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容詆毀
墨色江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容詆毀,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墨色江南,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正文卷第五百四十八章不容詆毀“《三俠五義》第十九回,抱不平展昭救來福……” 嘶啞的聲音下,評書先生開始娓娓道來,講述起這個故事。 “聽這人剛才說話的時候聲音也不啞呀,為什麼說評書的時候卻變成這種聲音?”朱元璋對評書先生那嘶啞的聲音很是好奇。 高飛嘿嘿一笑解釋道:“聽說這是英王殿下親自吩咐的,王爺說用這種聲音才有味道。” “這個評書也是英文搞出來的。”朱元璋微微皺起了眉頭。 他也知道朱瀚的性格,平時就是比較喜歡愛玩的。 可你平時玩也就罷了,現在到處都是災民,怎麼也搞這種東西? 這個評書老朱以前可從來沒有聽過,絕對是新鮮出現的東西。 所以,評書先生所講的故事肯定也是七五弄出來的。 寫這麼長一個故事,也肯定會占用出朱瀚多時間吧。 老朱覺得,自家老弟這件事做的有點兒太不知道輕重了。 “這個什麼三俠什麼義的,應該也是英王親自寫的吧?”老朱假裝不經意的問道。 提起這事兒,高飛頓時興奮的跟什麼似的:“不錯嘛,老常也有點兒眼光啊,這麼厲害的故事,除了英王殿下,彆人絕對寫不出來這種故事。” 這個時候,台上的說書先生已經開始進入了正題。 老朱剛開始也沒太過在意,他什麼時間沒見過? 這個評書雖然新奇,找老朱現在也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兒了。 說白了,不過就是講故事而已。 這些人之所以聽的如此入迷,隻不過是因為沒有見過世麵罷了。 原本老朱是這麼想的。 不過聽著聽著,小豬也漸漸被故事帶入其中。 隨著說書先生的講述,心情也跟著不停的起伏不定。 正聽到激動的時候,那說書先生突然一拍驚堂木:“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故事就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老朱哪裡經曆過這種場麵? 放眼整個天下,誰敢在朱元璋麵前玩兒斷更這一套啊。 “怎麼這就停了?”朱元璋意猶未儘的問道。 高飛嘿嘿一笑:“怎麼樣老常?以前沒聽過這麼有意思的故事吧?” 這《三俠五義》,朱瀚就直接把後世單田芳先生的評書照搬過來了。 而且還十分惡趣味的,要求所有的叔叔先生必須用這種嗓音來說評書。 不得不說,這些評書就算是在後世,也能聽到大部分人如癡如醉。 就更不要說在這個娛樂匱乏的年代了。 說書先生剛剛說完且聽下回分解,茶館裡就響起一片哀嚎之聲。 “怎麼這麼快就完事兒了呀?” “先生,你可不能停在這裡啊,要不然的話,我今天晚上肯定睡不著覺的。” “先生,您趕緊喝口水,然後繼續說吧。” 彆說他們了,就連朱元璋也想催促那個說書先生繼續說下去。 如果不是微服私訪的話,他甚至都會直接命令那個叔叔先生繼續。 這個茶館之中,大部分人看起來都應該是普通的百姓。 不過也有一些一招還算是比較華貴,就類似高飛這樣的人。 在說樹先生吩咐旁邊兒的從下來討賞的時候,有人甚至直接賞了一錠銀子出去。 目測上最起碼也得一兩左右的樣子。 朱元璋都情不自禁的多看了兩眼。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銀子的購買力可是相當堅挺的。 就算是在燕京那邊,一個熟練的工人,一個月的薪酬也不過就一兩多銀子而已。 這個人隻不過是聽了一段評書,隨手就能打賞一兩銀。 可見出手有多麼闊綽的。 “那是什麼人?”朱元璋有些好奇的問道。 如果是在應天府那種地方,甚至是在現在的燕京城。 有人隨手打賞,就是一二兩銀子的話,朱元璋也不會太過在意。 