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煙槍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零二章 烏桓滅亡,三國小兵之霸途,一級煙槍王,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對於遼東地區的百姓來說,他們之所以能夠一直生存在與異族人接壤的地區。或者說,遼東地區,原本就是異族人聚居的地區,他們卻依然可以在這些地區之內生存繁衍。那麼,他們自然有著他們自己的生存本領。

實際上,遼東地區與西涼、並州地區的漢人百姓,大多都有著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這些地區的漢人,民風一般都比較強悍,對於生存的憂患意識也比較強。

這個也沒有辦法,都是讓環境逼出來的。

生活在異族人出沒的地方,隨時都可能有異族人闖進他們的家園殺人奪貨,如果他們不自強起來,那就隻能任人宰割,任人欺淩。如果他們不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被異族人殺到了家門口都還不知道的話,那麼在關外遼東的漢人,怕早就已經滅絕了。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遼東地區的漢人百姓,或者是那些已經漢化了的異族部落,他們一般都會以村為單位,以一個小部族的異族人為單位。他們會對自己村莊所在的地方,修建一些圍牆關寨什麼的,用來對抗那些烏桓人的侵犯。平時,也會日夜不停的有專門的人放哨,一旦有異¥族人前來劫掠,便會鑼鼓齊作,通知那些在外勞作的百姓逃避。

這些動作行為,不是誰要求他們做的,也不是原來的官府組織的。而是他們經過長期與關外的異族人作鬥爭總結出來的。

所以,按趙雲、太史慈、公孫瓚等將的計劃。讓公孫度先行返回遼東,疏散遼東地區的百姓,讓百姓躲開殺進遼東來的烏桓大軍。不讓烏桓人獲得急需的被給物資。

趙雲、太史慈兩將,他們對於遼東的情況,其實也不太清楚,他們都沒有想像得到,遼東地區的百姓,居然會疏散得那麼的徹底。

樓班所率的烏桓大軍,闖進了遼東地區之後。烏桓各部族,就按耐不住,紛紛四散劫掠。可惜。讓這些烏桓人抓狂的是,他們絕大部份都撲了一個空。

難樓、蘇仆延、烏延等等,一眾烏桓部族騎軍,他們分彆沿路闖進了一些村落。卻現那些村落當中。早已經人去樓空,不僅沒有看到有漢人的影子,連一點他們急需的物資都難以搜尋得到。比如衣物被褥,錢財糧食,什麼東西都沒有。

早幾天前收到公孫度派人來通知,知會會有烏桓騎兵來劫掠的各地百姓,他們早已經紛紛躲藏。要不是躲到了深山內去,就是全都躲進了附過的城牆完整的城鎮當中去。

哪怕現在已經是大寒天時。可是,一直來。這些百姓都會有所準備,一直來都會在山上留下能夠讓他們躲藏的地方。所以,除非烏桓騎軍搜山,否則,肯定是找不到漢人百姓的。

要不,他們就隻能攻擊那些防備完善,還有著城牆防衛著的城鎮。而要攻擊城鎮,那就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攻擊得下來的。早已經做好了準備的城鎮,在已經被編為新漢軍的原遼東軍馬的鎮守之下,特彆是組織起了一些百姓的幫助之下,要守住有完整城牆的城鎮,那也是比較輕易的事。

那些一心想著劫掠的烏桓騎軍,他們本身就沒有攜帶重型的攻擊設備,或者說,他們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攻城設備。讓他們馬上製造出來,那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烏桓人想要強攻城鎮的話,那就必須要用人命來填。

但縱是如此,一般的城鎮,隻要軍民齊心協力,守住十天半月,還是不會有問題的。

可是,這些闖入遼東地區來的烏桓人,他們還有多少物資可以維持他們的生存問題?有多少兵力可以消耗在這個攻城戰上?還有,新漢軍會放任他們的軍馬四散劫掠,圍城攻城麼?

