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油條熱乾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5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從箭術開始修行,豆漿油條熱乾麵,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子? 皇帝之外。 陳三石能想到的曹家靠山,也就隻有太子了。 隆慶皇帝年輕的時候生了不少皇子,鎮南王還是武聖,但卻是個武癡,為不卷入漩渦,是主動調到邊境戍邊的。 其餘幾個皇子,例如四皇子,八皇子等…… 在朝裡也都有勢力。 但香神教既然來找曹樊,意思就很明確了。 還有裴天南,貌似也屬於太子一脈的人。 太子監國四十年。 這四十年,隆慶皇帝經常閉關,有時候一閉就是半年,太子的勢力,早就遍布大江南北,明麵上的兵力,恐怕有一半在他的掌握中。 據說自從雲州十日後,皇帝老兒很少再閉關,一副勵精圖治重整山河的模樣,朝中不少官員也有調動。 再加上裴天南明明沒有接到調令,卻是暗中相隨,一個武聖,偷偷摸摸擅離職守,很難不讓人有所聯想。 但尋仙樓給的情報,明明是香火神教在京城有動作,往東邊去做什麼? 陳三石沒有再繼續瞎琢磨,練會兒槍後就回到自己單獨的船艙內,關上門後拿出了玄珠,他簡單感應,這次收集的香火不少,可還是不夠修煉到小成,最多把熟練度拉到一半,凡人之力實在太薄弱,更彆說香火就像是韭菜,香神教一直在收割,而不是一直攢著。 不論怎麼說,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龍王廟燒掉,祭祀暫停,他還以癩子頭的名義把香神教昭告天下,接下來他們必定不敢再在臨江府光明正大的殺活人祭祀。 話說回來。 易容術的作用還真不是不小。 以後隻要能保證自己可以全身而退,就算使用法術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畢竟找也隻能找張癩子,找不到他陳三石的身上。 另外,不僅玄珠內的香火數量增多,白色玄氣也明顯增多,至今不明白是什麼原理。 “這氣到底是什麼,如何收集?” “要是能運用在此次東征上就好了。” …… 船艙。 曹樊看著突兀闖進房間,粗布麻衣打扮的兩人,他很快認出來:“你們,你們兩個不是慈雲觀新來的老道嗎?” “世子殿下莫要激動。” 裴天南和氣地說道:“自己人,自己人。” “自己人?” 曹樊蹙眉:“胡說!他們慈雲觀有跟巫神教勾結的嫌疑,尹翰文就有可能死在他們的手裡!” “殿下,誤會。” 雲霄子解釋道:“邱明子兩人,是我們當中的叛徒,也確實跟巫神教有牽連,他們死有餘辜,但我們香火神教,和世子算是堅定盟友。” “盟友?” 曹樊起初感到困惑,但很快想明白:“你的意思,是我父王?!馮公公,伱是不是也早就知道?” 馮公公等人沒有說話,算是表達默認。 “香火神教,父王……” 曹樊整理著頭緒,隱隱有猜測,但又不敢相信,臉上陰晴不定,許久之後才沉聲道:“我,明白了。” …… 一晃,又是一年臘月。 大盛東南氣候相對溫暖,即便是冬日裡也沒有過於寒冷。 陳三石站在甲板上,望著東方冉冉升起的紅日,吐出一口濁氣。 【功法:鎮國龍槍通脈(入門)】 【進度:418500】 距離通脈精通,也不遠了。 時間過得可真快。 猶記得當初在鄱陽縣的時候,他還在為步入練骨發愁,如今卻是已然通脈,再往上進入玄象境界後,就算是真正在武道上,做到世間頂尖的一批,能夠獨當一麵了。 