可是這裡可是大同府啊,剛剛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旱災。 百姓過得困苦不堪,就算是一些複活,也遭受到了不小的損失。 種情況下還能出手這麼大方,不讓人好奇那才奇怪。 高飛往打賞那個人的方向撇了一眼,嘴角向下扯了扯:“還能是什麼人?現在整個大同府上上下下最有錢的就是這些糧商。” “那個人姓錢,叫錢有福,原本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商人,這次靠著倒騰糧食,他可是狠狠的賺了一筆。” “雖然比不上英王殿下欽點的那些豪商,也沒少往自己家裡撈銀子。” 朱元璋略微一愣:“怎麼聽你的語氣好像不太看得起這些商人啊?” 高飛不答反問:“我為什麼要看得起這些人,他們這些家夥終究是看到糧食價格高昂,趁著機會進來撈銀子的而已,有什麼值得高看的?” 朱元璋越發覺得奇怪了:“您剛才可不是這麼說的呀。” 高飛卻是摟住他的肩膀,一副你還太嫩了的模樣:“老常,這你就不懂了吧?” “英王殿下也不止一次跟我們說過,雖然這次商人對於大同府的旱災,的確是有一定貢獻。” “但是跟他們不用談什麼貢獻,因為他們不管做什麼,最根本的目的也是賺銀子而已。” “說白了,還是為了自己,所以也不用把他們這些人看的太高。” 老朱恍然大悟,他倒是忘了這一茬了。 這些話朱瀚也不止一次的對他提過。 對於商人,固然不能把他們看的太過輕賤,因為如果沒有商業的話,整個國家都富不起來。 但是也絕對不能把商人看的太過重要,否則的話隻會給國家帶來禍患。 剛才他光想著,高飛為什麼前後態度變化這麼大,倒是把這一茬給忘了。 見老朱這副模樣,高飛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多學著點兒吧,咱們這兒還有很多你要學的東西呢。” “不過老常不是我說你,你也這麼一大把年紀了,怎麼一點兒都不沉穩呢?” 朱元璋都被說蒙了。 啥? 他不夠沉穩。 這一刻老朱真想亮出自己的身份,給高飛一個機會,讓他重新組織一下語言。 看看他究竟夠不夠沉穩。 當然,這些想法以及在心裡想一想罷了。 他總不能跟高飛這樣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兒計較吧。 那也太丟大明皇室的麵子了。 可能連老朱自己都沒有察覺到,也許是因為在高飛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吧,所以他在高飛麵前很少隱藏自己的情緒。 果然那副不服氣的模樣又被高飛看在眼裡。 高飛立刻指著老朱說道:“你看我剛才說什麼來著?做人要有那麼一點兒城府,彆什麼事兒都表現在臉上,你這樣的話,以後肯定會吃大虧的。” “咱……咱。”朱元璋吭哧了好一會兒,竟然愣是沒想出要怎麼反駁高飛。 最後隻能無奈的一抱拳道:“多謝大人指點,咱記下了。大人的恩情咱必然不會忘記。” 最後兩個字,老朱咬的很重。 現在還不是暴露身份的時候,他倒想看看,等這個家夥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份,還敢不敢這麼跟自己說話了。 受不了高飛那一副過來人指點江山的模樣,朱元璋果斷轉移話題:“對了,大人。您不是說這評書是英王殿下親自寫的嗎?” “可據咱所知,英王殿下來大同府不是鎮災的嗎,現在大同府這邊的情況雖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應該也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吧?” “怎麼英王殿下還有空寫什麼評書畫本兒,這是不是有點兒……” 這次他的話還沒說完,高飛突然急忙阻止他繼續說下去。 “停停停!”警惕的左右看了看高飛,這才壓低聲音道:“老常,你不想活了,什麼話都敢隨便亂說。” 朱元璋眨眨眼,同樣壓低聲音說道:“大人,我也沒說英王殿下的不是啊?這有什麼忌諱嗎?” 