一路阻擊烏桓大軍的太史慈,他所率的那十萬騎軍雖然也有點損失,但是,損失並不嚴重,還保持著一支完整的大軍編製。太史慈在獲知烏桓騎軍果然放了羊,一進入遼東地區就四散劫掠的時候,他馬上就先率十萬騎軍,繞路攻擊其中一路烏桓騎軍。一路數十裡的衝殺,直接擊敗擊潰了當中的一路烏桓軍馬,斬十萬。

當樓班率其主力烏桓騎軍前來的時候,太史慈當機立斷,將十萬集團軍一分為四,以每軍兩萬多人的兵力,分成四路,當中一路,不停的襲擾樓班的主力大軍,另外三路,則伺機殲敵。

三天之後,烏桓騎軍,沒聽到有哪一路烏桓的軍馬攻取了某座遼東地區的城鎮,倒是讓新漢軍的軍馬,一連攻襲了數部烏桓的騎軍,殺傷頗眾。

同時,也瓦解了數座被圍攻的城鎮的危機。

還有,公孫度與其子公孫恭,亦不甘示弱,率一支親軍,一口氣襲擊了三路分兵的烏桓騎兵,亦斬數萬之眾。

經過了三天的時間,樓班猛然的醒悟了過來,總算是明白了他又陷入了新漢軍的算計當中。可是,已經四散的部族大軍,在這個時候,他也不可能及時的召回來了。

無奈,他隻好集中自己的本部兵力,全力攻擊了一座相對較大一點的城鎮。經過不計傷亡的攻擊,曆經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才攻破了城鎮。

但是,城鎮當中,約有十多二十萬的漢異軍民,眼看城破在即,城外還有烏桓大軍團團包圍,突圍無望的時候,放火焚城,與樓班所部,破城而入的烏桓騎軍進行了慘烈的巷戰,最後全城軍馬皆亡。譜寫了一可歌可泣的抵抗異族入侵的悲歌。但樓班的人馬,也傷亡慘重。攻城的時候,傷亡了數萬烏桓士兵,破城之後,也傷亡了數萬人馬。

傷亡過十萬人馬。卻隻得到了一座被燒成廢墟的城池,什麼都沒有得到。

如此一來,樓班還真的感到不妙了。他的烏桓部族軍馬。每天都要遭受到新漢軍的攻襲,每天都有大量的軍士傷亡。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所得到的隻是一座空城。如此一來,他揮軍進入遼東還會有什麼的意義?再如此下去,他就不得不擔心,他的烏桓部族是否會被消滅在遼東地區。

不禁,樓班的心緒開始亂了起來。一時間。他也不知道將要何去何從。

但雪上加霜的是,噩耗卻在這個時候接連而來。

先,是趙雲、公孫瓚所率的騎軍。以碾壓之勢,大敗了他留下在元寶山大峽穀當中的二十多萬部族大軍,被斬十萬,俘虜數萬。並且。被趙雲、公孫瓚率軍。一路肅清了元寶山大峽穀的烏桓軍馬。使得樓班就算是想撤回北麵的去路,都被新漢軍截斷了。

跟著,滿身是血的烏桓斥侯,流著血流告訴他,蹋頓所部的烏桓騎軍,遭到了劉易親率的新漢軍三、四十萬大軍的攻襲,整個部族,幾乎全被滅殺。蹋頓亦被俘被殺。

這些消息,有如晴天霹靂。震得樓班頭暈腦脹。

也是在這個時候,樓班才醒悟,明白了他這一次揮軍殺入遼東,是一次非常錯誤的決策。遼東半島,是一個死地絕地,一旦被困,將會無路可走。

此時此刻,他不得不要考慮自己部族的生存問題了。

這個時候,退回北方的大山森林當中去是不太可能的了。退路已經被阻,何況,還有劉易親率的數十萬大軍?連一心要走的蹋頓都逃不了,他又有什麼辦法?何況,不要說撤回北方了,相信趙雲、公孫瓚的騎兵大軍很快就要殺到,到時候,他又憑何與新漢軍一戰?

戰……怕是不太可能的了。他想據剛奪下來的城池守?也不是現實的事,新漢軍大軍一到,他必須會被困死在這裡。何況,他們也不善守。並且,物資也不多,如何守?

