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黃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五十六章 奇思妙想,國潮1980,鑲黃旗,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道菜,是戴紅做的開胃冷盤。 這道菜倒是看著有點意思。 因為做菜的第一個步驟,戴紅首先得熬糖,用糖畫兒的技巧做個糖花籃出來。 在純鋼操作台上清空一塊地方,一口正在加熱的熬糖鍋、一把小鏟、一把小銅勺、一捆竹簽,這就是戴紅所需的全部工具。 雖然操作工具並不複雜,但糖畫兒的手藝需要做到“快、準、狠。” 創作過程中,需要站在操作台前,執勺在手,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液揮灑在光潔的“畫板”上。 待新鮮的糖畫凝固後,才能用一根竹簽把做好的部分提拿起來,通過粘合拚接完成。 戴紅做的很熟稔,因為這不是什麼心血來潮的奇思妙想,而是壇宮飯莊的行活。 是用來給糖醋排骨、糖醋裡脊、琉璃丸子、拔絲山藥,這些甜菜當裝飾物的。 往裡麵插點蘿卜花什麼的,又好看,又增情趣。 來這兒之前,在壇宮上班的時候,幾乎每天她帶著冷葷組的人都得做出個百八十個的,才夠用。 那根本就不存在失手的可能。 於是很快,在三個法國佬不可思議的目光彙集下,一個精美絕倫,傳統造型的糖花籃就被她的一雙巧手做了出來。 有了這個東西,這道菜的底子就算已經打好了。 戴紅隨後又切了一些五顏六色的水果條和蔬菜條,還有一些酸模草和生菜葉,再搭配著麵包棍塞在了花籃裡。 盤子上又擺了一小碟子沙拉醬。 最後,再把一個煮好的雞蛋一剖為二擺在盤子上,就算完成。 不用說,這道菜最吸引眼球的就是糖花籃這種特殊的裝飾方法。 彆看糖畫兒是民間手藝人逗弄孩子的東西,全國各地都有,技藝門檻不是很高。 就是在壇宮用於甜品擺盤,也沒得到過廚師們的重視 可於法國佬卻是平生第一次見,是大開眼界的驚喜。 所以原本平平無奇的一道菜,在他們眼裡立刻格調飛升,充滿了米其林的味道,變成很昂貴的樣子了。 等到戴紅做完,仨法國主廚誰都沒著急品嘗,而是圍著嘖嘖稱歎的先看了半天。 不但“白毛兒”再度帶領大家一起鼓掌,十分的欣賞。 那“樂個屁”還專門跑回辦公室一趟,去拿照相機拍照。 他要把這洋溢著東方風情的糖花籃留存作為資料。 而那本身就擅長做甜品的“拉清單”,因為看著有趣,他甚至纏著戴紅,想要接手那些糖畫工具,自己也來試巴試巴。 “拉清單”的這種反應其實很正常,門外漢看熱鬨嘛。 本身糖畫兒製作,就有不少人都會覺得很簡單,好像自己隻要掌握點繪畫技巧就能做了似的。 就彆說自詡是翻糖技術專家,藝術蛋糕大師的“拉清單”了。 對糖和奶花運用自如,渾身長滿了法蘭西藝術細胞的他,忍不住下場一試身手是必然。 但可惜糖畫與繪畫大相徑庭,和西方藝術蛋糕更不是一碼子事兒。 這門技藝難點不在圖案上,而是難在了“糖性”的掌控上。 糖漿過燙、過冷都會導致形狀改變,因此要在合適的溫度範圍內將作品完成 而熬製糖漿時的火候、溫度、時間等等更是講究。 每一個步驟都順利無誤,才能出得了透明琥珀色的糖漿。 “拉清單”就是再牛,他也沒接觸過咱們華夏的炒糖。 頭一次嘗試就想獲得成功,掌握巧妙,怎麼可能呢? 說白了,他連做個糖葫蘆,拔絲山藥的水平都不夠,就更彆提糖花籃了。 足足五分鐘,“拉清單”不是做稀了,就是做稠了,糖色不是出不來,就是便焦糊了。 試了好幾次,這黃毛老小子連原料都做不出,最終自信耗儘,隻有無奈放棄。 大概是這位甜點大師自覺在大家麵前丟了麵子,十分鬱悶,心有不甘吧,隨後就挑起了這道菜的毛病。 外國人的小氣勁兒可見一斑。 他直指冷盤裡那一剖為二的雞蛋,跟著兩個法國同事兒嘰裡呱啦的一陣,說的那兩個人也跟著點頭。 