譜的罪名,畢竟劉鑫一切行為都是以州牧製度為準,毫無逾越之舉,畢竟說到底,劉鑫這個掌管益州地區的諸侯王,也隻是有實無名罷了,所以漢靈帝總不可能以“莫須有”的罪名來按在劉鑫頭上吧。
何況劉鑫可是一個貨真價實的“仙師”啊,光是這一點楊賜就覺得漢靈帝不敢以謀反的罪名來對付劉鑫,畢竟萬一惹怒了劉鑫,劉鑫直接給漢靈帝來一個“五雷轟頂”這樣的天罰,漢靈帝就算死了也得認命,劉鑫也可以完全用“天意”來推脫自己的罪名。
而且楊賜回頭一想,劉鑫想要獲得的益州牧一職,也隻能說是劉鑫想要一個名頭罷了,畢竟正如劉鑫所說的那樣,大漢中央朝廷對於益州地區一直都不怎麼上心,原因也和劉鑫說的一樣,益州地區的異族部落眾多,益州地區的很多治所都處於半癱瘓狀態,名義上控製的地區都在異族部落的掌控之中,每年能夠給大漢提供的賦稅幾乎等於零,而至於大漢中央朝廷對於這些地區也沒有什麼辦法,畢竟這些地區名義上還是屬於大漢的,而這些異族部落也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大漢中央朝廷總不可能沒來由的出兵這些地區,攻擊這些異族部落吧,何況益州地區的地勢複雜,從益州地區之外調兵花費的實在有些大而隻靠著益州地區的兵馬去對付這些異族部落,恐怕又會有心無力,畢竟益州地區的糧食儲備與經濟實力都非常一般,供養不起太多的兵馬。
而且作為大漢三公之一的楊賜,也非常清楚益州地區的官員幾乎都是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的成員,益州地區之外的官員基本上都將益州認定為自己所不願意去赴任地區的第二名。。。至於外地官員不願意去赴任地區的第一名,自然就是交州了,畢竟益州隻能算是山高路遠,交通閉塞,氣候潮濕罷了,但是益州的經濟還算不錯,文學氛圍也還算可以,用來安享晚年生活還行。
而交州地區基本上就是找不出任何優點了,因為交州地區人煙稀少,猛獸毒蟲眾多,經濟方麵也可以說是不堪入目,而且到處都是瘴氣毒水,生存環境極為惡劣,因此交州除了原住民之外,基本上就是一些被發配過來的罪犯,至於那些大漢官員除非是萬不得已,否則是絕對不會來交州為官的,甚至劉鑫都曾經聽曹操講過這麼一個笑話,那就是他寧願在洛陽周邊當一個縣令,也不願意去交州當刺史。
所以,益州地區的官員基本上都被當地的世家大族給把持在手中,因此益州官場難免會成為一灘死水,益州地區的官員們都是在為了自己所在的家族獲取利益,根本不會在乎其他的事情,因此益州地區的發展速度可謂是非常堪憂,而大漢中央朝廷也對此毫無辦法,畢竟那些有能力的官員都不願意去益州任職,而且強龍不壓地頭蛇,就算是有官員願意去益州任職,但是很快就會被益州當地的官員所排斥,因此要麼碌碌無為,要麼就是被趕出益州。
所以,在楊賜看來,就算劉鑫之所以想要重啟州牧製度,就算所圖甚大,但是也能夠給益州地區帶來發展的契機,而且對於大漢來說也是好處多多,因此作為大漢忠臣,楊賜自然是選擇答應劉鑫的建議了,畢竟楊賜也覺得州牧製度的確有重啟的必要了,畢竟又不是隻給劉鑫安排一個益州州牧的職位,其他人為了剩下的州牧職位,恐怕也會同意這州牧製度的重啟吧。
畢竟在劉鑫的建議中,楊賜肯定是會作為發言人去將這個重啟州牧製度的計劃報告給漢靈帝,而像重啟州牧製度這樣重要的提案,漢靈帝肯定會在朝會中發表的,到時候楊賜難免會與其他官員進行辯論,但是像重啟州牧製度這樣的“眾樂樂”的提案,肯定能夠得到一些有心人的支持,所以通過的可能性應該非常高。