往東去是大海,往南是山海關一帶。

樓班考慮了許久,他決定,往西遷移,進入高麗地帶。

已經到了非常危急的時候了,樓班知道,他現在已經不是要考慮什麼物資的問題,而是要考慮如何帶領自己的烏桓人,逃出遼東這個絕地,逃出新漢軍的這個巨大包圍圈。

如此,樓班馬上下令,讓各部族不再劫掠了,馬上往西突圍,逃離遼東進入高麗。

他率本部大軍率先前行。

他的大軍一走,趙雲與公孫瓚便率軍殺到,晚了一步。

這個時候,樓班的軍馬,依然還有數十萬之眾,加上烏桓部族人,足足的過百萬。還不停會有四散的烏桓部族的軍馬趕來彙合。

太史慈與公孫度的軍馬,一時也難擋樓班的大軍。

在眼看樓班就要率其部族大軍逃離遼東,進入山勢更加險要的高麗地區的時候。

在虎山地區,正要渡河的樓班大軍,遭受到一支突然冒出來的新漢軍的攻襲,並被攔河阻斷了樓班想向高麗地區逃竄的希望。

原來,竟然是新漢軍的水軍。

甘寧終於率新漢軍的水軍殺到,並且沿鴨綠江布好了陣勢等樓班的大軍前來。

還真的不容易,這應該是一次新漢軍水軍參與長途遠航參戰的成功戰例。使得新漢軍的水軍,有如神兵天降,直接殺了烏桓人一個措手不及。

公元194年冬,烏桓新任大王樓班,率其部族大軍殺入遼東意欲進行對遼東地區的洗掠,卻遭受到有所準備的遼東地區軍民的抵抗,在退路被斷,遼東劫掠沒有建樹的情況之下,率部族欲遷往高麗,卻被新漢朝大將甘寧所率的遠航新漢軍水軍所阻。跟著,趙雲、公孫瓚、太史慈、公孫度等數十萬新漢軍會師,對殘餘的烏桓部族進行了正麵的攻擊,以一場痛快淋漓的大勝,宣布烏桓族就此消亡於世間。

這一戰,明顯是收到了劉易後來送來的情報命令,所以,新漢軍大開殺戒,殺人盈野,屍橫遍地,血流成河。據傳,整個冬季,遼東的渤海海岸線,海水都是紅的。

而樓班自絕於江邊,倒是死得比蹋頓痛快了一些。

跟著,公孫瓚先向劉易請示,要求率軍進入高麗。劉易同意公孫瓚請求,並讓甘寧的水軍,從水路策應。

而公孫度,自然是留在遼東,對遼東進行整治。

趙雲與太史慈兩將,分彆率軍,北上與劉易的大軍彙合。

這個時候,劉易、典韋、許褚、高順,還有閼氏族女王伊閼茜,共率約四十萬大軍,挺進到了鮮卑山下。

鮮卑,本是東胡,與烏桓族一起,被匈奴族逼得在西北大漠已經沒有了生存的土壤,便一路北遷,落足鮮卑山,一直至今。

不過,劉易對於鮮卑族的認識,並不太足夠,早前還以為鮮卑還沒有對大漢形成威脅的認識,是錯誤的。

劉易並不知道,鮮卑族,在漢桓帝時,其領檀石槐建庭於高柳北彈汗山,也就是後世山西陽高西北,也就是並州高陽西北地區。並組成諸部軍政聯合體 ,東 、中、西3部各置大人率領。檀石槐任用漢人,製法律 ,由漢地輸入鐵器,促進了鮮卑社會的展。其勢力“東西萬四千餘裡,南北七千餘裡”。

可見,鮮卑部族,一度相當的強大。

檀石槐死後,諸部聯合瓦解,有步度根、軻比能等領,各擁所部。

也就是說,檀石槐死後,鮮卑部族的聯合體才瓦解。劉易現在要攻擊的,隻是軻比能所在的這部鮮卑部族。

當然,現在的這一部鮮卑部族的大王,還不是軻比能,而是一個劉易都沒法查找得到的人,據俘虜說,是一個叫桑羅王的老者。

據傳,軻比能隻是鮮卑部族當中一個小部族的人,並非桑羅王的生子,而是桑羅王所收的義子。因軻比能智勇雙全,才深得桑羅王看重,有意扶立軻比能接任鮮卑大王。不過,也有人說,軻比能是桑羅王的私生子。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都必須死。

現在,很明顯,鮮卑部族已經做好了準備,正嚴陣以待,依山所建的一個大寨,易守難攻,這讓劉易一時間,也不能馬上向鮮卑大營起攻擊。(未完待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