不光是他。 這兩個月。 手底下的人還真出來五個煉臟,而且有三個都是後起之秀,分彆是吳達、莊毅和王力,上了戰場,他們也總算是能夠有足夠的實力自保。 醫術的熟練度,也得到可觀的提升。 【技藝:醫術凡(小成)】 【進度:7822000】 僅僅是小成,就能夠達到煉藥宗師的水平,大成之後,效果肯定更好。 “快到了!” 負責掌舵的武官說道:“最多再有兩個時辰,咱們就要進入潼南府的碼頭了,各位大人可以提前準備準備了。” 潼南府,是東境邊界之地,但不是目前的前線。 因為戰線已經推到萊州。 潼南府是作為休整的糧倉,也是陳三石接收三千玄甲軍的校場。 “許文才,輿圖!” 陳三石下意識地喊了一聲,沒人應答後,才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老書生早就不在身邊了。 “大人!輿圖!” 白庭芝聞聲而來:“大人,我來幫你參謀參謀!” “你?” 陳三石婉拒道:“快到地方了,還是收拾收拾,準備下船吧。” 這一路上。 他沒能再找到機會竊取香火。 因為每當雲霄子兩人下船的時候,裴天南也會跟著一起,幾乎坐實了香神教的靠山就是太子爺。 想不到,隆慶皇帝修煉仙法,他的兒子也在偷偷參與香火神道,而且有九成的可能自身就在修煉,就是不知道練到什麼程度。 一個和巫神教勾結屠城。 一個利用香神教活人祭祀。 這就是曹家人嗎? 好一個大盛王朝。 在此之前,其實陳三石聽到的關於太子的評價,都是比較正麵的,監國四十年一直勤勉政事,扮演著縫補匠的角色,結果做出來的事情,和他爹沒什麼兩樣。 這次。 香火神教沿途收割大量香火,給人一種急不可耐,要把韭菜連根拔起的感覺,也不知道是遇到什麼重大的、緊急需要處理的事情。 曹家的爭端,與他無關。 隻是希望不要影響到自己接下來要打的這一仗。 船速開始減慢,最終停靠在人來人往的碼頭上。 一道穿著青衫,坐於輪椅上的身影格外醒目。 沒有許文才,但是有四師兄在。 “師兄!” 陳三石抱拳打招呼,然後很自然推起輪椅。 “師弟,一年多不見,你又精壯不少。” 房青雲閒聊道:“怎麼樣,聽說你都兒女雙全了?” “是啊,在明州打仗,還得了個閨女。” 陳三石問道:“師父呢?怎麼一直也沒個動靜?” “為八大營,不對,應該說是十二大營做後續準備去了。” 房青雲有些迫不及待地說道:“怎麼樣,輿圖我準備好了,你我二人先聊聊當前的局麵?也讓我這個師兄,也見識見識指揮出四渡洪澤河的奇才。” “師兄過獎,我隻是僥幸而已。” 陳三石在儒生的指引下,來到城內的一座大宅。 廳堂之內,早已準備好沙盤和輿圖。 兩人沒有廢話,直入正題。 “慶國。 “在草原四部不聯合的情況下,是除去大盛之外的第一強國,明麵上的武聖有六個之多,總兵馬也有六十萬之多。 “隻是七年前,他們發生了奪門之變,一夜之間死了三個武聖,高境界武者數量大打折扣,這次他們本來是想趁著明州內亂動手,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房青雲早就在輿圖上做好標記:“兩個月前,東慶國的異姓王唐王,率領十八萬大軍進駐萊州,結果被孟去疾打得丟盔棄甲,殺敵七萬,俘虜兩萬。 “如今東慶剩下的九萬大軍,在萊州上千裡的戰線上,被分割成零散的狀態,無法連貫在一起。 “其中五萬精銳,更是被困在永樂府城內。 “局麵,算是暫時陷入僵持。” 陳三石頷首道:“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永樂府是前燕的都城,大盛朝建國的時候,也差點定都永樂,後來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改到長安。 “永樂府,也被稱之為天下五大堅城之一。 “裡麵有五萬精兵,再加上武聖的話,強攻之下,想必會付出非常巨大的代價,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維持目前的形勢,一直圍下去,圍到他們糧草斷絕,需要多久?” “六個月。” 房青雲指著城池:“永樂府本身就是東慶邊境的第一糧倉,足夠五萬精兵吃上半年之久。我跟師弟是同樣的看法,最好的策略就是圍下去。 “隻有萊州告破之後,才能進入淩州,收複紫薇山。 “前方兵力還是比較緊張的,畢竟對方是十八萬大軍,目前零零散散加起來也還有將近十萬,隻不過是被切割成塊而已。” “六個月不行,太久了。” 陳三石看著輿圖的南方:“繼續拖下去,局麵恐怕會對我方不利,得想辦法速戰速決才行,否則等到敵方援兵過來,最嚴重的話可能會前功儘棄。師兄,敵軍兵馬的成份你可知道?” “自然是知道。” 房青雲徐徐道來:“困在永樂府的五萬精銳身經百戰,其餘的,大多數都是從慶國各地征調而來的衛所兵,再不然就是當地的駐軍,我親眼見過,雖然有高級武將,但底下的人大多數也就是大盛二流衛所兵馬的水平。” 慶國國祚也有兩百五十餘年之久,腐朽是必然的。 衛所兵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隻怕不高,否則的話也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被打成這樣。 “要是這樣的話。” 陳三石思忖道:“他們是有很大概率投降的,抵抗到如今,肯定有原因。” “看來師弟心裡有想法了。” 房青雲說道:“你有一個月的時間,跟陛下賜給你的玄甲軍磨合,一個月後,咱們就要正式進入萊州戰場,直赴永樂府聽候調遣。” 初步分析完局麵。 兩人就來到潼南府衛指揮使司的軍營裡。 其餘部下,也都在這。 演武場上,黑壓壓的一片全甲精銳。 在見到陳三石後,他們齊刷刷地單膝跪下。 “參見陳將軍——” 陳三石接過名冊,簡單熟悉了下。 三個千總,都是化勁圓滿,接近通脈的高境界武者。 不愧是最精銳的玄甲軍。 曹樊等人,在另外一個演武場。 那邊有五千虎賁軍,是太子的親衛,嫡係中的嫡係,如今統領他們的玄象境有兩名,,一個是崔從義,另一個是沙文龍。 另外還有兩萬虎賁軍,在前線主戰場上,由武聖範天發帶領著,跟隨孟去疾一起,攻打永樂府,再加上暗中前來的裴天南。 也就是說如今在東境,太子手裡有兩萬精銳加上兩名武聖,玄象若乾,其餘各部兵馬當中,也可能有太子的人,具體人員和數量未知。 五千虎賁軍集合完畢以後,當天下午就在崔從義的帶領下奔赴前線,兩名香火神教的教徒,也跟著消失不見。 根據已知的消息,他們先去攻打萊州第二大城池昭通府。 陳三石和玄甲軍,則是還需要在潼南府暫留一段時日,進行操練和磨合。 “師弟。” 房青雲開口道:“我比你來的早,為了幫你減少操練的時間,就自作主張,提前幫你練了一些天書上麵的陣法。” “天書?”陳三石問道,“莫非陛下……” “嗯。” 房青雲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書冊:“陛下把天書交給我翻譯,然後拿出來運用於軍陣當中,我也試著操練過,裡麵的陣法確實非常玄妙,其中也隱隱有借助天地之勢的感覺,隻是總覺得差點什麼,可能真的隻有所謂仙人選中的人才能夠製造出赤眉軍大捷時的聲勢吧。” “師兄,其實……” 陳三石剛張嘴,就被房青雲打斷:“師弟,你不用什麼都告訴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很正常,陛下看到的天書是真的,就足夠了。” “謝師兄。” 