有個分區主管,很快代為翻譯。 那意思是說,法國主廚們認為,這個煮雞蛋完全沒有必要。 放在這道菜裡既沒有美感,也不協調,還不如鋪墊點水果片,撒點蜂蜜汁。 最起碼也是植物性的食材,還有個呼應。 然而戴紅卻笑了,指著雞蛋,主管幫著再翻譯一下,請三位法國主廚都嘗一嘗。 結果這一嘗,仨法國佬又傻了。 尤其是“拉清單”這老小子,眼神發直,瞠目結舌,就跟剛才“樂個屁”喝湯時表現出的驚奇如出一轍。 敢情如同上一道蘿卜湯,這煮雞蛋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同樣大有玄妙。 這是什麼雞蛋啊? 假的! 那是運用了宮廷素食的技巧,是“張大勺”給的法子,用巧妙的法子造出來的。 方法說破了很簡單,用兩個圓底兒杯子,倒入加入蔬菜汁的澱粉漿子。 然後用胡蘿卜或栗子泥做餡兒,再將兩個小杯合起來。 等涼了之後,再把造出來的“雞蛋”拿出來修修兩個杯口交合處留下的痕跡就行了。 這種法子做出來的雞蛋,光看外形,絕對是真假難辨的。 如用菠菜汁摻和做澱粉漿子,那就連鬆花蛋也是能做的惟妙惟肖的。 而這種廚藝技巧在廚行裡有個名目,叫做“素質葷形”。 這幾個法國主廚品嘗在嘴裡的人造煮雞蛋,“雞蛋白”是摻和了鴨梨汁的,而“雞蛋黃”是蘋果泥和胡蘿卜泥的混合物。 他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菜式,遠超他們的想象,自然驚為神技。 可要說實話,這還是最簡單的呢。 中餐裡的素菜是寺廟的素齋發展而來,可以說獨走一門,象形擬葷的技法十分逼真。 不但雞蛋能做,一切肉食、海鮮、動物內臟,皆可用素菜模擬。 外觀上就連肉類上的毛孔都能仿的惟妙惟肖,味道上也能追個八九不離十。 普通人如果隻嘗幾口是不會感到有什麼區彆的。 一個假雞蛋又算得了什麼。 反正不管怎麼說吧,這下“拉清單”算是徹底服了,很不好意思的抹了把額頭的汗。 每隻手都挑起一個大拇指,那意思是沒的挑兒! 第三道菜終於輪到烤肉大菜了。 這道菜嚴格說是楊峰和小查的共同作品。 楊峰負責烤肉和菜色的總體設計。 小查來負責製作盤中輔料和裝飾,以及在考核現場把烤肉從烤箱裡取出擺在上麵,切好擺好。 由於是出自兩個男廚師的手筆,這一道菜不但又恢複了豪爽粗獷的質樸本色,而且與中餐元素結合緊密。 楊峰烤肉特意選用的是本地產的豬五花,圖得就是沒有雜味和腥臭氣。 等他把肉處理乾淨後,用中餐的花刀技法把肉皮劃拉了。 這樣更好入味,也便於烤肉時油脂分泌均勻。 醃製料則完全采用了西方口味的香料和醃製法。 楊峰將茴香粉,乾辣椒,花椒,檸檬皮的皮碎和迷迭香,同時放在一個打粉機裡麵打成粉末後抹在了豬肉上。 然後又在豬肉上,分層撒了大蒜粉,黑胡椒和海鹽末。 這才捆紮起來,送進烤箱。 然後用一百五十度烤兩小時,二百三十度再烤四十分鐘。 當然,光有肉食還不行,輔料也必不可少。 楊峰最投機取巧的地方還就在這方麵了。 他用蒸好的白飯,撒上蔥花,調了一勺醬油拌好打底。 這樣一來,等於切好的烤五花擺在米飯上,油脂全都會滲入米飯中。 那就成了豬油拌飯了。 為調劑口味,他還用炸好的豬皮擺在一旁,佐以紅酒醬汁。 這樣一來,烤五花肉外焦裡嫩的口感,伴著炸豬皮的酥脆,再配上豬油拌飯的醇美。 可以說充分發揮了豬肉食材的優勢,堪稱是肉食者的味覺三重奏啊。 任憑食客怎麼去吃,無論是烤肉的大快朵頤,還是豬皮在口中噗噗作響,又或是豬油與米飯的相輔相成,都足以把人帶入味蕾的至境。 實事求是的說,這道主菜就是以味道取勝的。 都彆說吃了,聞著那烤肉的香味兒,都讓人垂涎欲滴。 現場就能聽見不少旁觀者咽吐沫的聲兒。 等到真品嘗的時候,更見水準。 因為那三個法國主廚還是頭一次有點不顧形象的大吃大嚼,沒有絲毫遲疑的給予了好評。 就連豬肉拌飯,他們都很滿意的點頭。 