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煙槍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六十四章 給鄴城的指示,三國小兵之霸途,一級煙槍王,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鄴城大火總算沒有燒三天三夜,新漢軍一到,馬上就控製了全城,並且組織了人手,撲滅了鄴城皇宮的大火。△¢

不過,許多事還沒能展開,因為此刻的鄴城,一遍哀鴻。

不完全統計,鄴城皇宮當中,約有十多二十萬的人被燒死。這樣巨大的死亡數字,是太史慈等將沒能想得到的。這是一個人間慘劇,太史慈及趙雲、史阿等人都自責不已,心情無比低落。

戲誌才也趕到了鄴城,就鄴城傷亡十多萬二十萬人的事兒展開了調查。

調查的結果,主要的原因,就是當鄴城皇宮被攻破之後,因為太史慈所率的新漢軍將士太少,沒有對所有隨太史慈起來造反的鄴城百姓及投降的袁軍士兵形成實際的調控。太史慈的命令,已經不能成為當時的百姓及袁軍士兵的意誌。那些憤怒的百姓,一起夾雜著那些被迫投降的袁兵,一起衝進了皇宮。嗯,那個時候,新漢軍的確已經完全失去了對鄴城百姓及袁軍降兵的控製,幾乎所有圍著皇城的百姓及袁兵,看到可以衝殺進皇宮之後,或許,大部份的人也認為,皇宮這個神秘的地方,難得見識一次,也會跟著人群衝進皇宮,如此,在短時間之內,還真的有數十萬的軍民,一起湧進了皇城之內。

進入皇宮之後,看到了皇宮之內的無數淋漓滿目的財寶,那時候,百姓也好,袁軍士兵也好,麵對皇宮內混亂的局麵以及財寶的誘惑。他們都動了貪念,進而忘記了他們衝進皇宮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從而開始爭搶皇宮內的財物。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無數的財寶。爭奪起來也是相當的殘酷的,那個時候,整個皇宮,都生了為了爭奪財物而互相殘殺的情況,皇宮亂成一團。

儘管太史慈及史阿等人及時的喊話,讓一部份百姓及袁兵停手沒有再互相為了爭搶財物而殘殺。可是,相當大的一部份人,見錢眼開,又哪裡聽得進太史慈的喊話?所以。皇宮內的混亂依舊。

正因為如此,這才導致了袁紹有機可乘,加上袁紹也是早有所準備。這樣一來,整個皇宮當中,皇城的大門,幾乎都被袁紹派人生起了大火,截斷了所有的退路。另外,袁紹不隻是命人在皇宮的各個宮門放火,在皇宮當中。也多處宮殿,被袁紹的人同時放了火。皇宮當中的宮殿樓閣,層層疊疊,大多都是一些木製的建築。在有心放火之下,這個火勢起得很快。不用多久,大火就會漫延到整個皇宮各處。另外。袁紹同時也讓人在放火的同時,也點煙了無數狼煙。騰升起有毒的煙霧。

這樣一來,闖進皇宮當中的數十萬軍民。想要逃離險境,就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做得到的。能夠逃出了大部份人,這都是太史慈、史阿在喊話為陷於大火當中的軍民指引方向,他們才能逃出生天的。但當中許多吸進了毒煙而窒息的人,就被留在皇宮當中活活的燒死了。

戲誌才估計,皇宮之內的傷亡,一開始,是有一兩萬人是在追擊袁紹的時候,袁軍及鄴城百姓、袁軍降兵這方麵的人互相撕殺而亡的。跟著,為爭奪財物,互相殘殺而亡的數字,應該會更大一些,估計有六、七萬人。

嗯,不要奇怪,湧進皇宮的數十萬人,在短時間之內,因為搶奪財物而亡的人數,恐怕還不隻這一點。要知道,當時軍民混雜,還有本來的皇宮守兵。互相搶奪財物被殺,要死人還真的太過容易了。戲誌才命人將那些燒焦的屍從皇宮內整理出來的時候,現不少屍體的手上都拿著一些宮內的財物,這部份人,估計就是在爭搶財物的時候被殺害的,這些人的身上,有著明顯的一些傷口就是明證。

其餘的,才是被燒死的,應該有十來萬人。

鄴城內的傷亡,純屬是一個人為製造的意外事故,卻並非是戰爭當中死亡的。戲誌才覺得事態有點嚴重,立即將鄴城的情況,用飛鴿傳書,飛快的送到了洛陽,送到了劉易的手上。

順帶的,還有太史慈、趙雲等將的自責,他們都認為,鄴城百姓有這麼大的傷亡,他們都有一點的責任。特彆是太史慈,他認為,他在鄴城刺殺袁紹的事太過草率了,沒能估計到鄴城會生如此大的變故,大到他太史慈根本就掌控不了,如此,才會造成鄴城軍民如此大的傷亡。太史慈認為,如果是在他可以控製局麵之後,再攻下皇城,那麼情況就可能是另外的一個結果,起碼,他會克製著進入皇宮的人,不會讓他們見財起意,生爭奪打鬥,互相殘殺的事。