陳三石兩人心有靈犀,都沒有深入聊下去:“那我就開始操練了。” 他把帶來的二十位弟兄,也打散之後分入玄甲軍的各部,然後便開始費時間操練天書上麵的陣法,由於時間緊迫,三千人又不多不少,便主要操練衝鋒陣法和遊擊陣法。 一個叫做九霄天兵陣,一個叫做羅天鬼霧陣。 其中,九霄天兵陣。 就是赤眉大捷時曾經使用過的,最強大的陣法,也是他們主要操練的。 在【練兵有方】等詞條,以及禦馬大將軍千尋的加持下,短短十日的時間,就在原有的基礎上,把九霄天兵陣操練的緊湊有序,在漫天五顏六色的旗幟和戰鼓以及號角聲中,在玄鐵甲胄、極品戰馬的搭配下,遠遠看起來,當真如同三千天兵降下凡間。 這對於陳三石來說,絕對是意外之喜。 皇帝把天書上的兵法拿出來以後,玄珠就有機會派上用場。 “師弟,你這……” 房青雲坐於高處,看著底下的陣法,竟是忍不住身子微微前傾:“你練兵的手段絲毫不遜色於我,再加上這匹白馬,怕是已經超過我了,這陣法如此複雜,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完全消化掉,實在是有些……” “師兄過獎,主要是千尋作用大。” 陳三石看著奔跑於戰陣中的白鵠馬,隻覺得省時省力,如果不是許文才不在,他完全可以直接當甩手掌櫃,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修煉上麵。 【技藝:統兵(小成)】 【進度:18252000】 統兵技藝,也臨近突破。 原定一個月的操練時間。 實際上,二十日後,陳三石就徹底掌握這三千精銳玄甲軍。 初出茅廬,和有名氣後再練兵,是兩個概念。 要是擱在以前,沒有個半年的時間,是不可能控製得住這群驕兵悍將的,但是在四渡洪澤河後,陳三石這三個字的的確確做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玄甲軍中的三名千總。 分彆是夏琮、蕭諍、遊季可,其中夏琮還是一名先天武聖之體,習武不過四年,就馬上要進入通脈境界,將來也是一員大將。 這三個人,在剛看到陳三石年輕麵孔時,頭兩天還有些無法跟四渡洪澤河聯係在一起,甚至懷疑是不是假的,但相處下來沒多久,也就心服口服。 主要還是數千年來,史書上從未記載過如此年輕的將帥,就連孫象宗年輕的時候也不過是在武道方麵出名,二十五歲之後才開始從軍。 整裝完畢之後。 一行萬餘人開拔到前線。 永樂府。 戰爭不僅僅殘酷,而且還枯燥。 尤其是陷入長時間僵持的時候,負責圍城的將士們要經受風吹日曬、雨淋電打,天寒地凍或者酷暑難耐,光是如何穩定住軍心和士氣都是大難題,這也是很多記載中的奇兵戰術會奏效的原因,人不是機器,是會感覺到疲憊,是會懈怠的。 麵對天下五大堅城之一的永樂府,八萬大軍早早在城外四十裡的位置砍山伐木,安營紮寨,赫然也成為一座座簡易的城池,把永樂府城團團圍住,將士們日夜操練,一切生活井然有序,仿佛不是在外攻城,而是在老家的城池之中。 從這些細節方麵,就能夠看得出孟去疾的治軍水平極高。 房青雲開口道:“師弟,對於孟侯爺可有了解?” “既然要來,自然是專門打聽過的。” 陳三石點點頭:“孟大帥也是大盛朝最有名的幾位猛將之一了,當初是從錦衣衛中走出來從軍的,僅僅用二十年的時間,就一路打拚到侯爺的位置。 “他的用兵策略,主要就是一個‘穩’字,縱觀孟侯爺軍伍生涯,從來沒有過‘以少勝多’或者‘奇兵製勝’的記載,都是四平八穩的結局。 “但是,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越是這樣的人,說明水平越高,因為他永遠不會大敗,隻要不大潰敗,就永遠有翻盤的機會。 “就比如此次討慶,一路把戰線推進到萊州府邸,切割糧道,圍困慶國十萬大軍,表麵上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彆吸引人的戰術,戰報上麵隻有兩個字——‘大捷’,這樣的人,其實比董安他們要可怕得多。” “師弟倒是了解的詳細。” 房青雲提出此話題的本意,是想看看對方會不會因為屢立戰功而驕傲自滿,如今看來擔心根本是多餘的。 “嘩啦啦!” 甲胄互相碰撞的聲音響起。 中軍大帳之中,數名大將在侍從簇擁下,步伐沉穩地來到他們的麵前。 其中為首一人,赫然便是此番討慶的三軍大元帥,孟去疾! “房將軍,彆來無恙啊!” “彆來無恙。” “末將陳三石率部前來報備!”陳三石抱拳行禮:“見過孟大帥!” “你就是陳三石?” 孟去疾看著眼前的年輕人,沒有掩飾臉上的欣賞,伸手拍拍他的肩膀:“總算是見識到十八歲寫入兵書供天下兵家學習的天才了。你來的正是時候,本帥這就下令把你來到東境的消息散播出去,給困在永樂府裡的慶軍,再上一上壓力。” “是啊。” 副帥詹台明說道:“陳大人來了,也好給我們參謀參謀目前的局麵!” “兩位大帥過獎。” 陳三石說道:“末將不過一個參將,隻是前來聽候調遣的。” “無須妄自菲薄,房將軍,陳將軍,請吧。” 孟去疾心情大好:“鳳雛、陳三石都來了,勝算立馬又多出兩成啊!” 中軍大帳內。 一群高級將領,互通有無,聊完當前的局勢。 陳三石是唯一一個參將。 “陳參將!” 孟去疾說道:“昭通府來信,說他們人手不夠,本帥準備派你去協助崔從義,沙文龍等人繼續強攻昭通府,你意下如何?” 沙文龍? 陳三石心中冷笑。 這獨眼瞎子,隻怕是想讓自己去當炮灰。 真是賊心不死。 如果不是有裴天南暗中保護,早就要了他們幾個人的狗命。 而且拋開私人恩怨,強攻昭通府的路子也是行不通的。 “不必拘謹!” 孟去疾開口道:“‘凡大戰事,皆需吸納陳三石意見’,這是陛下從皇宮裡帶出來的口諭,也是你的特權,所以有什麼話,就儘管說。” 兩名武聖,數名玄象,此時此刻,把所有的目光都投在一名通脈境界的參將身上。 他們也都很好奇。 這位鄱陽用千餘殘兵大破兩萬蠻軍,攜民渡江後又四渡洪澤的將軍,究竟是不是浪得虛名。 “那末將便鬥膽直言了。” 陳三石抱拳道:“不妥。” “哦,有何不妥之處?” 孟去疾指著沙盤上的城池,侃侃而談道:“按照之前的規劃,我等圍而不攻,最短也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耗光永樂府的糧草,實在是太久了,且不說慶國正在全力調遣其他州府的兵力,南徐國怕是也已經有所動作,這半年的時間,足夠產生太多的變數,想要加快速度,最好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把戰線拉短,把儘可能多的兵力集中到永樂府一處,不惜代價猛攻拿下。 “而問題也出現在這裡。 “如今,我十幾萬大軍,為了分割戰場,不讓慶國部眾連貫在一起,綿延在九百裡戰線之上,各自圍城,陷入僵持狀態。 “其中昭通府是萊州第二糧倉,距離永樂府又太近,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放出來的,吸引了我等的大量兵馬。 “如今,崔從義、沙文龍兩名玄象境界,外加三萬兵馬都在此處。 “城內的守軍隻有九千,但他們的守將鄧豐勇猛無敵,再加上有十幾萬百姓全力相助,四十餘天下來久攻不下! “偏偏此城拿不下來的話,就沒辦法解放三萬精銳兵馬回來攻打永樂府,再拖下去,局麵隻會漸漸地開始對我們不利。 “所以,我才想讓陳參將率部前往昭通府,早一天拿下昭通,就能讓永樂府外的力量再增大一分。” “是啊。” 虎賁軍統領範天發沉聲道:“陳參將,你還是速速前往吧,事關重大,要是能拿下昭通府,也算是你的大功一件。” “不行。” 陳三石直截了當地反駁道:“休說是三千人,就算是再派去一萬人,昭通府短時間內也是不可能拿得下來的。” 他頓了下,接著忽然提升聲音道:“我有一計,可不戰而屈人之兵,能夠不費一兵一卒,令除永樂府之外的敵寇,儘皆望風而降!” 不費一兵一卒? 儘皆望風而降。 孟去疾半信半疑道:“快說來聽聽。” 陳三石問道:“孟大帥,咱們之前是不是屠過城?” “嗯。” 孟去疾坦然回答道:“屠過七八座城池吧,一開始攻打邊境的時候,在雷山府附近我方慘勝,將士們需要獎賞也需要泄憤,便也沒攔著。” 屠城。 在古代戰場中,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平叛時麵對自己的子民還好,尤其是麵對敵國,屠城本就是一種提升士氣和震懾敵人的手段。 對於絕大多數士卒來說,他們打勝仗,本來就是為獎賞,為升官發財,要是拚死拚活之後,還得不到足夠多的好處,難免心生怨念,繼而不明白拚命的意義是什麼。 “這就對了,所以才會激起十幾萬百姓的拚命抵抗,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城破死的不單單是守軍,還有他們自己人。” 陳三石說道:“所以,勞煩孟大帥傳令下去,不要再繼續屠城了,士兵的獎賞,最好還是由朝廷來出,不知大帥有沒有難處?” “沒問題,本來也隻是挑選幾座負隅頑抗的城池做個威懾而已。” 孟去疾一口答應:“如果真能收複三州之地,這些人自然就是我大盛的子民,要是都殺光,就等於隻拿到一塊死地,我馬上就傳令下去,不得再繼續屠城。陳將軍如此安排,莫非是想勸降昭通府內的守軍?” “正是。” 陳三石沒有否認:“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果能勸降城內守軍的話,不僅僅能減少大盛損失,也能夠節省時間,爭取到寶貴的戰機。” “陳大人,你以為我們沒有試過嗎?” 虎賁軍統領,武聖範天發說道:“早在戰事開始之前,我們就屢次勸他歸順,甚至連伯爵的條件都開出來了,但此人又臭又硬,無天山一戰慶國潰敗之後,他三萬人打到剩下一千多人,最後硬生生突圍出去,進入昭通府城之後一直堅守至今。 “可以說,這個鄧豐對於慶國忠心耿耿,他就算是戰死在城牆上,也斷然不會投降的,否則也不可能堅持到現在。” “範將軍此言差矣,有時候一座城池降或者不降,不是主將一人說了算。” 陳三石不急不躁,道出心中的想法:“隻要城內的百姓失去抵抗意誌,八千守軍也很難再有信念繼續堅守下去。” 百姓之中,包括當地駐軍的家眷。 一如當初在鄱陽。 弟兄們拚著性命和他一起護送百姓渡河,不是因為大家無私,而是因為前方是自己的家人。 相反,要是能夠確保家人安然無恙,抵抗意誌就會大大減弱。 尤其是如今兵臨城下,看不到希望的情況。 “隻怕沒有那麼容易。” 副將詹台明,提出異議:“光憑一張嘴,就能讓他們相信,然後開門投降?” “自然不是,所以,我們要做給他們看。” 陳三石說道:“比如,釋放降卒。” “釋放降卒?這恐怕不妥吧。” 範天發眉頭緊鎖:“慶國百姓可免死罪,但要是放掉俘虜,豈不是等於放虎歸山?” 孟去疾抬起手示意他停下,也沒急著反駁,而是耐心地問道:“你想放多少。” 陳三石吐出兩個字:“全放。” “這就有些荒唐了。” 