所以,想到這裡的楊賜嗬嗬一笑,開口說道:“如此甚好,既然王爺你都這麼說了,小老兒也覺得州牧製度的確是有重啟的必要,畢竟如今大漢的情況,一些偏遠州的刺史權利實在是太低了,在麵對一些突發情況的時候難免會有些尷尬,所以小老兒我願意支持王爺你的這個計劃,等到王爺你覺得時機成熟的時候,大可以派人或者說是給小老兒我一封書信,到時候小老兒我就給陛下提出這個計劃。”
劉鑫見楊賜同意了自己提出的計劃,心裡也算是鬆了一口氣,畢竟雖然劉鑫在表麵上還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但是這不過是劉鑫想要給楊賜一個心理暗示罷了,畢竟劉鑫覺得自己做出一副篤定楊賜會答應自己的樣子,在某種程度上應該能影響到楊賜的想法才是。。。
畢竟劉鑫也算是一個半吊子的心理醫生,外加劉鑫還擁有一個“仙師”身份,這兩者想加起來的效果還是有的,因此劉鑫到了這個三國世界之後,就開始有點向神棍靠攏的傾向了,劉鑫無論什麼時候,基本上都是一副“一切儘在掌握之中”的樣子,而這也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而劉鑫雖然覺得楊賜應該會答應自己的提議,不過劉鑫覺得成功率也就在百分之六十左右,畢竟劉鑫也知道自己雖然說的是光麵堂皇,一副為國為民的樣子,但是對於楊賜這種久經官場的“老司機”來說,肯定不會完全相信自己的說辭,而且應該也能猜到自己想要將益州收歸在自己的手中,因此劉鑫也刻意的透露出自己想要成為“諸侯王”的意思,以此來誘導楊賜相信自己隻是要成為大漢新一任的諸侯王,而不是想要謀奪皇位!
因此,劉鑫的這一段話也算是半真半假,終於成功的迷惑了楊賜這個“老司機”。
於是乎,劉鑫與楊賜就此事達成了共識,並且就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討論,並且劉鑫還因此提供了楊賜更多的好處,比如劉鑫又給了楊賜一份簡化的鋼趣÷閣製造方案,畢竟趣÷閣墨紙硯這四樣文房四寶之中,趣÷閣能夠排在第一位,自然是證明了趣÷閣的重要性,因此劉鑫覺得自己有必要將鋼趣÷閣製造出來,畢竟鋼趣÷閣相對於毛趣÷閣來說要方便快捷的多,毛趣÷閣寫一次字還得研磨半天的墨,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時會很麻煩,而且鋼趣÷閣在寫小字的時候也會輕鬆的多,而毛趣÷閣更加適合寫大字。
當然了,劉鑫還是覺得毛趣÷閣字看起來要比鋼趣÷閣字好看的多,而且那毛趣÷閣字的格調與蘊意也是甩了鋼趣÷閣好幾條街。
不過劉鑫覺得一切都要百花齊放嘛,鋼趣÷閣在如今的大漢應該也有一席之地的,所以劉鑫決定還是要把鋼趣÷閣提前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當然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劉鑫並不習慣寫毛趣÷閣字。。。
既然要將鋼趣÷閣帶到這個世界,那麼劉鑫覺得自己也得起到宣傳鋼趣÷閣的責任,因此劉鑫自然而然的找上了楊賜,畢竟楊賜可是大漢文士勢力的帶頭大哥,如果楊賜能夠成為鋼趣÷閣這樣文具的代言人,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畢竟鋼趣÷閣如果能夠得到楊賜的認可,那麼隻要楊賜隨便替鋼趣÷閣說幾句話,那自然能夠得到大漢文士的追捧。
因此,劉鑫專門準備了兩支做工精良的鋼趣÷閣送給了楊賜與楊彪,並且將記載著鋼趣÷閣製造方法的書信交給了楊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