高飛緩緩搖頭:“忌諱什麼的倒是沒有,不過你是不知道英王殿下在咱們大同府現在的威望有多高。” “但凡你敢說,英王殿下一點兒都不是,如果被人聽了去的話,” “你信不信咱們兩個今天都走不出這間茶館兒?” 老朱心裡又開始犯酸了,他幾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就算是自己也絕對沒有朱瀚,這麼受歡迎。 錦衣衛現在雖然是由自家這個老弟掌控著,但是畢竟是直接對他這個皇帝負責。 錦衣衛掌握的消息,朱元璋往往才是第一個知道的。 民間有許多百姓對他的做法不理解,甚至對他有很多的不滿。 可沒聽說有誰因為表達對他的不滿,而被周圍的百姓揍一頓的。 但是在大同府這個地方,他隻是對自家老弟發出的一些質疑,不然就能引起如此大的動靜嗎? “這……不至於吧?”老朱有些不太相信的道。 “怎麼不至於,我跟你說老常。” “在咱們大同府,什麼話你都可以說,這個就算是當街罵那些糧商也沒有什麼問題。非但沒有人管你,說不定反而還幫著你一塊兒罵那些沒良心的家夥。” “可你要是敢說英王殿下的不是,那你就等著被所有大同百姓指著後脊梁骨罵吧。” “就比如半月前,有一個人因為對現在大同的高糧價不滿,當街指責英王殿下,結果你猜怎麼著?” “怎麼?”老朱有些不服氣的道:“他還能被人打死不成?” 高飛表情凝重的點點頭:“也沒被人打死,不過也差不多少了。” “全身上下的骨頭差不多被人打斷了一半,要不是衙門的不快趕到,他說不定真的就被人打死了。” “也是英王殿下大人有大量,讓錦衣衛的人查過之後,發現這個人最多也不過是發一發牢騷,並沒有真的做出什麼對英王殿下不利的行為。” “所以非但沒有處理他,反而找大夫給他治療的傷口。” “否則的話,這家夥現在墳頭的草差不多都要長三尺高了。” 老朱聞言也是嚇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事情真的發展到了那一步,說不定就連保護他的那些高手都保護不了他。 這要是真一個不小心,堂堂大明皇帝被治下的百姓給打成了殘廢。 那樂子可就真大了。 老朱緊閉嘴巴,連連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 高飛這才鬆了一口氣:“總之在咱們大同府誰都可以說,唯獨不能說英王殿下。” “對了。”高飛仿佛突然之間想起了什麼? “還有兩個人,也是不能隨便說他們的,不是的。” 朱瀚在大同府有如此高的威望,這點老朱並不覺得奇怪。 畢竟,大同府現在的糧價雖然很是昂貴,卻也沒到百姓完全吃不起的程度。 隻要不是那種赤貧人家,勒緊腰帶總是能夠撐過去的。 如果真的是什麼都沒有的話,也可以去外麵的難民營討生活嘛。 那你的日子現在過的可並不比大同府城的百姓們差。 能夠在如此天災之下,將整個大同府經營成這個樣子。 對於大同府的百姓們來說,自家老弟恐怕不亞於那些傳說中的人物了。 可除了朱瀚,竟然還有人有如此威望。 這就讓老朱不得不警惕起來了。 高飛又開始壞笑了:“除了英王殿下之外還有兩個人,在咱們大同府的威望可謂是如日中天。” “詆毀他們說不定比詆毀英王殿下後果還要嚴重。” “因為這兩個人,在咱們大同府可是封神的人物。” 之前朱元璋還在奇怪高飛說的究竟是誰,甚至已經在想著怎麼打壓這兩個人。 他都已經開始懷疑這兩個人是不是彆有用心了。 可聽到這裡,朱元璋卻無語的翻了個白眼兒。 他已經明白高飛所說的究竟是誰了。 現在的大同府最缺的就是水源,而在這種大漢之中,能夠找到水源的人。 對於百姓來說,那可不就是如同能夠呼風喚雨一般的神仙人物嗎? 而這兩個人,不是彆人。 正是自家老弟在黃莊的學生之二。 何風跟方虎彬。 這兩個家夥利用他們所學的學識,一個製造出了可以從地下水脈中抽取地下水的壓水井。 另外一個則是能夠在地麵上,尋找到地下水脈的所在地。 這兩個人幾乎是一天一個村鎮的速度,迅速讓大同的許多地方都恢複了水源的供應。 雖然水源不像以前那麼充足,可僅憑這一點就已經是活人無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