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逸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5章 迭代升級5,我以饕餮鎮諸天,薛逸辰,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當北美聯邦的星際之門地基剛挖到地下百米時,薛逸辰的個人終端突然彈出一道藍色光幕,科技係統的晉級任務列表在極樂星環的主控屏幕上緩緩展開。屏幕周圍,東域與華夏的科學家們圍攏過來,目光落在那五項標注著“2級文明前置技術”的條目上,呼吸都不由得放輕了些。

“反物質能源技術。”薛逸辰指尖輕點第一條,光幕瞬間展開三維模型——一團幽藍色的反氫粒子在磁場中懸浮,與旁邊的正氫粒子接觸的刹那,爆發出比恒星核心更熾烈的光芒。模型下方的數據顯示:【1克反物質與物質湮滅釋放的能量,相當於3000噸標準煤,可驅動飛船以0.8倍光速飛行1200光年】。

葉千雪調出太陽係的星圖,在邊緣畫了一道紅線:“這是我們當前飛船的極限航程——50光年,用可控核聚變驅動。要走出太陽係,反物質能源是繞不開的坎。”她指著模型中湮滅產生的能量流,“關鍵是儲存技術,反物質接觸任何正物質都會湮滅,需要絕對真空的磁約束容器,這得用到微觀粒子操縱技術來製造。”

第二條“量子傳輸技術”被點開時,屏幕上出現了兩組糾纏態的量子雲。當薛逸辰改變其中一組的自旋方向,另一組在3光年外的模擬位置同步發生了變化。“不是實物傳送,是信息的量子態重構。”永恒推了推麵具,“比如將宇航員的身體數據轉化為量子信息,在火星基地重新組合,理論上零延遲,但需要破解量子糾纏的穩定性——目前我們的技術隻能傳輸單個粒子,要傳送複雜生命體,誤差率必須控製在10的負36次方以下。”

華夏的科學家們在天空之城同步接收著數據,一位年輕研究員突然舉手:“這和我們正在研發的量子通信有什麼區彆?”屏幕上立刻彈出對比圖:【現有量子通信:傳遞二進製信息,速率1.2Tb/s;量子傳輸技術:傳遞物質量子態,理論速率無限,是文明星際擴張的核心基建】。

“反引力技術。”薛逸辰點開第三條,光幕中浮現出地球的引力場模型,一道紫色力場垂直穿過地核,所過之處,蘋果不再下落,而是懸浮在空中。東方光芒調出月球基地的報告:“我們現在離開地球需要火箭推進,克服11.2km/s的第二宇宙速度,反引力技術能直接抵消引力場,到時候……”她比劃了一個手勢,“像坐電梯一樣去月球,能耗降低99%。”

主控屏幕突然分屏,左側顯示著北美聯邦的星際之門設計圖,他們仍在為克服地球引力的發射軌道爭論;右側則是反引力技術的模擬——一艘小型飛船在力場托舉下,平穩地從地麵升入電離層,全程沒有任何推進器噴射。

“腦機接口技術。”第四條展開時,屏幕上出現了一顆正在與機械臂連接的大腦模型,神經元與芯片的接口處泛著銀色的光。“不僅是意識控製設備。”薛逸辰的聲音帶著一絲鄭重,“係統提示,這項技術的終極形態是‘意識數字化’——將大腦的860億個神經元數據上傳,擺脫肉體限製,理論上實現永生。”

極樂星環的醫療艙裡,正躺著一位誌願者,他的太陽穴貼著兩枚芯片,正用意識操控著遠處的機械臂組裝零件。“目前能實現簡單指令傳輸,”監控醫生彙報,“但記憶移植、情感模擬這些高階功能,還需要破解意識的量子編碼。”

最後一項“微觀粒子操縱技術”被點開時,所有屏幕突然暗了下去,隻剩下一個不斷放大的碳原子模型。當放大到10的負15次方米時,原本無序的電子雲開始按照指令排列,形成一個穩定的正十二麵體。“這是基礎中的基礎。”葉千雪的聲音帶著驚歎,“反物質容器的內壁、量子傳輸的編碼器、反引力場的發生器……都需要在亞原子層麵定製粒子結構。”

薛逸辰看著屏幕上那組完美的正十二麵體,突然想起科技係統發布任務時的提示:【2級文明的核心,是從“利用自然”到“定義自然”】。他抬頭看向窗外,電離層外的紫色保護罩泛著淡淡的光,而更遠處的星海,正等待著一個掌握了這些技術的文明去探索。

主控屏幕上,五項技術的進度條同時從0%開始跳動,旁邊標注著係統評估:【預計研發周期:7地球年。完成後,文明等級將提升至1.8級,解鎖2級文明申請資格】。

此時,北美聯邦的星際之門地基剛澆築完第一桶混凝土,特朗普正對著鏡頭宣布:“我們的百年計劃,第一步已經完成!”而在他看不見的電離層深處,通往2級文明的技術齒輪,已經悄然開始轉動。

喜歡我以饕餮鎮諸天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我以饕餮鎮諸天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