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八章:渾河,風起明末,羅小明,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帶領著新募的兵卒剛回到了在營地之中,正好遇到了正領兵巡營的曹文詔。 陳望當即下令全軍止步,隨後下馬行禮,立在一旁等候。 曹文詔目光從陳望身旁的一眾新兵身上一掃而過,眼神微動,而後移動到了陳望的身上。 “戚軍的選兵法?” 曹文詔眼神銳利,炯炯有神,彷佛明燈一般,似乎可以洞徹人心,一眼便看出了陳望挑選的士兵都符合戚繼光所寫的《紀效新書》的選人法。 “正是。” 陳望低下頭,背脊微彎,雙手抱拳回答道。 這個問題他沒有做什麼隱瞞,直截了當的承認了下來。 《紀效新書》並非是什麼禁書,隻要有錢就能夠買到。 戚軍雖然與遼軍、薊鎮邊軍都發生過矛盾,但是戚繼光的兵書卻是沒有被禁止流傳。 在遼東的記憶之中,陳氏的大宅書房中就放有一本《紀效新書》,並非是接觸不到。 “《紀效新書》是本好書,行軍束伍、對敵接戰都寫的極為詳儘……” 曹文詔神色複雜,心中思緒萬千,他想起了一樁天啟年間的舊事。 天啟元年,有兩支從南方千裡迢迢一路趕赴遼東助戰的軍隊。 一支是從四川石柱而來的白杆兵,一支是從江浙而來的浙軍,領軍者正是戚繼光族子戚金。 建奴圍攻沈陽,總兵陳策、童仲揆奉命率白杆兵、浙軍、及本部遼兵馳援,一路推進到渾河,欲與沈陽城內的明兵對後金兵進行夾擊。 但行至渾河之時,沈陽已被攻破,陳策於是下令還師。 但是遊擊周敦吉等將一再請戰,不願撤退。 群情激憤,營中諸將紛紛請戰,言稱:“我輩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為!” 此前戚軍和白杆兵互有間隙,於是陳策、童仲揆展開陣勢時,將大軍分為兩營。 前營以白杆兵為主,由周敦吉與秦邦屏兩人帶領先渡河,於橋北立營。 陳策、童仲揆及副將戚金、參將張明世統浙兵三千在橋南立營。 後金軍見明軍援兵趕來,遂遣大軍合圍而來。 後金軍以為這些軍兵隻不過是一支弱旅,隻以為隻需要一波衝鋒便可以將其輕易擊潰。 前軍數衝未果,後金以精銳巴牙喇衝陣,亦被擊退。 努爾哈赤於是遣後軍往助,以數萬大軍將其團團包圍。 白杆兵在周敦吉與秦邦屏等人引領之下,據橋而守,死戰不退。 後金軍衝陣者死於槍弩者數千人,後繼衝陣之騎兵亦皆是紛紛墜馬。 川兵諸將,川兵結陣迎敵,以數千對數萬,皆奮勇迎擊。 大戰至下午,川兵先敗兩白旗,又敗兩黃旗,擊斬落馬者二三千人。 後金軍損兵折將,仍是久攻不下,上下皆驚,甚至出現不戰而敗走者。 最後是歸降的叛將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朝炮手,以千金懸賞,命其開炮攻擊川軍。 紅夷炮發,終於轟開了川軍的軍陣。 後金軍遂蜂擁向前,縱然如此,川兵此時仍未潰敗,周敦吉、秦邦屏兩人領麾下軍將依靠殘陣仍然頑強抵抗。 隻是川軍鏖戰多時,饑餓疲勞,難以支持,軍陣遂破。 周敦吉、秦邦屏及參將吳文傑、守備雷安民等皆力戰而死。 軍陣破散,川軍殘軍奔入南岸浙營,努爾哈赤驅使八旗軍趁勢南下。 童仲癸、陳策率領的浙兵三千人及遼兵,於渾河以南五裡處布列戰車列車營待敵。 戚金所領浙軍,便是以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為準編練而成。 車營堅固,八旗軍數衝不進,反被殺傷甚眾,死者相枕。 總兵朱萬良、薑弼率領三萬餘援兵作為後軍,行至白塔鋪望見八旗軍圍攻浙兵車營,竟然觀望不戰,畏懼不前。 當時曹文詔便在軍中,他親眼看著不遠處,後金軍將浙兵的車營圍得幾乎水泄不通。 浙兵車營之中起初不斷有火光冒出,硝煙彌漫,到最後火光消失,硝煙不再。 行軍作戰,攜帶火藥一般都可以用數戰,但是浙兵竟然在一戰都將其打儘,足以見戰事之慘烈。 曹文詔現在都記得當時的屈辱,三萬大軍,竟然一觸即潰,後金騎兵不過三千之數。 朱萬良、薑弼等人根本就沒有想去救那些浙兵,而他那個時候隻不過一名遊擊,麾下家丁不過三百騎,營下軍兵不過兩千,想要馳援,卻隻是有心無力,最後也隻能是跟隨著大眾一路逃亡。 三萬人被三千人追殺逃亡,簡直是恥辱至極。 夜幕落下,後金軍再度增多,而眼見己方援兵逃亡,陷入重重包圍的明軍也陷入了絕望。 明軍車營被擊破,陳策、童仲揆與戚金、張名世及都司袁見龍、鄧起龍等大小將校共一百二餘名多將校無一歸降,皆力戰殉國。 曹文詔心中百轉千回,最終化作了一聲長歎。 有心殺賊,但卻無能無力,他一直這麼努力的向上攀登,便是不想再遇到這種無力的情況。 看著陳望招募來的這些新兵,他想起了曾經遇到的那些浙兵。 曹文詔拍了拍了陳望的肩膀,鄭重其事道。 “好好練兵。” 陳望緩緩抬起了頭來,他的目光和曹文詔的目光交彙在了一處。 “練好了兵,我們一起殺回遼東,報仇雪恨!” 曹文詔目光深沉,緊握著雙拳,鄭重道。 陳望抱拳的雙手不由緊了一緊,一股難言的憤慨之情從他的心底升起。 那股情緒並不是屬於他,而是潛在在心底的深處。 那是屬於另一個陳望的怒火和不甘——遼東!遼東! 親族家眷被殘殺,世世代代所居住的地方被占領。 遠離故土,背井離鄉,逃亡廣寧,萬般的屈辱…… 陳望沒有壓製心底的裡麵的那股憤慨,他能夠明白那股憤概。 “報仇雪恨。” 陳望握緊了拳頭。 他不甘心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 他很清楚,如果不做出改變,要不了多少年,烽火便將會燃大江南北,燃遍整個神州。 九州幅裂,神州陸沉…… 都說,大廈之將顛,非一木可支。 時代的洪流不可逆轉? 但陳望就是想要試一試。 他想要做曾經文天祥想做,卻沒有做成的事情!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