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2章 改裝靈感閃現,譯電者,青燈輕劍斬黃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首語
【畫麵:1958 年 9 月 20 日的茶嶺鈾礦臨時實驗室,36 歲的1958 年 8 月的《蓋革計數器原理手冊》,泛黃紙頁上 "氣體放電管脈衝頻率與輻射強度正相關" 的公式被紅筆圈注,紙邊貼著陳恒手繪的 "計數器 - 密碼機功能轉換圖",鉛筆線條在 "脈衝信號→加密電碼" 的箭頭旁打了三個星號。他的工作台前擺著三台不同型號的蓋革計數器,其中一台的金屬外殼已被拆開,露出的氣體放電管在煤油燈光下泛著淡紫色輝光,與他工裝袖口的鈾粉痕跡形成微妙呼應。字幕浮現:當山區的濃霧遮住了無線電波,陳恒的放大鏡卻在蓋革計數器的脈衝裡發現了新的密碼語言。他們拆解蘇聯援助的輻射檢測儀,借用礦石收音機的檢波裝置,在算盤上模擬氣體放電的數學規律 —— 那些被重新焊接的電子管引腳、在筆記本上反推的加密算法、用礦燈烤乾的蜂蠟絕緣層,終將在曆史的工業密碼史上,成為中國從 "設備借用" 邁向 "功能再造" 的第一組靈感坐標。】
1958 年 9 月 20 日深夜,茶嶺鈾礦的臨時實驗室裡,陳恒的放大鏡在蓋革計數器的脈衝記錄紙上移動,27 歲的小張正在整理三天來的輻射數據:"陳處長,鈾含量 3.7% 對應的脈衝頻率是 120 次 / 分鐘," 他指著示波器上的波形,"和昨天的 3.5% 相差 20 次,這個線性關係很穩定。" 陳恒沒有回應,目光停留在記錄紙邊緣 —— 那裡貼著從 M-209 密碼機拆解出來的齒輪圖紙,齒輪齒數與脈衝頻率在他腦海中逐漸重疊。
一、輻射脈衝的密碼聯想
礦燈的光暈裡,陳恒突然用鉛筆敲了敲計數器的氣體放電管:"老趙,你看這脈衝間隔," 他指著示波器上的等距波峰,"和 M-209 的齒輪轉動周期一樣,都是規律性信號。" 正在修理手搖發電機的老趙抬起頭,手中的礦車輻條在計數器外殼上敲出聲響:"可這玩意兒沒齒輪,靠輻射發電," 他抹了把臉上的礦塵,"怎麼能當密碼機用?"
理論組的李工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鏡,突然想起在平潭島破解的特務信號規律:"輻射數據本身就是加密素材," 他在算盤上撥出脈衝頻率對應的數字,"把鈾含量轉化為脈衝次數,再用我們在 M-209 上學的質數組合加密。" 這個想法讓陳恒想起在朝鮮戰場見過的美軍信號笛 —— 利用不同音調傳遞密碼,而蓋革計數器的脈衝頻率,何嘗不是一種天然的數字信號?
二、元件堆裡的功能移植
材料組的工作台成了元件墳場,小張從報廢的礦石收音機裡拆下檢波二極管,老趙則把自行車鈴鐺的彈簧改造成繼電器觸點。陳恒拿起蓋革計數器的核心部件 —— 直徑 5cm 的氣體放電管,發現其脈衝信號可以通過電阻調節:"就像給計數器裝個密碼轉盤," 他在筆記本上畫下示意圖,"調節電阻值就是設定密鑰。"
9 月 22 日的首次功能測試中,當小張將鈾含量數據輸入計數器,輸出的脈衝信號卻因電阻不穩定出現亂碼。李工的算盤立即開始推演:"電阻溫度係數是 0.004/℃," 他指著礦洞溫度計,"現在濕度 95%,溫度 28℃,電阻值漂移了 3%。" 老趙突然想起礦工用蜂蠟密封雷管的場景:"給電阻穿件 '' 蠟衣 ''," 他將電阻浸入融化的蜂蠟,"既能防潮,又能穩定阻值。"
三、算法與物理的跨界聯姻
保密室的黑板上,李工寫下蓋革計數器的加密邏輯:"輻射強度→脈衝頻率→二進製編碼→質數齒輪組加密。" 但傳統的齒輪加密需要機械聯動,而計數器輸出的是電信號,"得找個中介," 陳恒敲了敲從礦場撿來的廢繼電器,"讓電信號控製齒輪轉動。" 老趙心領神會,用礦車輻條製作了微型電磁繼電器,"就像用脈衝當鞭子,抽動齒輪轉起來。"
最大的挑戰來自密鑰設定。陳恒發現,計數器的電阻調節精度不足,導致密鑰空間隻有 64 種組合,"敵人能在 10 分鐘內破解," 他盯著李工的算法模型,"得引入礦工的經驗數據。" 於是,每個礦井的海拔高度、礦石濕度被轉化為密鑰偏移量,形成動態加密算法 —— 這招來自礦工判斷礦脈走向的經驗,如今成了密碼機的天然密鑰源。
四、坑道裡的逆向工程
9 月 25 日,陳恒帶著改裝後的計數器進入 5 號坑道,礦燈照亮了用竹筒搭建的臨時通信站。當蓋革計數器對準鈾礦石,脈衝信號通過礦石檢波器轉化為電碼,驅動老趙製作的齒輪組開始轉動,竹筒壁上的凹槽編碼同步跳動。"信號傳出去了!" 小張舉著接收端的紙條,上麵的 "鈾 - 235 含量 3.7%" 清晰可辨,而加密後的脈衝頻率,比原始數據多了 13 次 / 分鐘 —— 這正是李工設定的質數偏移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譯電者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