甚至認為這道菜已經可以做為馬克西姆的創新菜推薦給顧客了。 所以好像也是目前為止,口感最接近西方人喜好的 唯一有點爭議的地方,是“白毛兒”認為,這道主菜單獨來看,還是有點油膩,實屬大葷。 如果沒有前麵開胃菜,應該再配點蘋果泥或者酸菜,這麼改進一下才屬完美。 再後,“白毛兒”一聲令下,讓把其餘沒切的出爐烤五花肉也都切了,讓所有的廚師們都來嘗嘗。 一時間,現場歡呼雀躍,人人吃得美滋滋的,交口稱讚,不絕於耳啊。 事實上,大家這麼高興,有好吃的還在其次。 關鍵大家都清楚,這道菜一出,小查和戴紅的事兒就算是抹平過關了,那自然就感到安心放鬆了。 至此,廚房的氛圍已經相當和睦。 第四道還是主菜,這次又換成了戴紅來主理。 女孩子的細膩心思,讓這道菜和兩個糙老爺們的上一道菜色呈現出了極大的反差。 戴紅做的是魚,她壓根就沒用西餐的做法,而是采用了魯菜裡的糟溜魚片。 這個是火候菜,但是火候菜裡相對容易些的。 因為魚肉的細膩,慢上幾秒十幾秒,還沒多大關係。 手藝的重點隻在於齊整。 魚片溜熟之後,不許破爛,行話講見棱見角。 若一破碎,那就成爛豆腐了。 如果這道糟溜魚片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戴紅極力貼近西餐的形勢,用了些心思。 她的輔菜用的是壇宮大棚裡的龍須菜,類似西方的小嫩筍。 炒出來是又鮮嫩又清脆,顏色碧綠。 而這還不算完,戴紅最後還用山藥泥做了一條小鯉魚擺在了盤子裡,然後澆了一小杯櫻桃利口酒在上麵。 如此一來,糟溜魚片的主菜酷似河底的白石細沙,龍須菜擺在盤子裡如同水草,又有一尾豔紅的錦鯉似在遊動。 這道菜也就完美的達成了色香味形的絕妙統一,還體現出華夏水墨畫的風情,成為了一副活靈活現,用美食構成的遊魚圖。 中式的靈感,西式的形勢,簡直結合得太巧妙了。 而且味道也是說不出的好,魚肉的鮮嫩,山藥泥的香甜,還有龍須菜的爽脆,搭配在一起。 讓這道魚菜呈現出糟鮮清美的味道,把剛才烤五花帶來的油膩,全都一掃而光。 說真的,到此為止,壇宮廚師所展現的烹飪手段已經大大出乎了法國主廚們的意料,帶給他們太多的驚喜了。 他們從沒有想過,今天這幾道菜,居然每一道都這麼有創意,味道能這麼好。 而且從食材到烹源飪技法都融入了中式特色。 為此,他們不但對中餐烹飪油膩不衛生的成見徹底消失了,也對中餐烹飪技巧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渴望能有更多的了解與交流。 他們都開始意識到,東西方的碰撞,似乎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迸發了奇妙的靈感。 才能演繹出今天這一次次的新式想象。 他們無法不為之激動,感到興奮。 要知道,對於任何一個法國的名廚來說,隻有不斷創新的菜品才是保證他們前途,能摘下米其林星星的最大保證。 而今天他們獲得的見識和靈感觸動,已經大大超過了他們過去幾年的所有積累。 正是帶著這樣的心情,他們越發渴望最後一道甜點的呈現,還能看到不同尋常的想象力。 結果還真的沒讓他們失望。 最後一道甜品不虧是壓軸的玩意,完全打動了所有人。 敢情那是一個做得十分逼真“桃子”,出自壇宮的點心組組長許春燕之手。 看上去粉粉嫩嫩的,像是一個真的水蜜桃,讓人不忍心破壞它的形狀。 可切開之後,“桃子”裡麵有著甜膩濃香的慕斯,清甜的桃子醬,還有真實的桃子果肉。 對於甜品來說,健康而不失美味向來是法國廚師更關注的。 所以這道甜品非常吸引“拉清單”。 在還沒有任何一個人表達意見的時候,他就已經情不自禁的鼓掌讚歎起來。 並且還主動對行政主廚“白毛兒”建議。 “我真不敢相信。可我還是認為,我們又有一道新的甜品可以添加到正式菜單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