孟去疾冷靜地拒絕道:“這兩萬降卒,將來是可以消化成大盛自己的人的,是我等用不小的代價換來的,要是這麼輕易放掉,前麵的仗豈不是等於白打了?” “是啊。” 範天發有些失望,他說道:“陳參將,你的四渡洪澤確實一鳴驚人,但不是所有的仗都有能投機取巧,有時候,必須要打一些硬碰硬的仗。依我之見,還是不要浪費時間討論下去了,你火速率領部眾前往昭通府,也能給崔從義他們分擔一些壓力。即便是付出一些代價,隻要能打下昭通府,也不算是吃虧。” 其餘幾名將領,也都是默認。 他們還以為是什麼驚天計策。 陳三石隻能參謀,沒有最後拍板決定的權力。 釋放兩萬俘虜,確實是個匪夷所思的主意。 但他覺得,真的可行。 “我讚同陳參將的看法。” 一道清亮的聲音響起,房青雲接過話題:“據我所知,這兩萬人不是精銳,都是當地衛所兵而已,本來也沒有多高的戰鬥意誌,經過俘虜之後,腦子裡也隻剩下活命的想法,想要消化成自己人,怕是得兩年的時間,對於當前的戰局毫無幫助,隻會憑白增加糧草的消耗。 “而且陳參將的意思,也不是真的放虎歸山。 “此去北部,有一條鬼門峽穀,地勢險要,隻能供兩人並肩而行,極其狹窄逼仄,進去以後沒有回頭路,不存在反攻的可能性。 “出峽穀以後,更是距離慶國其餘會出現主力的地方數千裡,半年之內都不可能再重新歸納收編,對於我們來說,跟死掉沒有任何區彆,但對於其他守城的慶國士卒,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有了希望,便不會再做困獸之鬥。 “諸位要明白,任何戰役開戰之前,都要明確己方的真實目的。 “而我們此次的主要目的隻有一個。 “那就是吃掉永樂府內的五萬精銳和城內唐王,其餘人都無所謂,隻要他們沒了,東慶在邊境就大勢已去,不得不放棄三州之地。 “陳參將,我說的沒錯吧?” 陳三石讚同道:“房將軍所言,和末將所想一字不差。” 打仗不是為了殺戮,而是為了達成戰略目標。 是屠還是仁,都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哪種策略能贏,就用哪種。 “連房將軍都覺得可行?” 孟去疾開始猶豫。 顯然在軍中,資曆才是真正重要的話語權。 他沉吟道:“可不管怎麼說,如此多的降卒放回去,仍舊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孟大帥最好如此照做。” 房青雲態度強硬:“若是此計不成,再遣玄甲軍前往昭通府也不晚,至於釋放兩萬降卒的損失,由我一人承擔,我會寫折子呈給陛下。” “好!房將軍都這麼說了,本帥要是再不嘗試,確實顯得過於謹小慎微,那就按照陳參將說的辦!” 孟去疾最終拍板:“傳我的帥令,把煉臟以上的降將留下,其餘的,分批次把降卒送入鬼門峽穀,每次不超過五百人,另外派人把守好峽穀!陳參將,你還有什麼彆的要求?” “我要除永樂府外,所有兵馬的臨時指揮權和調遣權!” 陳三石抱拳道。 這是必要的。 否則他在某處勸降,另外一個地方還在攻城或者屠城,非常容易壞事。 “好,我給你這個權力!” 孟去疾痛快答應,接著加重語氣:“但是陳大人,軍中無戲言這五個字,你應該明白吧?” “末將願意領下軍令狀。” 陳三石補充道:“但是釋放俘虜的事情要儘快,如果末將所料不錯的話,南徐國的援兵快到了。” “是啊。” 孟去疾說道:“這也是我所擔心的,目前是我大盛朝占據上風,可一旦南徐的援兵趕到,情況立馬就會變得嚴峻。” 南徐派兵,是所有人都默認的事情,是必然的。 …… 永樂府。 “報!” “王爺,盛朝又有兵馬增援了。” “慌什麼?” 