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5章 國產通信設備批量生產,譯電者,青燈輕劍斬黃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首語
【畫麵:1961 年 1 月的東北工業基地,哈電通信器材廠的蒸汽機車噴著白霧駛過廠區,廠房屋頂的積雪被機器震動簌簌落下。鏡頭推進裝配車間,200 台墨綠色國產 “前進一號” 電台整齊排列,工人正用扭力扳手校準天線接口,金屬碰撞聲與廣播裡的《咱們工人有力量》交織。字幕浮現:1961 年初,當 “紅十月” 生產線的國產化改造畫上句號,新中國通信設備製造業迎來從 “拚裝” 到 “創造” 的質變。在零下 20℃的裝配車間,在擺滿千分尺和示波器的檢測台,老陳和他的同事們用 239 天的日夜攻堅,讓 “國產” 二字不再是貼在設備上的標簽,而是刻進每個焊點、每個參數裡的質量承諾。】
1961 年 1 月 5 日,哈電通信器材廠的總裝車間裡,42 歲的技術主管老陳捏著遊標卡尺,俯身檢查第 137 號電台的高頻振蕩器焊點。放大鏡下,0.2 毫米的焊錫瘤讓他眉頭緊鎖:“這個焊點會導致高頻信號衰減 0.3dB,返工。” 他的白大褂口袋裡,裝著 1958 年 “紅十月” 生產線國產化時的筆記本,第 47 頁 “焊點高度≤0.15 毫米” 的紅色批注,至今仍清晰如昨。
一、生產線的涅盤重生
根據《1960-1961 年國產通信設備量產檔案》(檔案編號 GDB-1961-01-02),此次批量生產的 “前進一號” 電台,是在 1958 年國產化 “紅十月” 的基礎上,融合三年來的 127 項技術改良而成。老陳團隊麵臨的首要挑戰是 “國產化率達標”—— 從電子管到電阻電容,92% 的部件需實現自主生產,而 1959 年中蘇斷供時,核心部件的合格率曾低至 65%。
“就說這陶瓷電容器,景德鎮的師傅燒了 38 爐才找到合適的配方。” 老陳敲了敲檢測台上的元件,天藍色的釉麵在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現在的介電常數穩定性比蘇聯原裝件還要好 0.5%。” 他指著流水線旁的公示板,上麵用紅筆標注著各部件的國產化進度:蜂房式繞線電感合格率 98.7%,高頻三極管壽命超過 5000 小時,均優於蘇方設計指標。
二、寒區測試的破冰之旅
1 月 10 日,首批 50 台電台運往內蒙古海拉爾進行寒區測試。老陳親自帶隊,在零下 35℃的野外搭建臨時實驗室。當他將電台從棉帳篷搬到露天環境,電子管燈絲的預熱時間比常溫延長了 40 秒 —— 這個細節被他迅速記錄在冷凝的筆記本上:“陰極塗層在超低溫下發射效率下降 18%,需增加預熱補償電路。”
技術組連夜拆解設備,在電源模塊中加裝了老陳設計的 “鎳鉻合金預熱片”。再次測試時,電台在啟動後 15 秒內達到額定功率,比蘇聯同類設備快了 25 秒。陪同測試的邊防軍通信參謀感歎:“以前進口電台在雪地裡得烤半小時才能用,現在咱們的設備能跟著戰士衝鋒了。”
三、熱帶叢林的防潮硬仗
與此同時,另一支測試隊在雲南西雙版納遭遇濕熱挑戰。當電台在 85% 濕度環境下運行 48 小時後,電路板出現大麵積黴斑,信號雜音指數飆升至危險值。老陳接到加急電報時,正在沈陽處理寒區的預熱問題,他立即想起 1959 年在金門炮戰中用過的石蠟防潮法:“讓工人用真空鍍膜技術給電路板穿‘防潮衣’,比塗石蠟更耐用。”
哈電廠的鍍膜車間裡,技術員小王帶著團隊調試新引進的真空鍍膜機,在電路板表麵鍍上 0.01 毫米的聚四氟乙烯薄膜。這個改良讓 “前進一號” 的防潮等級達到 IP54,在西雙版納的持續測試中,雜音指數始終控製在標準值以下,甚至優於部分西方同期設備。
四、質量大堤的守護者
老陳的質量管控近乎苛刻。他在總裝線上設置了 12 道檢測工序,每台設備必須通過 “高溫老化 — 低溫啟動 — 振動測試 — 頻譜分析” 四大關卡。最讓工人敬畏的是他的 “三檢製”:自檢、互檢、專檢,任何一道工序的不合格品都會被貼上黃色標簽,掛在車間的 “問題展示牆” 上。
1 月 20 日,一台編號 213 的電台在振動測試中出現異常雜音。老陳順著電路圖排查,發現是天線接口的螺紋公差多了 0.02 毫米。他立即召回同批次 50 台設備,帶著工人用千分尺逐個校準接口,直到深夜三點。“0.02 毫米的誤差,在戰場上可能讓整支部隊失去聯絡。” 他的話讓年輕技工小李從此記住:“質量不是指標,是戰士的生命線。”
五、批量生產的曆史刻度
1961 年 2 月 1 日,首批 1000 台 “前進一號” 電台正式下線。老陳在每台設備的銘牌上簽下自己的工號,這個舉動源自 1953 年蘇聯專家的習慣,如今卻成為國產設備的質量承諾。當設備裝上火車運往邊疆,他收到來自西雙版納的電報:“熱帶測試圓滿通過,我方通信兵在雨林中首次實現 24 小時不間斷加密通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譯電者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