太史慈向劉易請罪,並要求劉易調一個人去取代他的位置,統領他的軍馬,他寧願回洛陽,跟隨在劉易的身邊。

劉易看了鄴城的情報之後,看到鄴城的軍民傷亡數字的確有點大,當時也有點驚訝。不過,劉易卻不覺得這樣的傷亡數字與自己新漢朝、新漢軍,以及太史慈、趙雲等將有太大的關係。

至於太史慈想請求降罪什麼的,劉易也並不認為太史慈有什麼的罪。這個,可能是他們在現場看到死了那麼多人,並且,在當時的情況來說,似乎也算是投了新漢軍的人而感到傷痛自責。

嗯,劉易認為,鄴城就算傷亡的十多二十萬人,但其慘況,怕都還不能與當初在隴右城的時候,那滿城奔喪的場麵相比。

如今,袁紹已經敗亡,整個冀州幾可說已經被新漢朝收複了。這是一件好事,喜事。

可以想像,如果新漢軍最終要強行攻擊鄴城,現袁紹在鄴城大戰一場的話,那麼,這個傷亡數字肯定不會隻有這十多二十萬人。到時候,死的人肯定會更多。

像現在的這個情況,劉易認為這已經是一個最好的情況了。

何況,劉易認為,當時,鄴城的軍民,既然已經投了太史慈,投了新漢軍、新漢朝,那麼,他們就要有那樣的覺悟,要唯太史慈之命是從。可是,他們沒有,那麼,他們就不能算是新漢朝的人,新漢軍的人。如此,死了也就死了。雖然可惜可悲,劉易也不認為這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

為此,劉易馬上給予戲誌才、趙雲、太史慈他們指示。

其一,讓他們莫要因為收複鄴城死了鄴城十數二十萬軍民的事而過於自責,不能因為此事而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心態及該做的事。

其二,不能因為鄴城的滿城哀鴻而束手束腳,認為工作難以展開。他們,必須馬上要對鄴城進行嚴格的控製,控製鄴城的人出入,同時,馬上展開對鄴城的戶籍登記工作。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搞得清楚鄴城的具體的傷亡數字。也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將跟著下來的工作做好。比如,就算要撫恤他們,也得要知道他們的真實情況吧?

其三,那就是太史慈認為他在皇宮當中的喊話是正確的,對於在皇宮內生爭奪財物的事,必須要嚴查。尤其是那些袁軍降兵。什麼法不責眾,在新漢朝的麵前是沒有作用的,如果那些饒幸逃出了皇宮火海的人,在皇宮當中因為搶奪財物而殺了人的人,絕對不要姑息。如果他們想不通,就可以明著告訴他們,因為他們,鄴城的百姓也好,還是袁紹的降軍也好,他們,根本就還不算是新漢朝的人,不算是自己人,不服的話,直接將他們拿下,當俘虜處置。

劉易認為,這次鄴城的事件,為自己敲響了一個警鐘,也為新漢軍以及整個大漢的人敲響了警鐘。

要知道,現在攻下來的隻是鄴城的皇宮,那麼,將來呢?要打下曹操在許都皇宮,還有益州劉璋的皇宮、漢中張魯,還有,以後若遠征的話,要打下番邦的多少皇宮?

如果次次都生闖入皇宮爭搶財物的事,那劉易還打什麼?

這次的鄴城事件,劉易認為,必須要嚴厲的處理,不管他們是百姓也好,袁軍降兵也好,隻要被查出他們有問題,絕不姑息。

亂世用重典啊,如果不采用強硬的法典來震懾天下人,那就起不到震懾的作用。

從劉易來到這個時代開始,因為一些百姓叛亂最終淪為賊的事?放眼如今的大漢,除了新漢朝統治的勢力地盤之內,到處都還有當年黃巾之亂時遺留下來的一些已經淪為了山賊強盜的黃巾兵。此刻,他們應該還是在作惡。

賊人,最先也是百姓,如果不給予足夠的威懾,看似純良的人,亦會淪為賊人。

對於鄴城的情況,劉易的心裡感到可惜可悲,但卻不會認為鄴城的軍民可憐。死那麼多人,主要還是他們不聽從太史慈的命令,他們咎由自取。

劉易的指示,很快就送到了鄴城。

戲誌才一看,覺得還真的是這個理,他們現在,不可能因為鄴城的慘況而延誤了自己的工作,一切,都還得要按新漢朝的基本國法來辦事。(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