唐王李恭用匕首割著麵前熱騰騰的烤羊腿,不急不慢地問道:“有多少?” “八千虎賁軍,外加上三千玄甲軍。” 副將愁容滿麵地說道:“其中玄甲軍,是由那個四度洪澤河的陳三石帶來的。” 聽到這個名字,李恭割肉的動作明顯遲滯了下,旋即淡淡道:“不要慌亂,此人大概率是派過來蹭功勳,然後升爵位的,目前萊州的局麵,多他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王爺。” 副將歎息道:“這次陛下對我們的意見很大,當初就不同意我們出兵。” “明明是陛下太保守。” 李恭嚼著羊腿肉,不疾不徐地說道:“不要慌亂,隻要我們再堅守三個月,大慶的援兵就會陸續趕到,南徐大軍也會直逼虎牢關。 “到那個時候,孟去疾等人自然要退回邊境,然後才是這場戰爭真正開始的時候。 “想辦法通知其餘各個城池的所有守將,堅守不出,靜待天時!” “是!” …… 昭通府。 “弟兄們!” “父老鄉親們!” “盛朝的官兵一旦攻進來就會屠城,男女老少一個不留,桂海、漣水、景穀三府就是例子,他們和草原的野蠻人沒有任何區彆!所以想活命的,就都給我上來助陣!” “哢——” 守將鄧豐的青龍偃月刀轟然劈下,砍掉攻上城牆的大盛將領半截身子,結束一輪慘烈的攻防戰,城外的大盛部眾後退十裡,不再貿然攻城。 城外。 崔從義、沙文龍等人率領虎賁軍暫時退回到二十裡外的大營當中。 “這個鄧豐,好生厲害!” 沙文龍將闊刀倒插地麵:“你我二人聯手,竟然也拿他不下。” “畢竟是玄象大圓滿。” 崔從義較為平靜地說道:“休整半日後,繼續攻城吧。” “兩位將軍。” 曹樊憂慮道:“繼續強攻下去,隻怕也難以拿下。” “不攻不行啊。” 崔從義說道:“這是太子殿下給我等的死命令,而且有時間限製。” “等援兵吧。” 沙文龍說道:“陳三石手裡還有三千玄甲軍,到時候令他的人在前麵頂著,我等一鼓作氣衝上城牆,就不信拿不下來。” “啾——” 海東青帶來情報。 “如何?” 沙文龍問道:“他們還有多久到。” “不用等了。” 崔從義拿著信箋,沉聲道:“他不來了。” “還敢抗命?!” 沙文龍大怒:“上次八成是於鬆替他抗的,這次還有誰能替他抗?房青雲?!” “不,不是抗命,非但沒有抗命,反而……他命令我們所有人不得繼續攻城。” “崔將軍在說笑?” 沙文龍不解道:“他一個參將,拿什麼命令你我?!” “自己看吧!” 崔從義慍怒道:“孟去疾大帥有令,他如今是除永樂府以外的統領。” “什麼?” 沙文龍奪過信箋,嗤笑道:“我道是怎麼回事,原來是領了軍令狀,說要在兩個月內,讓昭通府開城投降,真是好大的口氣!” 曹樊也拿到手裡親自,憂慮地說道:“這個人沒有把握的話,是不會誇下海口的。” “我不信。” 崔從義用沾滿鮮血的長刀指向城牆:“鄧豐義勇無比,他會出城受降?!” “其實,我也不信。” 曹樊苦笑:“可他叫陳三石。” “這……” 沙文龍也有些不敢再下斷言,畢竟上次的教訓還曆曆在目。 “二位多慮!” 崔從義冷笑道:“軍令狀上有時間限製,兩個月內讓鄧豐開城門受降,我倒要看看屆時鄧豐不降,他該如何收場!” …… “昭通府守將鄧豐,玄象境圓滿。” 房青雲拿著最新調取來的情報:“此人本來就是萊州巡撫,在本地名聲極好,素有鄧青天之稱,但對於慶國十分忠心,想讓他開城門投降難度還是不小的。但是師弟既然敢說,想必自有打算,就放手去做吧,我不適宜到處奔波,就不跟著你當累贅了。” “師兄,告辭!” 陳三石沒有耽誤時間,率領三千玄甲軍,直奔遠方而去。 卡著點寫完的,地圖還沒來得及畫。 推薦一位好兄弟的書。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